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奇葩说》能尽快拍摄。
方羽第一步就是和剧务团队沟通视觉风格。
大部分观众往往记得是《奇葩说》频频曝出的戳心金句。
其实忽略了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奇葩说》的logo、海报、舞美都……都不简单。
有了u盘,方羽为了能呈现脑海中的最佳显示效果,都拿起画笔画了整整一沓a4纸,甚至连节目logo的都画出来了。
一开始美工和剧务团队,还不以为然。
认为方羽毕竟只是一个外行人,哪里懂得什么视觉艺术和场景布置。
可是随着翻阅起来,越看越心惊。
舞台和布景中色彩上故意打破常规配色,喜欢用一些明快、风趣、色彩高度饱和的颜色。抛去了条条框框的约束,用色实在是大胆!
也足见设计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还配合使用大量重复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充斥整个画面,构图乱而不杂,跳跃感与韵律感交织。
使得画面非常丰富而活泼,加上较粗的综艺字体。
完全突显出想要突出的主题——设计中的“反叛者”和《奇葩说》的节目定位相符合。
美工团队看着这些确实心服口服,他们见惯了“字体太粗,可以细一点吗、给我一个五彩斑斓的黑、我没想法你先做、不要用ps,要用photoshop………….”
他们永远在经历了几天几夜的通宵修改,掉光头发的风险重做
遍之后。
当听到“还是用最初的那版吧!”时候,想杀了对面的心都有。
突然遇到这么专业的,甚至都不需要他们费心设计了。
这种把饭喂到嘴边的情况,不得不让他们心服口服。
原本还有点想看,方羽出洋相的心思也就不翼而飞。
太细致!太专业了!
不愧年纪轻轻就当上影视总监的男子!确实深不可测。
不知道人家年纪轻轻,是如何掌握如此多专业技能的。
.............
魏果那边,方羽为了能让节目进度加快。
方羽又提出了几个比较好的辩论选题:
“生活的暴击值得感激吗?”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工作中遇到碧池是以牙还牙,还是不跟ta一般见识?”
“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
“如果一个月后就是世界末日,应该公布消息还是秘而不宣?”
………………
包括之前给魏果说过的辩题和论点。
方羽提出的内容足够支持拍摄《奇葩说》第一季了。
剩下的就是的,魏果和专业的辩论导师对后续的辩手们培训了。
帮选手“给点”,“润稿”,“训练”,甚至还需要培养镜头感和舞台台风。
你不会以为辩手在场上神一样的角度切入、情境演绎,鬼一般的精准归纳、毒辣清扫。真的都是选手临场发挥的吧?
要知道每个辩手只有五分钟左右的展示时间,时间如此之宝贵。
讲述节奏太快、观众不可能能跟上、如果讲述节奏太慢,观众则可能昏昏入睡。
如何在这那么时间紧、难消化的情况下,做到每一点都能让观众听到、听懂、听爽,每个论点讲出了场面效果、多次小高潮。
这一切,都需要辩手,辩论前反复斟酌考虑,每一句话都一定是辩手做过很多研究的。
甚至需要细化到:
第一句怎么引入?
第二句怎么铺垫承接?
全程对对手的回应、切入的角度、叙述的姿态?
什么时候抛锚点归结?
这个金句是怎么抛出去的?
这特么太不辩论了!
但这也太辩论了!
要想达到这种理想效果,是需要辩手和节目组编剧反复沟通修改的。
另一件事就是所有观众,都深恶痛绝的“综艺剧本”。
真人秀里的真实,有着具体的语境,是人物在编剧设计的规定情境下的真实性格发展。
方羽可以很直接放话,所有的综艺节目都会有台本。
很多综艺节目他会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台本,确实也可以称之为剧本了。
就拿方羽穿越前,最为火爆的男团,女团选秀节目的剧本来说。
一般就是两种常见套路:
一是讲故事,初亮相不起眼,但是通过完善各种“支线”丰满剧本。
另一种“造人设”,从见面的第一印象,或者某些行为,通过打造个人魅力来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