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王被逮捕之后呢,因为他的太子长生童子寄养在别处,所以没有一起被抓,长寿王的被捕,长生童子非常的悲痛,就化装成樵夫,前来观望,隔得老远,长寿王见到太子。
就像没事似的对着所有人说道:忍,忍,忍,忍就是孝道,不能结怨的因果,要紧的是行慈悲的大愿,含凶、怀毒、结恨、惹怨,种下万载的祸根,这不是我的孝子,若是我的孝子,应该知道诸佛的慈悲,包含天地,冤亲平等,我寻道问真,舍身救众,尚且怕不能获得孝道,假如是我的太子前来为我结怨报仇,其行为与我之道相反,我不允许我的儿女存有如此的心,一定要记住我的话,做我的孝子。
长生童子呢,不忍见父亲无辜死去,但又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命令,逃入深山老林中避难,波罗奈国全国的人都非常同情长寿王,希望能免去他无辜的罪,而梵豫王呢,此时欲望缠绕着他的心,嫉妒,心量的狭隘,缠住了他的心,不希望长寿王这样有威望的人活在世间,所以要斩草除根啊,就把长寿王斩首示众。
长寿王被害之后,长生王子夜半偷偷地把自己的父亲的尸体收好,藏在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地方。梵豫王也知道,长寿王有一太子名为长生童子,恐怕他来报仇,所以下令所有人到处拘拿长生太子。
那么长生童子呢,也改名换姓来到迦尸城,成为有名的一个技乐高手,好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欢他,听他歌唱。有一天,被梵豫王看到,也非常的喜欢他,命令他侍奉左右,也非常的信任长生童子,护身的刀都交给长生童子来拿。
有一天,梵豫王出山打猎,迷失路途,所有的随从都失去联络,只有长生童子跟随,找来找去,找不到路,夜已经黑了,就在一个大树底下,疲倦地躺在长生童子的腿上睡着了。
这时候长生童子就想啊,这个无道的昏君,我父亲把国王的位置让给他,是希望减少人民的流血牺牲,他反而这样恩将仇报,这样不顾道义,杀害我的父王,这时候他沉沉地睡去,正是我报仇雪恨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长生童子这样想后,就想拔刀杀死梵豫王。
但是呢,这时候突然间记起了父亲所说的话,让他一定要忍,要行与佛相同的慈悲的大道,要冤亲平等,要以恩抱怨,所以长生童子想到这里,就没有付诸于行动去杀害梵豫王。”
“梵豫王呢,睡了一会醒过来之后,就对长生童子说刚才啊,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长生童子报仇,他用刀砍我的头,长生童子也非常平和地对梵豫王说道实不瞒王上,我就是长生童子。
老实也告诉你,当你睡着的时候,我确实想杀掉你,但是记起我父王的话,牢牢地告诉我,让我不要报仇,让我学古代圣王的慈悲,佛陀的慈悲,要冤亲平等,以恩来抱怨,所以我遵循父王的遗命,对你始终不忍下手,也不想报这个仇,只是希望王上能够爱民如子,不再无端端地杀人,而行仁王之道,这样是百姓之福,也是百姓之乐。
我只是希望王上能这样英明,做一个英明的王上,这是我父王对我的衷心的慈愍的劝告。
梵豫王听后呢,也非常的感叹,非常的感激,接下来长生童子也告诉他,如果这样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无量劫来只会越来越苦,所以唯有忍辱,以恩抱怨才能够免除无量劫来的祸患,所以要行仁慈之心,才是为人之道。
梵豫王越听越懊悔啊,原来自己杀了长寿王是杀了了不起的忍者圣者,所以这时候梵豫王也开始忏悔,愿意把所有的国家交给长生童子来管理,长生童子谦虚而又庄重地说王上的国土是你所有的,我父王的国土,请你归还给我就可以了。
这样呢,梵豫王和长生童子一起回城,路上遇到了大臣的迎接,梵豫王就对所有的大臣说我问你们,假如我们碰到了长生童子,你们怎么对方他呢?所有的大臣就立马回答道我们把他砍死,梵豫王就用手指了指身旁的长生童子说这就是长生童子,这时候大臣们马上弯弓搭箭,拔出刀来,准备要杀害长生童子,梵豫王立马遏止大家说不要动手。
就把长生童子以德抱怨的种种的事情给所有的大臣讲了一遍,并把长寿王种种的为民着想甘愿让出国土,而被自己的愚昧无知杀害,这种种的情形也向大臣们述说了一遍,大臣们听后都非常的感动,都对长生童子生起很恭敬的心。
梵豫王和长生童子回到宫中,梵豫王就把自己的王位让了出来,给长生童子穿上王者的服装,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长生童子为妻,派了很多的军队车马护送长生童子回国。”
佛讲到这里,就对诸比丘说:“你们听了这个故事,不知心中有何感想啊,憍赏弥国的国王长寿王自己行忍辱,具有慈悲心,施恩惠给他的仇人,你们作为一个比丘,应该这样用心去修行,你们要以真心的信仰来探索宇宙的真理,求证人生的实相。
所以你们呢,就应该行忍辱,赞叹忍辱,行慈悲,赞叹慈悲,将恩惠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宇宙实相是一体的,不应该有你我的争执,又何必要争夺呢?
这个宇宙这个人间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争来争去,又有何益呢?最终呢,只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去轮回三途去受苦,何不寻求真理,放下一切的贪嗔痴慢,无畏的这些争夺,而走向真理的大道,回归本性的大道呢”。
佛陀释迦牟尼佛虽然这么慈悲地引用故事等等来劝勉大家不要争执,但是呢,还是有很多的喜欢争执的比丘的心里还是有很大的疑惑,不能够明白佛陀所说的真实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