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三年,春二月,《洛阳民政》行发各州郡县,河南、河内之地推令唯才是举荐才,以工代赈安置流民,行土改理政之策皆为人所知,世人民心所望。时袁术、孙坚兵戈渐起,张杨从旁虎视眈眈,百姓日惧,多有徙居逃离者,皆入河南之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刊问世的《洛阳民政》,就像是随着春风一般,散落于各州诸郡。
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如何散播传扬开来的,只知道随着各路行商的周转来往,这样的一份新鲜物事儿,却像是星火燎原一般,似乎就是于一夜之间,就做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发行所带来的影响力和轰动效应。
因为当一些有心人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它所反映出来的河南、河内两郡的新貌,已经从那张报纸,演变成了口口相传。
然后直接一发不可收拾。
种种利好政策,包括重视农事、鼓励经商、对于一技之长之人的友善,无一不是在诉说着一个美好未来画卷的展开。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说不动心那绝对是假的。
至于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好,所谓的高产农作物是不是真的那么高产,则很少有人会去质疑。
毕竟一看就知道是官方所制,所以,就算不能全信,那里面的十之七八应该还是有的,但这就已经足够了。
几乎没有人去怀疑过它的真实性。
因为除了官方,没人可以做出像《洛阳民政》这样的高度。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哪怕是富庶如南阳,都不一定做得出来。
这一点,只需要看一下现在长安那边还剩下了多少邸馆就知道了。
什么是邸馆?
其实就是汉初由各郡在长安设置的办事处,称之为邸馆。
它的存在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郡县官员到来京城后的歇脚之所,另一个,就是作为朝廷和各郡之间信息传递的中介,说白了就是联络沟通。
而承载这份信息传递的,就是邸报。
只是正因为它的存在功能非常单一,所以才不太为人所知。
但不得不承认,这其实就是后世报纸最早的开端,它是诞生在汉代,而不是唐代的《开元杂报》。
当然了,自从董卓逼迫少帝迁都长安之后,其实很多邸馆事实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至于朝堂和各郡之间的沟通,也已经从明面转移到了暗中,至于还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首发-:-塔读小说@
当然了,提到这个不是为了谈别的,而是需要着重指出一点,那就是这个之前的邸报,用的还大多是蔡伦纸或者帛,全是靠手来抄写。
但现在的《洛阳民政》,显然不是手抄,更不可能是拓印。
单凭这一点,就能给人一种很正规且不容置疑的既视感了,似乎它本身就代表着权威似的,不见大儒郑玄都刊印上一篇文章吗?
这说明了什么?世人都明白……
然后就在这一波的影响力之下,开始向往洛阳那边安逸生活的人,已经于或明或暗之中,在自己的内心里种下了一颗叫做希望的种子。
……
进入三月份,从春节前后就小摩擦小冲突不断的袁术和孙坚,终于正式开打了,而且双方甚至都不需要相互试探,一开始就是连番的大战。
就像是要把这大半年以来,因为反目成仇而积蓄起来的怒火,直接一次性给发泄出来似的,那就一个惨烈。
双方损兵折将不说,反而直接引爆了雉县以及周边百姓的避难迁徙。
一方面是当地因为战争爆发而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一方面则是害怕受到波及牵连,而干脆主动选择了举家搬迁。
<p/>
而这里面九成以上的人,都选择了河南洛阳作为搬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