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杨彪让采油工从井口、降温降压罐和沉降储油罐三处各取两个油样,将六份油样和水平井的油藏地质资料、试采油的一些重要数据都带着,连夜赶往北京。营北市离北京六百多公里,桑塔纳2000全程跑省道,也得十来个小时,司机一个人开车赶夜路,也有点儿扛不住,杨彪就说:“你抽烟吧,抽烟提神。”杨彪不抽烟,还特别烦抽烟的,司机在他面前不敢抽烟,这时候听到杨彪开口了,连声说“谢谢经理”,点上烟抽了一口,然后小心翼翼地问:“经理,咱咋这么着急去北京啊?”杨彪有些不耐烦:“能不急嘛!含油量再上不来,咱这项目弄不好就得停!”
到了北京,杨彪把能找得到、求得动的专家都寻访了一遍,油藏、地质、采油、工具等方方面面,总公司研究院六层大楼上上下下跑了好几趟。司机拎着油样、抱着资料,跟着他一块跑,心里还核计:杨经理在宁江油田还算吃得开,在项目组更是总虎着脸,但进了总公司研究院的大楼,跟谁打招呼都边点头边带着笑的。到了北京才知道多大官都不算大呀,总公司研究院的所长也是处级干部了,还骑着自行车上班呢。
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杨彪归纳成以下几点,向赵总和采油处领导做了汇报:
1、目标油层地质和油藏参数表明,该油层油砂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差,因而蒸汽进入该段油层后,不会产生实验室模拟实验中蒸汽能很快将原油融化的效果。原油的流动性未见明显改善,当然无法通过“重力泄油”的方式流动到采油管中。
2、从井口数据来看,蒸汽到达井口时蒸汽的温度350c左右,压力3.5兆帕左右;产出液到达井口的温度在73c左右,压力1.5个兆帕左右,说明经过注入、与油层接触、再产出,整个热流体损失了280c左右的温度和2个兆帕的压力。产出液温度压力低有利于减小地面生产设备的负荷,但这种减轻是因为产出液含水过高,如果含油量增大,产出液整体的温度、压力会提升,因为石油生产必然要伴随一定量的天然气,现在监测数据中没看到产出流体中有天然气的成分,也说明油层中的原油“几乎没动”。注入、产出的安全系数提高了,但采油率降低了。
3、上面所说的温度与压力损失可能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注汽套管有露汽的地方,毕竟1200多米深的油层,需要一百多根油管连接在一起,即便油管间的法兰拧得再紧,在高温高压的蒸汽面前,也难免有泄露。这些泄露在常规注汽生产中也有发生。到底能发生多大泄露,这需要将生产套管从地下起出来到地面,通过检查才能下结论。如果套管没有大的孔洞,一般泄露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温度、压力损失。第二个原因,根据该油层的地址油藏资料分析,因为油层油砂分布的不规则,油层中有的层面油砂比较致密,有的就比较松散。当高温高压蒸汽进入油层后,“柿子都捡软的捏”,蒸汽极有可能选择了一条好走的道:从比较松散的油砂层中打开一条通道,比如走了一个倒“u”型的通道,直达油层底部的生产油管。这个通道打通后,后续注入的蒸汽源源不断地通过该通道直接进入油管,和通道外的油层不充分接触。当然通道边缘的油层也吸收一定蒸汽的热量,因而也会有少许的原油融化,通过“重力泄油”的方式流到采油管中。如果这个假设成立,hwsagd的“重力泄油”只是在油层的局部实现了,大部分注入的蒸汽在地下变成热水,我们把这些热水和极少量的原油采出来了。
“我觉得这个“u”型通道的假设,可能接近我们真实的情况。”赵总用手指头点点“3”说道。
杨彪也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注汽套管有大的孔洞?这个可能性不大,咱们用的油管、套管,都是钢管,使用前都通过了检测。另外,如果注汽时有大的泄露,注汽锅炉的压力也维持不住,压力表读数肯定很快掉下来。”赵总点点头也说:“对,要是有地方漏气,注汽泵不用使劲蒸汽也往里走,压力肯定往下掉。”
赵总望着杨彪:“即使我们找到了问题根源,怎么解决?现在油层中的“u”型通道已经建立起来了,再注汽,蒸汽到井底也是变成热水从通道走,到头来还是采热水!”
杨彪答道:“有的专家说,即使是这样,如果蒸汽保持高温高压、流量够大,采出液的原油含量会提升一些的,通道也会慢慢变大,整个油层也变得越来越热。只不过时间会很长,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且随着注入蒸汽量的加大,采出的热水也要增多,产出液含水量不会有明显的降低。”
赵总手指头轻轻敲着办公桌桌面,神情有些落寞:“看来我们对困难还是有些估计不足。我们在工艺方面下的工夫很大,但对地质油藏方面投入的精力太少,在选择打井区块、目标油层时,对这口水平井所处的区块和油层的地质油藏情况分析做的不够!如果,我说如果啊,如果我们再打水平井,再进行hwsagd,必须在这方面加强!咱们这些搞石油的总说:石油开发,地质现行。但现在的情况是,几乎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都越来越重视工艺手段,而忽视了前期地质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