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交谈,得知老人姓王,今年五十八岁,从这座府邸建好就开始在这里守门了,到如今已经快十个年头了。平时就住在这耳房里,每日的吃食有老伴送来,至于每月的工钱是由内务府下发的,每月五百钱。家里除了老伴,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结婚生子,而且大孙子都有了儿子,他们都由各自的营生,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生活富足。当老人提起他的小重孙子的时候,高兴的无语伦次,连嘴上的白胡子也是根根翘起,抖动个不停,眼睛里的柔情似乎能把千年的冰雪给融化,还说老伴每次来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向她打听小重孙的情况,一天听不到小重孙的消息,就像炒菜没有放盐一样没滋没味。郭曼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回家,天天守着他,还来这里守门呢?”
他一听,吓了一跳,以为郭曼想把自己赶走,连忙跪地,道:“县君恕罪,刚才是老奴的胡言乱语。县君放心,老奴一定会为县君守好门户的。”
郭曼叹了口气,说道:“你起来吧,我只是随口问问,没有别的意思,纯属好奇而已。”
老人说声‘是’站了起来,说道:“县君别看老奴年纪大了,老奴的身体可是十分硬朗的,再则这份活轻松又不累,离家也近,每月还能有五百个大钱拿,足够我们老两口日常花销的,还能有剩余,儿孙们虽孝顺,但我们也不能给他们增添负担不是。”
郭曼点头表示知道了,又问道:“以前这座府邸没有主人,你的工钱是内务府发放,现在有主人了,工钱还是内务府发吗?”
“回县君,上个月的工钱是内务府发的。现在县君住进来了,这个月的工钱还没到发放的日子,老奴也不知道。”
郭曼点点头,又问道:每月几日发工钱?”
“回县君,每个月的月底。”
郭曼点头,道:“以后,你的工钱我发。如果内务府来人,我没在,麻烦你转告一声。”
“是。”
郭曼来到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的。重阳佳节刚过,街上还残留着节日的气氛。
随便找了一家小饭馆,用了饭。又来到街上,买了猪肉和蔬菜。去粮铺买了一些米面,购买的时候,得知只要买够十两银子在京都范围内就可以免费送回家,又因现在只有郭曼一个人住,用量有限,所以购买的都是上等的大米、白面,小米等一些粮食,放在‘缘念’里,根本不用担心发潮发霉。称好后,算了价钱,交付定金,跟老板说好,先暂时寄放在这里,等买完其他的东西一起送,老板人爽快,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粮铺旁边就有一家杂货铺,进去选购了两个小坛子及其他的一些的生活用品,让伙计帮忙搬到粮铺,而后一起装车送到了县君府。
虽然前段时间秦王派人买了一些,但因是托人办事,买的也只是郭曼不方面自己去买的东西。比如铁锅、菜刀等,在这个时代,铁是军需用品,管制还是很严的,而郭曼总不能把‘缘念’里的菜刀拿出来用吧。其他的还好解释,带着菜刀去旅行,说出去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