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下,郭勋和刘卫带着少的可怜的兵马,抵抗了黄巾军仅四天,就战败城破了。
两人战死城头,尸体却被张角厚葬了。接着,黄巾军正式以蓟县为都。定都之后,张角三兄弟并未立刻展开攻伐,而是在蓟都练兵,修补军械。一个月后,张梁率领一支黄巾军向东进攻渔阳郡和右北平郡,张宝则带领一支黄巾军向西进攻上谷郡和代郡。
张角则坐镇蓟都,派遣麾下渠帅管亥带兵驻守涿郡。是的,管辛对于这点没听错,阿澄反复强调的。
管辛疑惑地问道:“这不对啊,阿父当时应该在青州吧,怎么就北上冀州跟随大贤良师了?”
阿澄伸手挠了挠头发,无奈地说道:“少主啊,这我就不知道了,那时候我也没出生呢,不过我听府中的老人们说,是大贤良师特意派人到青州北海郡都昌县找的大人,当时大人二话没说,直接带着麾下的军队就北上了,气的管承渠帅直跳脚呢。”
管承,青州东莱长广人,海贼出身。有徒众三千余家,为青州寇害。他加入黄巾军的原因很简单:造反吃肉,我所乐也,何乐而不入呢。
而张角三兄弟也早知道管承是什么货色,所以只招了太平道出身的管亥北上,而将青州黄巾渠帅之职交给了管承。
阿澄接着说道:“大人带着麾下兵马北上渡过大河,来到冀州之后,正赶上汉庭的北中郎将卢植、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带着汉兵同大贤良师在魏县交战。大人亲自带领麾下精锐,从侧翼攻入了汉兵的大阵,我黄巾军本来岌岌可危的局面,一下子就扭转了。那汉庭的北中郎将卢植带着残兵败将就退回了内黄。”
管辛听了阿澄的话,一脸的不可置信,他疑惑地问道:“这卢植可是一名儒将啊,他可不光是个书呆子啊。”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
汉朝人均身高一米六八,卢植身长八尺二寸,也就是一米八的个头。管辛真不知道这个卢植是吃什么长大的,在这个时代,妥妥的鹤立鸡群啊。
而且这个卢植特别能喝酒,常常能饮酒一石。在喝酒这方面,王镡愿意称他为最强。
卢植声如洪钟,性格刚毅,品德高尚,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他不喜欢做辞赋,却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
学业有成之后,卢植就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及高诱等。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
这人一旦位高权重,就有些发飘了,这个窦武就想要为窦氏族人封爵。卢植虽安居于家中,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知道窦武的做法后,就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
窦武一看上书,嘿,卢植,这小子谁啊?也没名气啊,就将卢植的上书置之不理。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因走漏消息政变失败被杀。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辞职。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
后来,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
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工作。但刘宏认为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植就此上书,陈说政要,提出八策:
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
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
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
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
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才德之人。
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
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