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擒龙又要到汉城去,一个原因是他得再跟约翰他们联络一下,尤其是怎么收拾托弗特,看看把cia的那些经费全都弄到手没有。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段时间,敌人夏季攻势粉碎以后,不甘心失败,仍企图以军事压力迫我军屈服。为此,又在进行大量军事准备,似乎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志愿军方面在下级侦察兵和电子侦察部门侦察到大量细节情报之后,志司要求沈擒龙他们弄到准确情报。处长的意思是,这就是沈擒龙说的需要战略情报的时候了,要采取行动。
沈擒龙办事从来是公私兼顾的,正是机会。再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他还是要抓住一切机会消灭敌视中国的势力的。
这时他就提出,狠狠打击一下敌人。
处长和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好,这些日子,他们从cia弄到了大把的外快,那些世界最先进的特工器材,过去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现在志司的侦察基地里边,都堆得跟小山似的,所有人都觉得底气足极了。
这时不打击敌人,什么时候打击!
现在整个志司的侦察兵都是这个看法,所有人的情绪都是嗷嗷叫。
处长和几个领导也是这个想法,大家就要按照这个战斗能力制订敌后的破坏计划了。
前一阵,不管志愿军这边怎么说,怎么觉得自己勇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代表团也分赴国内各地作报告,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但是志愿军的损失是不用说的。
沈擒龙的看法始终是,要是一支训练好的侦察兵,一个侦察兵能顶上普通部队10个战士,一个连能顶上10个连,这3个连就顶上30个连。
这样,沈擒龙提出的用侦察兵的小部队到敌后去袭击敌人的办法,就能用最小的力量对敌人形成很大的打击,是又省钱又便宜的办法了。
这时赵文盛也回来了,正好就是3个侦察参谋,3个侦察连长,带着6支队伍,在敌后来一个全面开花。
只有汤良才提出,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实际怎么打,还是个问题。
汤良才是觉得,他现在是土的,洋的,东方的,西方的,学了一大堆,消化不良。各种侦察技术全都挤到一块儿,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沈擒龙说:“这还不明白,你学的那些苏联的技术现在不能用。尽管咱们也是要到敌人后方去,可是不是去玩儿命的。
咱们也要尽量减少咱们的损失,当然是要打得巧一点了,这次只能用从美国学的技术了。”
汤良才连连点头,但是还是觉得,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倒糊涂了。
这时处长在这儿,沈擒龙也不能自己跳出来白唬,于是他不再说什么,等着处长下达命令。处长就和大家商量,具体怎么打,打什么地方,还要决定打到什么程度。
这时的战斗规模,跟前面五次战役完全不同,连美国兵都不是要打到中国去了,大家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吓趴下,好让对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这样,作战的规模必须要得到控制,用现在的话说,要有一个底线。
几个干部就对他们要袭击的目标,袭击方式,使用兵力,进行讨论。
他们最后的计划是,美国攻击志愿军的后勤人员,志愿军也要攻击美军的后勤人员,美军封锁志愿军的道路,志愿军也要封锁美军的道路,美军轰炸志愿军的物资,志愿军就烧毁美军物资。
总之,就是要让美军同样感受到志愿军的损失,同时对美军的后勤补给实施最大的打击,让美军无法组织起新的攻势,为志愿军的壮大赢得宝贵的时间。
这个整体思路是沈擒龙提出的,这让汤良才也暗暗称赞。既然都是以偷袭形式袭击对方的物资,汤良才也就明白应该怎么打了。
前些日子从美国特务那儿学的就是这种用特工技术和器材进行破坏,当然这次战斗就是要用美国技术了。
可是,这么一想,这苏联技术不是白学了,总是没地方用啊!
在每个侦察连留下了一个排作为预备队之后,沈擒龙他们3个侦察参谋和3个侦察连长带着队伍从不同方向越过战线,向敌人阵地摸去。
到了这个月,志愿军终于正式开始研究正规的阵地战。其实,依托良好的工事进行防御战,可以抵抗3倍甚至10倍的敌人。
但是从八路军到志愿军,尽管也进行过阵地战,却很少构筑正式的工事,进行长期的战争打算。
在打鬼子时候,鬼子的武器也不过是三八大盖,临时挖个战壕对付一下也可以。现在美国的飞机大炮这么凶猛,仍然只是用临时的战壕对付,牺牲了那么多英勇的战士就不应该了。
这个月中朝两军发出指示,要求全军阵地要构筑隧道式据点。
在长期的攻防作战中,下级干部战士其实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防御战经验,于是中朝两军要求全军必须讲求战术,大力加强阵地工事。
其中志愿军战士创造性发明的“猫耳洞”成为决定中国军队战争样式的伟大发明,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影响极为深远。
什么是“猫耳洞”呢?这“猫耳洞”,是从志愿军传统的防炮洞上发展来的经验,过去在四野时候,四野也是没有人家国民党兵火力强,也要挨大炮,也就开始修防炮洞。
但是八路军来的老兵不会修工事,俘虏来的解放战士却修得特别快。林彪很重视大练兵,大家推广经验,大家都学会了修防炮洞。
但是学习了新战士的技术之后发现,在人家国民党使用的美国大炮面前,光是挖一个对付鬼子的山炮的洞不是特别有效,于是又把这个窟窿往横里挖了一下,成为烟斗式的工事。
可是到了朝鲜之后,四野的人又发现,这个烟斗式的工事又不行了,原因还是一个,人家大炮威力太大,这次不只是直的工事挡不住,是门口容易给炸塌了。
就算是工事挖得再深,能挡住炮弹爆炸,要是让人家大炮把门口炸塌了,不是还是要闷死到里边?
于是,战士们就另外再开一个门,这边炸塌了,就从另外的门出去。这等于是修建了两个烟斗式。两个烟斗式的工事连在一起像什么?不是像猫的耳朵吗?
猫耳洞由此得名。
只是这样还不够,美国的炮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一般厚度的工事已经不能挡住连续的炮击,于是志司要求重要阵地特别是核心阵地,必须构筑“隧道式的据点”。
厚度不断增加,防护能力也自然会不断增加,从后来的测量上来看,一米厚的泥土,连原子弹都能挡住。
当然,这时美国兵是范弗里特弹药量,连续的炮击,一座山给削去一米是很平常的事儿。所以,只修一米是不够了,还得往更深的深处挖。
光是躲藏也不够,还得防备人家美国兵冲上来,所以还得准备打。幸好志愿军的主体是河北来的八路军,这个地道战的经验也自然冒出来了。
能防,能打,能藏,这都是地道战有过的经验,只是这时对付美国兵的新式武器和战术,需要再调整一下。就在这个月开始的秋季防御作战中,出现了坑道工事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