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孤不信命

第三百三十二章 孤不信命(2 / 2)

 推荐阅读: 渣A怎么可能宠老婆 清穿之啃老皇子 冤种玩家的人生模拟器 我和兄弟们不想提起的事 八方灵守 星之启示录 王之羽翼 天梦神阁图书馆 从大周将军到皇帝 花开至荼靡
最新网址:hbcjlp.com

不过对此,朱由检却已经下了决心。

“户部的收入足够,只要把田赋和商税厘清,加上今年开始的酒课司,不怕拿不出银子。”

朱由检堂堂皇皇的回应毕自严的担忧,并且说道:

“从百姓手中收了这么多赋税,难不成要用于享乐?亦或者穷兵黩武?”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经世之道。”

朱由检不相信大明朝上亿人挤不出这点银子。

北宋朝廷天禧年间不过三千多万百姓,结果仅仅商税和专卖就能收到两千一百多万贯。

大明天启年间的百姓是北宋天禧年间百姓的数倍,即便赋税折半,也远远不止眼下收上来的两千多万两现银。

收上来那么多银子,那么多粮食,朱由检可不是为了自己享福才收的。

这么多的银子和粮食,必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边事开疆拓土,内政普及官学、以工代赈,迁民实边,发放田亩,缓解土地兼并……

朱由检收的赋税,是要用在这些上面的。

因此、在告诉了毕自严不用担心没有银子后,他便果决道:

“一京三府四省从即日起开始放出消息,户部拨银子,工部着手修葺各地官学,明岁九月初一,各地开始招学,十月初一一京三府四省的官学学子开始入学。”

“下官领命……”毕自严无奈的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只能应下。

相比较他的悲观,朱由检反而没有任何压力。

人口剧增导致的土地数量不足,这对于其他王朝或许是弊端,但对于他来说不是。

大明只要解决了赋税问题,以他的制度,足以成为除汉唐外,第三强亡的大一统王朝。

腐败遏制不住就换人,只要有千百万学子,朱由检就不信还找不出几十万能臣干吏。

扶持北方来对抗南方,最后瓦解南方的官学和私学,接管南方官学私学,那士绅话语权也就被朱由检掘了大半。

不过这依旧处于政治上的手段,他眼下需要处理的,还是陕西的事情。

“眼下陕西灾民数量可清查出来了?”

朱由检对孙传庭询问,而孙传庭也回禀道:

“眼下庆阳府、平凉府、延安府、朔方府、宁夏府的灾民和黄册,已经在拱卫营的清点下算出,田亩也借机丈量查出。”

“只有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巩昌府、临洮府还没开始着手……”

“不过以陕北五府的清查情况来看,陕南五府的人口约在四百万左右,合计人口数约在八百万不到。”

“陕南五府的百姓尚且还有一些钱粮,但陕北五府已经不堪重负,三百八十二万人中,除了朔方府和宁夏府百姓尚有钱粮,其余三府近一百九十三万余人可以说人尽灾民。”

孙传庭的话,让朱由检松了一口气。

延安三府两百万不到的灾民,大明朝还是可以应对的,不说别的,就这次抄家所得的近八百万石米麦,就足够让这二百万人吃一年饱饭。

如果不是朱由检在天启五年开始迁移百姓前往朔方、河套等地,恐怕灾民的数量会翻上一倍。

“庆阳、平凉、延安三府的灾民,组织向河西迁移,迁移者发粮票十二石,农具衣物。”

“不愿意迁移的人,先发粮票六石,黄河雇工的差事也可以先干着。”

“另外陕南百姓可以组织迁往川东的潼川、保宁、顺宁、重庆四府。”

“至于山西和河南的灾民,能迁移辽东则辽东,不能则河西。”

朱由检交代了一下孙传庭,便对毕自严道:

“查抄的黄金送入京城暂存,白银调给皇店,由皇店从四川、湖广、江西、南直隶等地筹买粮食。”

“三省的官仓还有多少粮食?”

“约一千余万石,各级贪官污吏变卖大半,另外五省的官仓经过调查尚有一千余万石,估计是没来得及贪墨太多……”毕自严作揖回应,让朱由检皱眉不已。

朝廷发了四千多万石来赈灾,结果灾民一粒米没吃到,粮食就被变卖了大半,还有七百多万被他们存了起来。

要是没有刘四等人起义,杀死贪官韩潮,这四千多万石粮食恐怕只有不到一成能送到百姓面前。

“算上抄家所获,八省粮食一共多少,够灾民吃多久?”

朱由检继续询问,而毕自严胸中早有腹稿,条理的回答道:

“八省发下来的赈灾粮,一共还有二千九百三十万余石,除去渭北的灾民需要直接发粮以外,其他地方的赈灾粮,依旧能以常平仓来平抑当地粮价。”

“传令,各地粮价不得高于五百文。”朱由检皱眉下令,也不顾当初七百文的话了。

或许是他看出来了,他敢定七百文,官吏就敢和粮食一起把粮食抬到六百九十九文,他定五百文,官商勾结之下就敢把粮价抬到四百九十九文。

这群人的底线,比他和毕自严想的还要低。

指望他们良心发现,倒不如指望大旱消失。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对毕自严问道:“眼下已经是六月,以户部估计,今岁的田赋有多少……”

“大概不足两千万石……”毕自严作揖回应,而朱由检看向王承恩,王承恩也作揖回应道:

“陕西军屯田有七成绝收,河西绝收三成,山西绝收五成,北直隶绝收四成,河南绝收两成,广东绝收五成,福建……”

一个个绝收数据被王承恩汇报,之所以能收集的这么清楚,也是因为粮食绝收这种事情,实际上从四月就能看出的缘故。

在每个省的军屯田情况汇报之后,王承恩才道:

“今岁九千九百余万军屯田,估计绝收四千二百余万亩,能收上来的田赋,恐怕不足三千万石。”

一个不足两千万石,一个不足三千万石,得出的结论便是今岁大明田赋总收入恐怕不足五千万石。

这可是原本能收上来近八千万石的田赋啊,眼下却只能收上来六成。

若是没有军屯田,单纯依靠户部,并且还免除三响和各项杂税,恐怕大明朝会比历史上灭亡的更早。

“粮食绝收,今岁的酒价如何?”

沉默片刻,朱由检询问起了酒价,而毕自严也道:

“按照酒课司的回禀,今岁天下酒价均上涨了两成。”

“他们上涨两成,我们也上涨两成,皇店的烧酒涨至十文。”朱由检转头对王承恩吩咐。

显然、朱由检已经不指望田赋了,他更指望酒课司的银子。

只要有银子发饷发俸禄,就不用将田赋折色,那么大明朝手中便一直会有几千万石粮食可以调动,赈灾。

以大明的体量,这几千万石并不算多,因此朱由检还需要对人口下手。

“山西、北直隶、陕西、河南、山东,这一京五省尽快查出准确的数额,牵连的百万人,按照距离、先后迁移旧港、南州。”

减少人口密度,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六大船厂和已经开始筹建的交趾船厂虽然建造船只速度很快,皇店也有足够的体量,一次性迁移几十万人。

但这样的迁移却是需要几个月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的,一年迁移百万人,这已经是大明眼下对旧港、交趾能做到的最大迁移体量了。

陕西、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的人口密度,朱由检从天启二年的白莲教起义开始就已经着手,只要继续走下去,那么赈灾压力只会越来越小。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南直隶和浙江、江西这一京两省。

这一京两省占据了大明三分之一的人口数量,而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它们在小冰河十七年大旱中的第一阶段大旱里,影响并不大。

整个明末小冰河十七年大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天启七年到崇祯八年,换到眼下也就是天启十五年。

这个阶段的大旱,主要还是以北方为主,四川和福建、湖广、两广等地基本上没有连续超过三年大旱的情况,而江南也只有几个靠近北方的府县遭受波及,并不算特别严重。

可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明朝无法维持对内镇压,对外防守的阶段,这个局势就彻底改变了。

从崇祯九年到崇祯十六年,大旱不仅持续在北方肆虐,甚至将整个闽浙、江西覆盖。

这个阶段,除了云南和辽东没有遭遇大旱,其余诸省最少也被覆盖最少一年。

也就是说、倘若朱由检不能在天启十五年以前,把江南这一京二省的人口密度降低,那他要面对的局面将要十分残酷。

这一京二省在历史上没有大规模饿死人,原因是当地工商业发达,地下水容易开采。

因此、尽管稻田没有产出,他们依旧能靠桑树和纺织业养活自己。

不过、这占据大明三分之一人口的三省虽然能养活自己,但粮食的产量却下降了。

持有银钱的他们为了活命而买粮,这就导致了粮食运抵南京便被抢购一空。

粮商知道江南粮价高昂,便都把粮食运到江南,而最后饿死的,还是北方百姓……

这三地的经济结构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会因为朝廷发田而大规模迁移,除非朱由检能给他们每个人发上百亩。

这个条件注定难以做到,况且迁移安置他们也很难。

想让当地主动迁移,这几乎不可能,但这也难不倒朱由检。

从这次的案中,他大概摸索出了一个不用花大代价安置人的手段。

那便是“兴大案,迁囚犯”。

江南官员有几个干净的?但凡抓到一个,定罪迁移九族,那都能迁走数百上千人。

只要兴大案,对贪官污吏进行定罪,依九族来迁移流放,想要弄走数百万人并不困难。

不过要想在江南兴大案,那朱由检就得提前做些准备了……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