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虽然不懂氮磷钾肥的作用,却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少的农耕经验。
比如刀耕火种这4个字,就很明确的透露出了1些细节。
就是说那会儿人们,是用焚烧秸秆木柴得到的草木灰,去肥沃农田的,虽然只能维持几年,但效果还是体现出来了。
而直到商朝,才有了粪便应用于地里的事情。
殷墟里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粪田”两个字,说明那会儿,已经有人发现这1点了。
直到西汉时期,农书《汜胜之书》上就有了明确记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
类似的记载并不少见。
比如荀子就说过,“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韩非子也说过,“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利用人畜粪便提高粮食产量的认知,其实很早就有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知道是1回事儿,但如何用、怎么更好的用,那就又是另1回事儿了。
西方直到十1世纪,才知道怎么用肥料,中国呢,也是知道宋朝才普及开来的。
因为不是你直接把屎尿拉在田里就可以当作施肥的,那样的效率是很小甚至会起反作用的。
只有经过发酵做成熟肥,才可以提高地力,种出高产的庄稼。
p>
在此之前,汉朝其实在城内也是有专门清理粪便的人,比如洛阳城还专门为这些人留出了1条通道。
但是这些粪便又是怎么处理呢,答案是倾倒如河流里面。
后来直到唐朝的时候,才开始把这些粪便加上土,然后晒干,再卖给周围的农户。
这份掏粪的工作,也1跃成了高级职业,有人还因此发了家,这条利益链条1直到20世纪,都是1个香饽饽。
但是放在汉末这会儿,别说皇甫嵩了,就是其他人也不知道怎么才没能发挥出粪便的最大价值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什么年代出现的刘协不知道,反正在汉代,人们是没有这个说法和概念的。
所以真要想变废为宝,说来说去或许还是只有程度才知道……嗯,刘协肯定也懂,但是他估计不会说。
于是,皇甫嵩的口气也迅速软了下来,“那就大家1起合作喽,反正想要独占是不可能的。”
本以为程度还会和他来1番讨价还价的。
没想到人家比他痛快多了,很干脆的就答应了下来,“好啊,那就这么说定了。”
.pp<.>>@!</.>
皇甫嵩有种被人算计了的感觉,但是却找不到是算在了哪里,只能暂时把这个想法给抛到了脑后。
然后就很快和程度聊起了农事上的1些东西。
……
8月末9月初,河南、河内甚至是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徐州之地,基本上都顺利收获了这1季的大丰收。
而除了这几个相对稳定的州郡之外,其它诸州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战争的波及和影响。
尤其是豫州和兖州,民生凋敝,散佚逃亡者不计其数。
荆州、扬州,益州等地,也是小冲突摩擦不断,搞得地方上动荡不安,人心不定。
益州,刘焉在借口汉中米贼作乱阻断交通之后,就断绝了与朝堂的联络。
然后开始1门心思巩固自己的政权,进1步拉拢分化当地的豪族世家,犍为太守、州从事贾龙等十数家豪族皆被屠戮殆尽。
从此,刘焉就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并且收编了东州兵,在益州施行以严治蜀。
.pp<.>>@!</.>
所以益州虽然大局暂定,却也因此埋下了蜀人对其不再信任的隐患。
而刘焉自己,则开始造天子乘舆车具千余辆,自立称帝之心昭然若揭。
就连自己在长安的3个儿子都顾不上了……
荆州,刘表因为各地宗贼横行不法,所以没有入主治所南郡,而是留在了襄阳,示好几大豪门家族,得到了当地世家的1致认可。
然后听从了蒯越的计策,以重利引诱各族宗贼首领到来,结果1行55人,皆被刘表拿下杀死,并迅速将这些人的部下进行了收编。
除南阳孙坚之外,诸郡尽皆拜服。
扬州就更不用说了,
但凡袁绍走到哪儿,哪儿就肯定不会安生的,扬州也不会例外。
他先是通过手下大将周昂,去游说兄长丹阳太守周昕。
结果周昕为了成全自己的胞弟,又不想和袁绍同流合污,只能主动选择了将丹阳拱手相让,然后带着3弟周喁回了会稽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