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洹甚至觉得,将来如果赵谌继承皇位,赵谌很可能在文人的蛊惑下,带着大宋重新走回重文轻武,以文御武的不归路。
在这样的担忧下,赵洹很难做出决定,他需要看到赵谌的转变,至少现在的赵谌,在赵洹眼里,就是不合格的!
从山海关进入辽西,先往大定府,在城中住了几日,又往北于临近草原一线巡视了一番。
虽然辽西临近草原一线,即有蒙古诸部的势力,距离金国临潢府辖区也不远,似乎非常危险,但赵洹半点都不担忧,因为他身边除了有两个近卫旅之外,还有铁壁军一个旅,以及杨再兴率七百背嵬骑与两千其他骑兵随行,大定府中还另外进驻了撼山军一个旅。
辽东之战刚结束不久,赵洹不认为蒙古诸部与金国能突然纠集可以威胁到他的力量,突然杀进辽西,真有胆子来,也不过是送死而已。
在辽西前后停留了十一日,赵洹才又向东,从锦州进入辽东。
到广宁府停留三日,又渡过辽河,进入辽阳府停留了半个月。
在辽阳府境内,赵洹还召来了几十名有些名望的契丹老者,与当地汉人老者,随意询问了他们一些事情,又向他们做出一些承诺。
主要是通过这些老者的口,将他的话语传到辽东各地契丹人与汉人耳中。
比如赵洹询问金国统治时,金国向他们征收的赋税几何。
这种事情,赵洹自然早就知道了,他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遍罢了,待契丹老者回答了之后,他心里默默估计了一下,便承诺大宋赋税不会超过金国统治下的三成。
契丹人不少都是牧民,赵洹还承诺,大宋尊重自由买卖,绝不会强令牧民们的牛羊马匹只能低价卖给官府等等。
一番巡视下来,辽西与辽东无论契丹人,还是汉人,亦或是其他少数民族百姓,无不归心。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如赵洹这么亲民的皇帝。
毕竟辽天祚帝这个昏君就统治了足足二十四年,金国灭辽至今十年,女真人可正是受不了契丹人的压迫才起兵反辽的,对契丹人自然不可能比当初辽天祚帝好到哪里去,加上开国之初,战事频繁,对大宋的战争,对西夏的战争,西征西辽等等,所需物资是庞大的,因此赋税之重,甚至比辽天祚帝时期都还要更甚。
前后三十四年,加上人六七岁才真正开始知事,也就是说,四十岁以下的契丹人,认知里就充满了沉重的赋税,就算是四十岁以上的契丹老者,更早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不是什么明君。
总之,赵洹打破了他们内心对于‘皇帝’的认知,原来皇帝可以这么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原来赋税可以这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