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李治趁热打铁,唯恐天下不乱:“是啊,皇兄,这件事意义重大,你一起上课,也学过繁衍的知识,繁衍周期和胚胎数量,是扩大种群最要的因素。”
李慎小脸憋坏了。
李丽质也补了句:“父皇要是知道,你让天下农业能够进步,肯定也是不吝夸奖你的。”
听到这,李愔咬了咬牙:“好,我会全程记录下来,用先生说的控制变量,进行分组对照,争取把这本书写出来!”
“但是……你们不能笑话我!”
“佩服你还来不及呢!”李治拦住李愔的肩膀。
背后,武媚娘看着四个人一起忽悠李愔,表情有点绷不住。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意义重大是没错,但是被那群文人知道了,指不定怎么笑话李愔呢。
“怎么,媚娘,你有话要说?”李丽质突然问道。
武媚娘一个机灵,她可不敢为了一个李愔得罪另外四个人。
“这想法很好,我只是觉得,你们现在,要晚上备课、上午学习,下午再去教授学生,你们自己都没学好,再去教他们,不是误人子弟吗?”
“我觉得没问题,自己学习,学完了再教别人,这是一种加深巩固的问题,同时,也能在给别人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薛安说道。
对他来说,事点很容易接受。
在原世界九十年代左右的乡村,就是这样的模式。
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全都在同一个教室学习。
一个支教老师,根本忙不过来,就会让高年级的学生,教低年级。
如今条件艰难,克服一下,总能过去。
李治也道:“等我们学成出来,都过去好几年来,不如一边学,一边教,说不定能早点培养出一些人才。不然这些人过了启蒙的年纪,便彻底没了学习的机会。”
武媚娘看大家都铁了心,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几天,大家在摸索中过河,把私塾学校办的有模有样。
学生们在学习,李治他们,也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种知识。
他们发现,在教导学生这个前提下,他们的专注力提升了无数倍,学习的效率也大幅度增加。
为了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他们的思绪高度活跃,思路也在不断开阔中。
这叫他们受益匪浅。
附近的村庄的家长,都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能有个蹭吃蹭喝,学习写字的地方。
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面对的是怎样的一群贵人当
……
“陛下,臣有事参奏!”
皇宫中,国子监丞杨誉,向前禀告。
“陛下,沣河农庄内,薛安与晋王等人,创办私塾,收纳一百名幼童为生,未得国子监批复。另,薛安买下五百流民,称其为农夫,又收纳五百遣唐使,在城外修建附郭县,有谋反之嫌!”
李世民听到有人状告薛安,顿时不满。
一名御史闻言,顿时喊道。
“陛下,薛安一人蓄养千名农夫,已经远超唐律。哪怕遣唐使与新收农家孩童,作为学子,学子数量,也近乎六百人,不合国子监的规矩,造反嫌疑重大。”
“陛下,臣听闻,薛安学堂,教导思想品德一课,却不传授孔圣思想,晋王参与其中,二人图谋不轨。”?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