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擒龙把兵工厂的徐璜智等人的家属从敌占区接到了根据地,这让这些军工专家十分感激。
徐璜智于是问沈擒龙需要什么,当然是武器了。
这让沈擒龙想起他刚刚加入八路军时候,到枪械所要上校级别的手枪单打一的时候的情形。
听说现在八路军的武器制造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不知道到了什么程度。
假如真的是那样,是不是自己可能做点合适的武器了?
其实,这些八路军的一切部门包括战术,都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为了摸索制造手榴弹炮弹的技术,在延安把眼睛都炸瞎了,可是重庆兵工厂的厂长陈然还在那儿印油印小报。
晋察冀有一批清华北大来的教授和大学生,可惜已经给当汉奸逮捕了。
幸好这时以山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又组织了一个八路军流动工作团,集中了一批科学家,一边随部队转移,一边研制武器,被称为“驮在驴背上的兵工厂”。
全团有一千多人,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从欧洲回国的留学生,有从南洋归来的华侨,有国内高等学府的教授和学生,有大城市工业产业的技术人员,也有根据地土生土长的能工巧匠。
其中有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栋材,英国冶金博士张华清、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的毕业生程明升,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系的陆达,燕京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张芳,北平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郑汉涛、牛治华,云南大学采冶系的李树人,等等。
他们大多出身在富有家庭,为了抗日救国抛弃舒适的生活,离开优越的环境,不远万里,远渡重洋,从国外或大后方爬山涉水,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太行山区,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
现在沈擒龙听到徐璜智让他提要求,沈擒龙马上说:“其实啊,我早就想说了,能不能帮我做一件合手的武器。”
徐璜智有点紧张,因为,这时八路军的武器制造还是从各地收罗来的工匠用手工做枪。
这些手工造的枪尺寸不规则,射击不准,连打几十发子弹,枪管就红了,寿命太低,可靠性差,战斗中时有故障。
徐璜智自从沈擒龙出去接他们的家属,人虽然在工厂里,可是心早就跟着沈擒龙他们走了。
他不断地打听沈擒龙的情况,他已经知道了,沈擒龙是一个侦察员,屡立大功,简直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
徐璜智心想,这样一个英雄,走南闯北的,肯定眼光很高,就这时八路军“兵工厂”,实际是修理所的水平,弄出来的玩意儿人家都看上吗?
沈擒龙是什么人,一眼就看出了徐璜智的心思,他也开始在心里犯嘀咕。
但是沈擒龙还是把话说了出来,他说:“我是希望能够打一把合手的匕首,你看看我现在用的这把刀。”
说着,沈擒龙把自己的匕首掏出来,让徐璜智看。
徐璜智一听沈擒龙是要打匕首,心里的千斤重担一下子扔到了九霄云外。
要说制造枪支那是高科技的玩意儿,但是,不就打一把刀吗?
咱可是钳工啊!
专门摆弄钢铁的!
说是打刀枪的祖宗是有点吹牛,可是要说帮恩人打一把顺手的匕首,那可是正撞到自己枪口上了。
徐璜智立刻满足答应:“行,你要什么样的,只要你能说出来,我就能打出来,除非是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的!”
沈擒龙一听,自己也一下子轻松起来。
徐璜智一看沈擒龙的刀,立刻哈哈大笑起来:“你这是刀还是锯啊!”
原来,沈擒龙的匕首早就在多次使用中变得七扭八歪,变形走样了。
沈擒龙苦笑着说:“我这把匕首,是当时我们村子的铁匠给打的,这还是原来我们队长给设计监工的,要不然,现在你看见的就是一把农村的杀猪刀!”
徐璜智又是一阵大笑。
然后他爽快地说:“行,不就是打一把刀吗?我给你打一把最好的!”
沈擒龙一看既然对方有这样的许诺,那么不趁着这个机会找高手打一把真正能用的武器,可就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于是沈擒龙趁机说:“既然是专门给我打的,那么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打一个特别样式的?”
徐璜智当然答应。
沈擒龙于是把自己原来的那把蒙古宝刀的样子,自己要的对飞刀的要求,以及平时自己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全都说了出来。
最后,沈擒龙说:“能不能打一把又能杀人,又坚固锋利的专门武器?”
徐璜智一下子傻了。
他打了这么多年的武器,见识过中国外国的无数枪械和刀具,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沈擒龙这种要求。
沈擒龙要求的是一把全新的刀,和中国古代的,和以前外国有的,全都不同。
这种兵器需要特别设计。
可是,自己应该怎么设计这种武器,才能真正满足沈擒龙的要求呢?
徐璜智在这边发愁,沈擒龙也知道这个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来。
但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还有人在等着沈擒龙,要分配给他新的任务。
沈擒龙心里很着急。
所以沈擒龙只好在兵工厂里边到处走,借着参观的机会,排解一下自己的焦急情绪。
因为沈擒龙帮过整个三所的人的大忙,所以他到那儿都畅通无阻。
沈擒龙到了一个车间的时候,看到了一支步枪颇具特色,沈擒龙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脚步,跟师傅们打听起来。
原来,这就是刘贵福带来的新枪――“无名式马步枪”,这是让大家研究,提意见,准备完善后为整个八路军配备的制式武器。
听说这是刘贵福在延安按照运动战和游击战的要求,吸取各种步枪的特长设计和制造的,在工展会上得了奖。
刘贵福当时认为,汉阳造枪太长而笨重;巩县造比较短;“三八大盖”能防尘、口径小,剑形刺刀拔刀费力,容易弯曲变形;捷克式有侧面折叠式三棱枪刺,这种枪刺拔刀省力,不易弯曲,但零件太多,机构累赘,不大实用。
结论是:步、马枪结合,加折叠式三棱刺刀。
这种折叠式三棱刺刀,及其在拼杀中的优越性一下子吸引了沈擒龙的注意力。
沈擒龙见过日本的“四四式骑枪”,那也是参考意大利步枪上的可折叠枪刺,将35cm长的三棱刺刀安装在枪上。
沈擒龙看到,高强度的三棱刺刀,平时折叠在枪身下方,肉搏时放开弹键,刺刀便敏捷地扣在枪口前。
恰在这时,刘贵福走了进来。
他看到沈擒龙面对着他设计的步枪若有所思,就上前问道:“沈同志,怎么,你觉得这枪有问题?”
沈擒龙说:“我用的行动用的匕首干了,我想要打造一把适合行动的刀,正不知道做一个什么样式的刀合适。我看见你的枪上用的刺刀很特别,这种刺刀,和其他的刺刀有什么区别和好处呢?”
刘贵福说:“刘鼎部长特别强调指出,肉搏时,刺刀的操持很是重要,一定要迅速、可靠。为了适应肉搏战的要求,我将三棱刺刀加长,刺刀断面设计成双翅形,外部圆滑,不易碰撞刀刃,刺刀的折叠机构改成门扣自锁式装置,扣动按键,将刺刀甩出,立刻自动牢固地扣在枪口上。”
说着,刘贵福给沈擒龙演示了一下这种刺刀甩出来的样子。
然后他说:“三棱形刺刀式方案,多数人都认为不美观、太笨重。但经过反复修改、设计和试验证明,刚度和刺入性都优于剑形,同时重量也轻于剑形。”
沈擒龙托着刺刀,大叫起来:“对了,我也要做这种刀!”
于是沈擒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求在这种刺刀的基础上,制造一种专门为侦察人员执行特殊任务时候使用的刀。
这个问题刘贵福还没有想过,于是沈擒龙就给他详细讲解起来。
战场上的战士用的刺刀,是安装在步枪上使用的,这种刺刀需要和枪身结合得很好,要相当结实,要有和枪身结合的各种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