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羊肉泡跟你们潶坔的牛肉汤有点像,都是泡肉汤吃饼。只是这儿把饼掰得很碎,跟小指甲盖大小。”屠少尉开着车,宋琦和贾二坐在后排。
“哪个好吃?”宋琦抱着壶喝着水。
“这的羊肉泡馍,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喝了余味无穷。”屠少尉说完舔舔嘴唇说,“潶坔牛肉汤,原汁原味,清香丝滑,舒服痛快。各有各的味,都不错。”
“首都有什么好吃的?”宋琦没去过首都。
“首都多了。首都烤鸭、羊肉火锅、炸酱面、卤煮火烧、爆肚、炒肝等等。”屠少尉如数家珍,虽然他不是首都人,但在首都待得年头多了,也成半个首都人了,“不过,没羊肉泡和牛肉汤好吃。一来首都的太贵,不亲民;二来吃两三顿就吃腻了。”
“停一下,屠少尉。”宋琦瞅着窗外三层楼楼角的店铺说,“老高陵石子馍,跟刚才饭馆一个名,我去瞅瞅啥是石子馍。”
“我也去。”贾二紧跟。
“都去。”屠少尉停车、熄火,三人一同来到店铺前。
石子馍的店铺前七、八个人在排队,店是一楼一户人家的转角阳台改装的,店内没有坐位,都是买了带走。
“老板,这凹凸不平焦黄色的饼,就是石子馍?”宋琦排到跟前的时候,身旁除了屠少尉就是贾二。
“你们一起的?”店老板是一位胖乎乎的大姐。
“是的。外地来的,没见石子馍。”宋琦说。
“这石子馍又称砂子馍、饽饽、干馍。在八百里的关中平原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有远古石烹遗风的古老食品。”胖店主的话匣子打开了,“前朝它叫天然饼。”
“怎么做的?”宋琦听闻新石器时代的“石烹”,顿时来了兴致。及至听到“天然饼”心下已略知一二。
“这会儿没什么人,我就讲给你们听,也不怕你们学了去。”胖大姐拿起一张饼说,“白面加鲜蛋、芝麻、油、盐、糖、花椒叶等多种调料揉成面,制成馍坯。第一步就完了。”
“然后呢?”宋琦问。
“想知道然后?你得买我的饼。”大姐笑着说。
“好,我来几张。”宋琦说着,准备掏钱,“馍怎么卖?论斤吗?”
“别急,先说第二步。找一堆光滑且大小差不多,深埋河床底下的天然小鹅卵黑石子,先用水洗净晾干,再用油涂一遍,放到平底锅里,锅放火上加热,不断翻搅石子,石子受热均匀,感觉烫手了,第二步就完成了。”
“第三步就是放上馍坯,再压上烫石子,下烙上烫。”宋琦看到石子馍上下都是凹凸,猜测地说。
“对啰。干脆清香,经久耐存的干馍就做好了。”大姐笑呵呵地说。
“用烧热了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成的石子馍。”宋琦笑着卖弄起了学问,“汉代《礼记》中有言:‘燔黍捭豚’。唐人孔颖达对燔黍作疏:‘加于烧石之上以燔之’。这个燔黍估计是石子馍最早的称谓之一;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称石子馍贡品为石鏊饼;前朝大学问家袁枚在《随园食单》称它为天然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