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言的坚持之下,朝臣们也只好默认了苏言亲征的决定。
在苏言出征在外的时候,朝廷政务将交由内阁处置,以内阁首辅许赫为首,内阁次辅孔兴席与次辅张肯堂共同协助。
苏言决定出征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开来,让还沉浸在新年喜庆中的民间顿时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兵部调令分别发往各省省府,不久之后,各省的驻军携带上各自的私人物品和干粮,朝着南京集结。
在苏言回到楚王府后,他便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给了郑茶姑,郑茶姑虽然不舍,但她也是识大局的,因此只是担忧地叮嘱了几句,又问了什么时候出发,才将此事记在心里。
一个月后,除了福建兵马路途遥远又多是山路没能赶到南京外,江南、江西和浙江的兵马已经集结完毕,苏言知道兵贵神速,便将三省兵马各分为三个旅,带上这一个月筹备的军械粮饷以及火炮,先一步渡江北上,而编为第四旅的福建兵马自行北上追赶大军。
二月初六,大军开拔之际,郑茶姑抱着孩子亲自为苏言送行,在他离开前,她亲手将这多日来编织而成的香囊交给了苏言,挂在他的腰间,对他说道:
“此去战场凶险,夫君务必多加小心,香囊是奴家去大报恩寺求那主持开过光的,希望能够保佑夫君安然无恙,得胜归来。”
苏言轻轻捧起那香囊,对着郑茶姑郑重点了点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安全凯旋的。”
说罢,苏言翻身上马率军进入下关港,登船渡江。
为了能够赶在地面上积雪融化之前抵达山东,苏言临时征用了许多舟船,沿着大运河水路并进抵达兖州府境内,在单县李吉口登陆,再北上进入济南府的地界。
再一次来到江北,这一次沿途的景色与去年来时几乎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战乱的威胁,百姓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在大运河沿岸重新安居乐业。
舟船驶过扬州时,人口明显稠密了许多,尽管曾经遭受过扬州十日的人间惨剧,又遭清军又一次围攻,这座繁华的城市还是对外来人充满了诱惑力。
三月上旬,天气开始逐渐回暖,地面上的积雪也开始消融,在温暖的阳光的照射下,融化后的雪水缓缓流向低洼处,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汇聚成一滩小水洼。
眼见积雪开始消融,这几个月来一直待在济南府内过冬的洪承畴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他经常登上济南那高大的城墙,拿着从西夷手中买来的昂贵的千里镜看向五里山的方向。
不过济南府和五里山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千里镜也不能真的穿透千里,他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五里山上飘扬的军旗和那以白色为主基调的山林,便什么也看不到了。
三月中旬,积雪进一步融化,城外六万大军的人吃马嚼每天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洪承畴终于坐不住了,他在济南的总督部院内召集了军中主将和山东兵马的将领,决定对五里山和燕翅山的明军发起进攻,彻底解决明军在山东的威胁。
一番讨论后,洪承畴还是决定分兵作战,他认为济南府周围的明军兵力只四万有余,对于总兵力高达九万的清军来说不值一提,唯一让他上心的还是燕翅山的三千蒙古骑兵,他怎么也想不通明军军中什么时候出现蒙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