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内阁走马观花,短短四年多的时间换了十几名内阁大臣,终于轮到了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温体仁担任内阁次辅,这二位上台,别的事情没有,只剩下一件事,相互拆台。
温体仁也想当首辅,而周延儒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二人是因为斗争而斗争,根本就不分对错,温体仁赞同的,周延儒肯定反对,周延儒赞同的,温体仁也反对。
遇到如此大事,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两位如同老僧入定,以眼观鼻以鼻观心,能当到次辅、首辅,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很多话用不着他们开口,自然有人会替他们说的。
此时的兵部尚书,是崇祯朝的第五任兵部尚书熊明遇。熊明遇是东林党人,在天启朝,得罪了魏忠贤,忠贤即矫旨革职。又坐汪文言狱,追赃千二百金,谪戍贵州平溪卫。崇祯继位,就把熊明遇放还了回来,先担任兵部侍郎,又转晋升至南京兵部尚书,以梁延栋被革职之后,又转为兵部尚书。
熊明遇是兵部尚书,这又是军国大事,关键是,这货有些才具的,虽然手脚不大干净,喜欢贪污,但是还算称职。
熊明遇硬着头皮出班躬身道:“启奏陛下,臣窃以为,重修大凌河城实为不智!”
崇祯眉头拧得更紧,都快打成死结了:“朕问你是否要按阁老所说,调动天雄军、大宁军(刘家军)驰援大凌河城,没问你重修大凌河城是对还是错!”
熊明遇慌忙跪下,诚惶诚恐:“微臣失言,微臣知罪!”
崇祯挥挥手道:“无罪,无罪!起来吧。”
熊明遇如奉纶音,跳了起来。
崇祯眼见众臣谁也没有提出有参考作用的意思,他捏紧拳头,咬牙道:“大凌河城,一定要救!阁老不是要调大宁军,要天雄军吗?给他,调给他!朕不管他要多少兵马,多少粮饷,只要能保住大凌河城,只要能保住城里那数万军民,只管给他好了!”
周延儒道:“陛下,万万不可!建奴对大凌河城围而不攻,张两翼以却我援军,意图再明确不过,就是要用大凌河城作诱饵,引我军精锐之师前去送死!大宁军是拱卫京师的最后一支能战之师,倘若孤注一掷,将这支能战之师也断送了,建奴乘机进犯,则京师危矣,望陛下三思!”
一向跟周延儒水火不相容的温体仁难得的表示了赞同:“首辅所言极是!兵备道张春张大人所率领的四万大军不日即抵达锦州,再加上关宁军,可战之兵不下五万,如此雄厚的兵力,若能胜,何必再动用大宁军?若不能胜,动用大宁军又有何益?为京师安危计,望皇上万万不可动用大宁军!”
熊明遇道:“是啊,如果此次增援失败,大宁军被断送,京师就没有能战之兵可供调动了”
崇祯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青气,霍地站了起来,厉声道:“失败?怎么可能会失败!张春是知兵之人,麾下四万大军也是来之能战的精锐之师,再加上坚韧剽悍的大宁军,怎么可能会失败!?”
周延儒声音也略略提高了一些:“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这几位决定着帝国命运的人物争论的焦点,始终是该不该动用大宁军。虽然说,刘明遇在朝廷中没有人喜欢他,但是,不得不承认,刘明遇是一个非常能打的将领,特别是崇祯三年的十月,皇太极率领五六万人马进攻大宁,刘明遇率领不到两万刘家军,把皇太极打得仓皇而逃。
这件事虽然朝廷没有大肆奖励,而是采取了冷处理,不代表这些大佬们看不到,有刘明遇坐阵大宁,建奴就无法再进攻京畿,除非,皇太极绕开大宁。
然而,问题是,这些大臣们都采取了装聋装作的手段,把万全都司以及大同镇的一些地方划给了在宁,也就意味着,除非皇太极可以绕开大宁,从漠北进军,否则大宁就是挡在建奴面前的一座大山。没办法,大家都让己巳之变中建奴屠掠京畿的惨状给吓坏了,打死都不愿意再来这么一次。
当然,周延儒和温体仁极力反对出动大宁军,除了为自己的小命着想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他们根本就不希望孙承宗能击退建奴,解了大凌河之围!
孙承宗的威望和资历本就非同小可,他本身就挂着中极殿大学士,这是首辅的标配,也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如果此番能击退建奴,威望之隆,何人能及?
周延儒说什么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而作为次辅的温体仁更不愿意,一个周延儒就够讨厌了,再来一个比周延儒还要强大的孙承宗,他这个次辅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这对冤家死对头难得的默契了一回,极力反对出动刘家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