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总兵官这个官职不好干,特别是像刘明遇这样不按规矩行事的人,在京城的眼皮子底下,那还不被朝廷的御史和言官,弹劾成筛子?
就算刘明遇想给大明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出来,能架着后面那些多的人在扯后腿?如果可以选择,刘明遇也不想趟这趟浑水。
这次刘明遇入京面圣,本来刘明遇会以为崇祯皇帝会接见刘家军的有功将士们,无论是从重振士气,或者是拉拢军心的角度考虑,崇祯皇帝应该抽点时间,哪怕是打个照面……
然而,刘明遇错了。
崇祯皇帝也好,满朝诸公也罢,他们的目光都落在刘明遇身上,对于刘家军士兵的付出,视而不见。也就意味着,崇祯皇帝只看到了刘明遇这个将军的付出,而没有看到下面将士的付出。
刘明遇与卢象升一样,从来没有压过任何一个士兵的战功,有功劳,有斩首,全部如实上报,可是呢?崇祯会看不到?
在后世,有一话说得非常对,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当一个国家,针对为这个国家流血牺牲的将士,视若无物,甚至可以肆意侮辱的时候,这个国家基本上没救了。
吴桥兵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李九成等东江镇余部造反,随后打了一年多,把整个山东打成一片废墟,最终过海投降建奴。凭心而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他们,与建奴都有着血海深仇,能把大明的将领逼得投靠血海深仇的宿敌。只得说,大明的文臣,真是牛逼,真够有本事的。
他们在变着花样作死,当然,刘明遇也没有因为受了这点委屈,马上与大明分道扬镳。但是,隔阂已经有了。
刘明遇也有了新的想法,他还想极力挽救一下大明,不过,这里面加入了自己的因素,不为别的,只为这是汉人最为骨气的王朝。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初的时候,崇祯确实是想提拔刘明遇顶替朱国彦的职位,担任蓟镇总兵。
可问题是,大明的皇帝除了成祖,太祖之外,其他皇帝包括嘉靖和万历,都没有绝对的权利,想提拔刘明遇,在朝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刘明遇首先是年轻问题,功劳虽然不小,但是,年龄却是硬伤,无奈之下,只好提拔刘之纶担任蓟镇总督,想让刘明遇跟着刘之纶,与卢象升分开。
但是,看情况刘明遇似乎不太情愿。
看着崇祯迟疑,刘明遇想起袁崇焕的“平辽策。”平辽策的真正核心,就是两字,吹牛。
于是,刘明遇从战略、战术、以及未来方向,全面分析东江镇的重要性,然而,自从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就没有再起到可以牵制建奴的战略作用。
刘明遇一脸严肃的道:“陛下,如果让臣在出镇东江镇,臣敢保证,一年之内可训练三万精锐大军,一旦皇太极敢离开沈阳,臣就叫皇太极无家可归,三年之内,臣必须夺回辽南四州。五年之内,可收复沈阳,将建奴连根拔起!”
与袁崇焕吹牛不同,刘明遇所说的这些,他是真正可以做到的,东江镇最大的问题不是因为军士的战斗力不强,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打建奴的决心。
最大的问题是,东江镇太穷了。
从天然位置上来说,刘明遇更希望出镇东江镇总兵。
东江镇总兵比宽河城的优势实在是太多了,首先是东江镇是水师战舰,这一点上建奴完全是一片空白。
其次是,东江镇的火炮在诸镇之中,属于最强的,要知道哪怕毛文龙死后,哪怕后来陈继盛死于乱军之中,接着黄龙又死于乱军之中,经过先后两任总兵,与毛氏子孙的乱战,东江镇一盘散沙。
再次是就是刘明遇远离京城这个漩涡,宽河城距离京城太近,可以说是在京城的眼皮子底子下,有长城阻隔,刘明遇想要发展起来,其实还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东江镇却不一样,东江镇还有上百万辽东军民,这些辽东人与建奴普遍存在着血海深仇,他们习惯了辽东的苦寒,是最有可能成为精兵的。
崇祯微微皱起眉头道:“东江镇陈继盛无过,冒然换下他,只怕会引起东镇江震荡!”
对于崇祯皇帝的话,刘明遇也没有尽信。
害怕东江镇震荡。
真是笑话。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也没有见得他害怕东江镇震荡,现在害怕了,干嘛去了?
刘明遇并没有再说什么。
崇祯却越来越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