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坰找到了地方,随手摸了两张出来——果然,上面的一张是《汴梁日报》,下面一张是他唐坰不知什么时候写废的……不对,等等。
唐坰忽然意识到什么。
他手上的,是一份手稿。
上面的标题是赫然“长庆楼东主身份存疑,明氏巨额财富从何而来”。
唐坰三行两行扫过,他知道这肯定是《汴梁日报》那等报刊上,小报记者所写的报道。唐坰时常看报,所以知道这些记者喜欢用吸睛的标题和直白的文体。
唐坰瞬间门将一切都忘了,甚至都没意识到他浑家提着火镰,骂骂咧咧地从灶间门走出来。
长庆楼东主……还有那个姓氏:明!
就在唐妻气不打一处来,想要再教训教训唐坰的时候,只见这唐坰“啊”的一声大叫,直接转身冲出家门。
这回开封府不得不接受唐坰的报案了,因为他所诉的,乃是“欺诈官府”的罪名,而且涉案金额巨大,多达七八十万贯。
开封府尹陈绎不得不亲自过问此案,看了案卷之后皱起眉头:“长庆楼?”
“长庆楼当初扑买‘酿酒专卖权’的款项十八万贯,那买家在交割时就已交讫,去年的酒税,也一分不少地交上来了呀?”
唐坰怔了怔——他在御史台中只管风闻奏事,因此过来开封府之前也丝毫没有想到要查证。
谁想到刚刚报案,就得知自己报案标的中的四分之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了。
“那——城外修建山阳到汴京城的‘公路’,据说总开销在60万贯以上,若是这明姓少年只是个一文不名骗子,岂不是……岂不是连官家与王相公都为他所骗?”
唐坰强逼着自己又想了个理由出来。
开封府尹心想:这也有点道理。万一作为“公路收费法”先行的“山阳-汴京公路”,其倡导者是个年轻的小骗子?
“那唐御史的意思是?”
唐坰得意了,这种时刻,也就是旁人表示愿意听他说话的时刻,唐坰每每自觉受到瞩目,感觉要多好有多好。
“这简单,这片文章明显是《汴梁日报》的记者写给《日报》的。但是《汴梁日报》却没有刊载。只要找到《汴梁日报》的记者和编辑问上一问,其中的内情便可知。”
陈绎沉吟了片刻。
说实在的他是不想按照唐介所说的去做的:因为此刻唐介一脸的得意洋洋,这副表情实在是讨打。
但是:唐介所说之事也不可不虑——因为这条公路涉及到的钱款金额实在太大了。
六十万贯,由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独力操持着?
这太难以想象了。
“去传《汴梁日报》的编辑,告诉他,将写这篇文章的记者也带来。”
除此之外,开封府尹陈绎下定了决心,一拍惊堂木:“去请明小郎君。”
没过多久,明远在开封府的内堂里,见到了唐坰这个“吵架王”。
此刻的唐坰,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摆出“放马过来”的招式,神色之间门似乎在说:“来呀,来吵架呀!”
明远不理他,自顾自先见过了开封府尹,行了儒生之礼。
而得到消息几乎与他同时到开封府的编辑与记者来到开封府上,也没有跪拜,只是拱手成礼。
这种“免跪”的态度,让明远对这宋时的公堂也心生好感——
大家都不是罪囚,因此便没有谁会比谁更高一等。
而且此案不是什么刑事案件,只是“可能”涉及经济纠纷,开封府并未将问案的地点放在外面的公堂之上,而是将所有涉及的人员都请入了开封府内堂。
开封府陈府尹顿时开口问那《汴梁日报》的记者。
“这一篇可是你写的报道?”
“你可曾将此报道投递到《汴梁日报》?”
在两个问题都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开封府尹又转向《汴梁日报》的编辑。
“当时这篇报道因何没有在《日报》上刊印?”
《汴梁日报》的编辑冲坐在堂上的陈府尹拱手,道:“因为小人知道,这篇报道不实。”
他说这话的时候,身边的记者也追问:“这篇报道的确是小人所写,但没被刊用之后小人就将字纸丢弃了。这……这又如何出现在府尹手中?”
陈府尹看向站在堂上另一边的唐坰。
这时唐坰已经一脸窘态:他总不能说这是自己是从妻子收集的引火纸里扒拉出来的。
但是陈府尹思忖片刻,还是觉得有些疑点需要问清楚。
“你又是如何确定这篇报道不实的呢?”
这名编辑抬起头,看了明远一眼,随后回答:“启禀府尹。明郎君实际上是长庆楼的东家,这事开封府已事先知晓吧?”
“扑买”长庆楼时,史尚出面作为明远的代理。但是长庆楼这产业在明远名下,开封府不可能不清楚。
陈府尹微微点头,但依旧目视堂上立着的编辑,在等待他解释,为何认定这篇报道不实。
只见三十多岁,文士模样的编辑微微一笑,望着明远道:“因为明小郎君,也是我们《汴梁日报》的东家。”
请知悉本书网址:www.bige7.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m.bige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