家里的吃食肯定得优先备上,不仅苏念本人身上没几斤肉,苏珩和苏幺妹同样是骨瘦嶙峋,严重的营养不良。
尤其她和苏幺妹是女孩子,身体亏损得太厉害,不趁早调理,恐怕得落下一辈子的毛病。
这个时代,盐巴,油,白面什么的都贵。
尤其是白面,大米在老百姓的眼中,算得上是精粮。
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
大部分老百姓家一年到头吃的都是粗粮。比如说玉米面做成的窝窝头,但却不全是玉米面做成的,里面还会掺些杂粮。
有时候也会吃糙米煮的稀粥。
这样一对比,昨天吴大娘送来的几个粗面馒头算是好的。
苏念琢磨了会,白面,玉米面,糯米面各买了十斤。大米最贵,她怕钱不够用,只买了五斤。
另外又买了两斤油,两斤盐巴,一斤红糖,再就是一些调味用的酱醋。
买完米面粮油,苏珩和苏幺妹抢着帮忙拿东西,兴奋得满脸通红。
苏念又带着他们去买家里要用到的东西,锅碗瓢盆,筷子,菜刀,砧板……
想到什么就买什么。
在路过一处医馆时,苏念捏了捏半鼓的钱袋子,看着牌匾上仁医堂三个字,略有些惆怅。
这个医馆,本来是苏家的。
四年前,苏母突染重疾,全靠珍稀药材掉着一条命,使得日子还算过得去的苏家渐渐承担不起昂贵的药费。
苏父为了替妻子求药,也为了能尽心照顾她,便低价将这个医馆转手了。
但是苏母最多只熬了一年便撒手人寰了。
苏母去世没多久,苏父就被诊出患了同样的恶疾。
他没有选择治疗,而是拖着病躯变卖了仅有的家产,凑够了五十两银子交到原身的手中,让她带着弟弟妹妹去投奔舅父一家。
千叮嘱万交代的让他们一定要懂事,要勇敢。
这本是一个将死的父亲不放心的为子女安排后路。
可谁又知,周家人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畜牲。
苏珩和苏幺妹也跟着看了过去,脸上的喜色淡了,一双眼眶也跟着红了。
苏念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无声的安慰着。
犹豫了一会,她带着苏珩和苏幺妹走了进去。
医馆不是很大,分为里间和外间,给人看病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大夫,他的跟前还有五六个人排着队。
一个五十出头的中年男人在柜台后面,拿着方子抓药,一边的伙计则忙着把药包起来,交到客人的手里。
苏念在一旁等着,没有急着过去。
直到店里的客人都走完了,苏念才走了过去,礼貌的问道:“请问,你们这收药材吗?”
掌柜从账本里抬起头来,见是个背着背篓的姑娘,笑道:“收,只要质量没问题,我这都收。”
说着,掌柜皱起了眉头:“姑娘看着有些面善,似乎在哪见过。”
苏念笑容浅淡:“家父姓苏。”
掌柜恍然大悟:“哦,我想起来了,你是苏大夫家的大女儿,只是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害得我半天没认出来。”
苏念摇了摇头,不打算多说,拿下背篓放在柜台上:“掌柜,你看下这些草药的成色如何,若是没问题,你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