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擒龙在原来的手枪队,干的都是大事,没想到给上调到晋察冀军区,竟然是到特务团里当小兵。
这让沈擒龙十分无奈。
他只唯一感到有点满意的地方是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八路军,第一次混上了一套军服。
这样他看着象一个真正的八路军战士了。
可惜,这时沈擒龙早就过了小青年刚刚当兵时候的那种新鲜劲,对军服也不怎么感兴趣了。
沈擒龙实在无聊,才跟着打了几个乡下特务,到了这时,他又觉得无事可做了。
于是沈擒龙又想着那些伪钞觉得有主意可打。
他们这次行动,发起的部门是保卫部,当然是保卫部要先运东西,先运走日本特务机关的东西。
当然他们要运的不是什么纸张咸盐之类的东西那么简单。
他们要运的首先是特务的档案,特务使用的器材,以及其他对晋察冀根据地有威胁的日本特务使用的东西。
这个行动是整个晋察冀军区统一部署的,后勤部当然得先让保卫部干活,完了才轮到他们。
沈擒龙看着那些后勤部调集来的民工把其他东西都运出去了,光剩下了那些很精致的伪钞,他觉得这些东西就这么扔下了,十分可惜。
沈擒龙打听过了,这些伪钞当然也不会给鬼子留下。
如果这些东西给鬼子留下,鬼子一点打击没受到,完事了换了一拨鬼子,他们继续把这些伪钞运到根据地里边去怎么办?那时不还是祸害晋察冀的老百姓?
当然,沈擒龙也绝对不会给人家出主意说让八路军把这些伪钞送到敌占区去用。
这些伪钞都是法币,而鬼子是不用法币的,那这些法币会给什么人用?
不还是得中国老百姓用这些东西吗?
如果用这些伪钞买到了东西,那中国老百姓不是又让别人弄走了物资,又吃了大亏了吗?
那还是中国人自己遭殃。
可是,这些东西如果还要用的话,得给什么人用,又能用出去,又不让中国人吃亏呢?
沈擒龙忽然咧嘴一笑,他问后勤部长:“部长,咱们根据地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的东西,又买不到,需要到外边去买的呢?”
后勤部长心想这不是明摆着起哄吗?
现在这根据地穷得,连司令员都要穿露屁股的裤子了,什么东西不是特别需要又买不到啊?
就是这次宽绰了一下,弄到了很多物资,可是这也只够几个重要机关分一下的,要让整个根据地的老百姓全都用上,那还差得远呢!
所以后勤部长着说:“小沈啊,你是刚刚到咱们晋察冀来,对咱们晋察冀的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咱们这儿啊,上次让鬼子扫荡之后,把所有的东西差不多都给毁坏尽了,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啊!这鬼子除了烧房子,烧农具,他们还杀牲畜,咱们这儿连人都不足,更别说什么物资了。咱们什么都缺呀!”
沈擒龙说:“我知道,鬼子侵略的地方,那儿不是这样啊?这个不用说。我的意思是,咱们有没有那个需要到外面的大城市去买的东西,比方要到外国人那儿才能买到的东西。”
保卫部长和后勤部长一听,全都一愣:“上外国人那儿去买东西?”
沈擒龙说:“嘿嘿,你看看,我是这么想的,这些伪钞,都是法币。这些法币,鬼子知道是假的,他们自己又不用法币,国民党也知道是假的,到他们那儿去花也不行。咱们又不能骗咱们自己的老百姓。
所以呢,我觉得,要是把这些东西弄到天津去,给那些还不知道这些法币是假的的外国人用,肯定能把他们唬过去。他们肯定不知道这些法币是鬼子印出来的,鬼子是肯定不能满世界嚷嚷自己印的伪钞那儿有什么特征。那些外国人肯定不会分辨。
反正都是到咱们中国来侵略的,能收拾住一个是一个。你们看看,有什么需要从外国人手里买的东西,就用这些伪钞到他们那儿去换得了。”
后勤部长听得目瞪口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主意实在是太绝了!
如果真的能从外国人手里买到东西的话,那他要给晋察冀军区买的洋货可实在是太多了!
那么多的重要物资部队上急等着用,他就是没能力给人家解决呀!
保卫部长因为是吃专业饭的,所以他对沈擒龙的历史有详细的掌握。
现在保卫部长已经知道,沈擒龙这家伙是经常到大城市去买物资的,而且他还不是那种诚实的商人,不是跟人家诚信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那种。
他好象是经常到天津去唬外国人,一次是弄到了大批的驳壳枪,一次是给晋察冀军区买炸药,顺便还弄到了几百支不花钱的冲锋枪。
保卫部长一听,就知道他肯定又是要到天津去骗外国人。
保卫部长心想,这么厉害的小伙子,怎么就让特务团弄去了呢!
可是这时保卫部长也没有更好的主意,他急忙对后勤部长说:“你快想想,到底有什么特别需要的东西,他专门到天津去骗外国人!”
后勤部长一激动,有点不会说话了。
就在不久之前,晋察冀根据地出了一个大事。
而这个大事还是跟沈擒龙有很大关系。
有一个叫林迈可的外国人到了晋察冀军区。
林迈可,1909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历史学家,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神学院任院长多年。
他的父亲是一位哲学家,在牛津大学的贝里奥学院任院长25年,1945年起为英国上议院议员并被英皇封为男爵。
林迈可自己起先在牛津大学学自然科学,后又学经济学、哲学及政治学。
大学毕业后,他从事成人教育,担任南威尔士州工业调查所的所长助理。
1937年,林迈可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12月林迈可绕道美国,从温哥华乘船来到中国时,与他同乘一条船的还有诺尔曼白求恩医生。
1942年春天,林迈可夫妇到了聂荣臻将军的司令部驻地。
受聂将军的邀请,林迈可担任通讯部技术顾问。
他给部队技术员讲授无线电工课程。
林迈可的妻子李效黎也在通讯部工作,任英语课教员。
他们发现,用中文发报会有许多的麻烦,一个数码错了,就会译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字,英语是以字母形式构成的语言,拼错一个字并不会影响理解原意。
于是,他们共同帮助部队用简单的英语来传递信息。
从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在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
1944年5月17日林迈可一家到达延安。
第二天,朱德总司令由黄华陪同看望林迈克。黄华曾是燕京大学“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不久,毛泽东主席对林迈可一家来延安表示慰问。
林迈可一到延安就急于工作,朱德、叶剑英和他详细地讨论了他的工作问题。
不久,他被任命为18集团军通讯部的无线电通讯顾问。
8月份,在他的努力下,延安建成第一台国际电台,可以将信号发射到美国的旧金山和印度等地。
它播放的是当天正式开播的新华社英文每日电讯,也是日后成为新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走向世界的开端。
新华社英文广播上天之前,美国官方关于中国的信息源是日本同盟通讯社,自从接收到新华社英文电讯后,美国高层领导对中国华北战争图景便有了急剧改观。
当年从美国西海岸接听、记录下来最早的新华社英文电讯稿,至今还作为美国国家档案,收藏在马里兰州联邦传播委员会档案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