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籍可不仅仅只是书籍,它更是宝贵的知识啊!
有了更多的书籍,天底下就能有更多士子看得起书。
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文化人成为朝廷的新鲜血液!
要知道在明初的官场上,可是很缺官员的。
毕竟之前由于元末的动乱,很多读书人都家破人亡读不起书了。
另外,还有一些文化人为了逃避元末的战乱,而选择隐居山林。
这样一来,朝廷可用之人就大大减少。
为了搜罗可用的文化人,朱元璋那可真是煞费苦心。
可是没想到现在就有现成的路子摆在他眼前。
有了这么多书籍,他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文化人来的!
不过就在朱元璋高兴的当口,胡长安却是适时的泼了朱元璋一瓢冷水:“陛下,这活字印刷术可是必须需要会识字的印刷匠人来操作的。”
“可是据我了解,现在礼部印刷房里的匠人们,大多数都并不识字。”
闻言,朱元璋也是默然。
原来朱元璋还没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老百姓只要能吃饱喝足,那就万事大吉了。
可是现在,朱元璋第一次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老百姓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识字!
只有会基本的文化知识,老百姓才能活的更好,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此时的朱元璋,无比庆幸工部学堂已经造好了。
朱元璋望着胡长安,缓声道:“既然如此,那礼部印刷房的这些工匠们,今后就跟之前工部铁器房的工人一样,每天只工作半天吧。”
“上半天工作,下半天就去新开的工部学堂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
“胡侍郎,你务必要在三个月内,让这些印刷房的工人们学会识字。”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只要半停工三个月,这些工人们的效率就能得到飞速提升。
这本账,朱元璋还是会算的。
胡长安闻言,也是微微一笑。
好样的,这样一来,工部学堂的第一期学员就有了。
不过胡长安自然不会仅仅只是满足于这微小的胜利。
他此次告诉朱元璋这件事,后面还有更大的布局。
望着朱元璋,胡长安微微一笑道:“陛下,请问您想不想借此机会,直接把控住整个应天城的舆论?”
朱元璋闻言,不禁有些懵圈。
把控舆论?
这舆论是能把控的吗?
这把控舆论,又跟这新的印刷手段有什么关系?
望着朱元璋懵圈的眼神,胡长安也是笑了笑,不卖关子了:“陛下,我可以用这活字印刷法造出一物。”
“此物名为报纸。”
“只要有了报纸,我敢向陛下保证,很快整个应天城的舆论,将会被陛下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