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寒门出身,凭一身无可争议的军功逐步登临将军之位,于朝廷之上可谓是饱受排挤,可他的位置又不可或缺,天长日久,就在东岭盘踞,宛若自立为王。
有了展玉这个皇子之后,他就代展玉向朝廷请封,不争帝位,作为幼帝兄长,也当有王位。
他的请封折子叙述了前因后果,还抄录了那两本书册之中的部分内容,只要是略有见识之人,就能看出昌乐园的确有异,再结合之前大将军带兵入宫杀太监一事,也像是单纯为了扫除昌乐园这个皇子所做。
“这真是岂有此理”
被如此怀疑的太后大发雷霆,不说昌乐园有没有那个皇子,就算是真的有了,杀他有什么问题吗
的确,现在皇位是自己儿子的,理论上该给那一位“兄长”封王,可,凭什么
太后此前并不知道那位皇子的事情,如今知道了,满心怄气,这亏得是先帝不知道,若是知道,恐怕还要有一番皇位波折。
比起背靠大将军的太后之子,一个毫无根基的皇子,恐怕更符合某些大臣的需求。
“封,必须封。”
大将军脸色难看,他带兵入宫之事,可做不可说,如今见于奏折,若是不顺势同意此事,恐怕朝野动荡,他只是一个大将军,还有不知多少将军,若以他为榜样,这个朝廷就真的要乱了,他的外孙,也别想坐稳帝位了。
“一个王位,值当什么”
大将军还有傲气。司徒就没那么好脾气了,同意了封王之事后,回府就重审何彬,又把曾经见过那展玉皇子的仆从叫来,细细询问经过。
何彬进退失据“这个,肯定我是真的,他是假的,冒充的。”
“如此,那就说说你们在昌乐园中的生活如何。”
司徒压抑着怒气,有了仆从之言对比,何彬处处都不像是一个皇子,分明是冒名顶替之徒。
何彬看出司徒目色不善,忙道“我在昌乐园的身份是瞒着先帝的,哪里能够受到多少教养,不过是跟着优伶一同唱戏罢了。”
宫中太监势大,有太监心怀不轨,私下养育一个皇子,也可看做是那些太监该杀的证明。
这也是大将军为何敢同意封王决定的原因,他同意了,反而可以给自己之前杀太监的行为洗白一下,证明的确是太监势大,这才不得不剪除一二。
司徒还是生疑,但这话,或有一二可信
东岭,展玉也在应对此类问题,他从容说“我幼时并不知道自己身份,也跟着优伶一并习舞,后来只不见登台,再后来,又发现他们对我并不同于其他优伶,偷偷找了这些账册,又有宫中传闻,便诈了他们一下,这才得知自己身世,能做皇子,自然是好过做优伶,我本已说服他们跟先帝说明情况,可惜事情变化太快,先帝突然驾崩,再后来便是大将军杀入宫中,他们也算是为我而死。”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辞,就显得很不一样了,展玉没有得到登台机会,不过是之前的技艺并不如其他优伶,再后来,也就是群舞之中占个位置,可惜先帝又病了,于是继续没有登台机会
李将军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派人去问冯怜和慕容瑾,得到的也是差不多的信息,其中那条“展玉从未登台”,似乎也是对方是皇子的明证。
只要太监不是头脑发昏,有意折辱皇子,就必然不可能让对方登台献艺,万一事情败露,这么做的太监是肯定活不了的。
至于隐瞒皇子存在,私下养育,固然可以看做是别有所图,却也有养育皇子之功,不会治欺瞒之罪。
合情,且合理。
至此,李将军基本已经信了展玉的皇子身份,等到朝廷的封王令下来,展玉就有了“长安王”的身份。
重点在一个“安”字,分明是在说他的不安分。
另一边儿,河西郡明明早早得到了皇子,却跟司徒府一样选择秘而不宣,不似李将军这么莽,等到看到长安王获封,一方面知道已经晚了一步,不可能再照抄对方的答案,错失了一个好机会,另一方面,也对刘伶的皇子身份存疑。
刘伶被叫来问话,脸上只是苦笑“我与长安王是一同逃出宫中的,往日也在一处长大,情同兄弟”
他没有承认谎冒身份一事,但这话,的确又是认了,只不过拉着“长安王兄弟”让人投鼠忌器,不敢伤害他性命罢了。
河西郡的确不敢把他怎么样,不说“情同兄弟”有多少水分,只为了长安王安全,他敢到自己这边儿来吸引注意力,也是忠心耿耿了。
忠心,总是令人喜欢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