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院长这样的做事方法,孤儿院之中就多了一些残障孩童,这部分孩童照顾起来十分麻烦,随着他们的人数渐渐增多,也让孤儿院里一度怨声载道。
周院长说起这些的时候,带着叹息:“能有什么办法呢?好好的孩子,变成了那样,又找不到父母亲人,只能在这里了,我想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好好的,可到底还是能力不足。”
残障孩童跟健康的孩童照顾起来的难度是不同的,被那些乞丐头子控制着乞讨的他们身上多少都有伤,断胳膊断腿儿算是相对容易安置的,拄着拐杖,一只手,也能跟其他健康的孩子们一起玩儿。
可还有那些残疾得不好治的,比如说智力上面的问题,就很难了,无缘无故的哭闹喊叫,砸东西,打人……
让照顾的人苦不堪言,当时为这个,管理员都不想干了,也私下里埋怨周院长为什么把这些孩子抢过来,就差没说他们还不如去乞讨呐。
乞讨只要一口饭吃,饿不死就行,可带回来的孩子,总得让他们步入正常的生活中去,学习知识,若是有条件,还要尽可能地筹集钱为他们治病,免得那些病痛拖累一生。
可孤儿院哪里有那样的条件呢?
本来就不多的钱款要抽出一部分给残障孩子做手术,孤儿院本就不怎么样的生活水平立刻就被拉下来许多,别的不说,只看一顿饭中找不到一片肉就知道了。
对此,不是没人抱怨的,可对着这样一个为孤儿院奉献了全部的院长,又能说什么呢?
“我会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说到这里,周院长有些不好意思,他从附近的工厂接了一些手工活,比如糊纸袋子之类的,按件给钱,孩子们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要做这样的小手工,他们赚取的钱财会成为孤儿院的公共支出。
“为什么不接受捐赠呢?我知道,很多企业都会做慈善的。”
方明的这句话不是挑刺,而是想要了解周院长把圣安孤儿院经营成“孤岛”的原因。
“我知道,他们做慈善,是会给钱的,可孩子们的尊严,不能就这样被出卖了。”
周院长深吸一口气,没有怪方明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是对他讲述自己不接受那些作秀慈善的原因,以及不接受义工过来帮忙的原因。
“我以前不知道这个,头一次的时候,还以为很好,人家给了钱,总要来看看的嘛,看看这钱花在什么地方,有没有被我这个孤老头子贪污了,可来了之后,□□短炮,一个个都忙着拍照,那些本来在玩耍的孩子们被叫过来,要微笑,要感激,要摆拍,要声情并茂地道谢鞠躬献花……那种场面,我看过一次就不会忘,如果不是真心的笑容就不要笑,也许他们有一天进入社会会学得趋炎附势,虚与委蛇,但,在这里,在他们的童年,不需要那样做,他们只要跟别的孩子一样,快快乐乐长大了就可以了,成为孤儿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应该有一个跟其他人一样的家,不需要开门迎客的家……”
周院长说得深有感触,在说到“义工”的时候,也表示是类似的理由,不想要让那些义工来,固然他们之中有愿意真心帮点儿什么的,可,“那种怜悯的眼神,同情的神色,我只想告诉他们,我这里的孩子,不需要那些,他们也许不那么富裕,没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没有更多的玩具,可他们并不比别人少些什么,该有的教育从来不曾懈怠,不需要用异样的眼神去看待,他们以后也许会比很多人都富有……”
听得出来,对孤儿院,周院长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以至于谈起孤儿院里的孩子们,格外有感情,说到最后还笑了,说起从孤儿院出去的已经有了经济能力的人。
“他们长大了,有的每个月都寄钱回来,想要贴补我这里,他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没必要,这里不应该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他们要做的是为自己的家庭和儿女负责……”
不能因为孤儿院曾经养过他们,就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再也无法甩掉的负担。
不应该是这样的,孤儿院应该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给他们家的温暖,而不是回忆起来只想要皱紧眉头,深感疲惫的地方。
方明听着,在心中算着,孤儿院的钱财来源,主要还是靠当地政府拨款,以及一些慈善捐赠,政府拨款且不说,当地那么多地方需要用钱,能够分到这里的,有限,至于慈善捐赠,周院长的意思是他只收钱,不允许人过来看,也不允许别人过来拍照宣传什么的,自然就让很多人的善心“没有凭证”,世界上那么多捐钱的地儿,到哪里不能换得一些好名声,凭什么非要到你这里受气呢?
再有一条,曾经供出去的那些孤儿院出身的人,他们的反哺,这部分本来应该说是最顺理成章的,孩子长大了,赚钱了,给家人一些钱,难道有错吗?
可,周院长不肯要,他考虑的是孤儿院出身本来就没有给孩子带来什么助力,任何人脉上的好处,社会上的关系都是没有的,孤零零一个人打拼,能够养活自己就不容易,更别说以后还要养家,他不能够收这样的钱,从而让孤儿院变成那些孩子的负担。
想法很好,也让人感觉到心中温暖,可实际上的局面就是孤儿院必须自给自足,然而孤儿院的孩子们,有一半是几乎从不下楼的残障人士,另一半健康的也大都还是小孩子,能够做什么来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