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徐庶所料的那样,即使出兵淮南和青徐,江东地区也不会没有兵力留守。
但也如关羽预料的那样,江东之地虽然有士卒留守,但也只是守卫地方的,这些兵力加起来都不超过三万人,防备地方有余,根本无力去偷袭荆州。
毕竟这次北上的主导者是周瑜,周瑜的大局观并不是吕蒙之辈可以比拟的,现在的局势周瑜看的很清楚。
曹魏的威胁依然太大,整个河北和中原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数加起来,比江东和刘备集团加起来都多。
目前的主要敌人依然还是曹魏,在没有攻略下淮南和青徐,消化掉这些地区前,周瑜是不会贸然选择再跟刘备翻脸的。
因此这次关羽调兵北上,虽然冒险了点,但至少周瑜这边真没有放弃淮南,领兵西进夺取荆州的意思。
而孙权嘛,现在正是最要脸的时候。
孙权跟曹丕讲和,就是为了那个大汉吴王的头衔.在这个大汉吴王的名头没有正式到手前,孙权也不想节外生枝。
再一个,都要称王了,那孙权多少也得顾及到一些政治影响,不好再动不动就跟盟友翻脸虽然全天下都知道,两家的结盟就剩下一个空壳名头了,但翻脸的时机,并不是在这个时候。
刚刚称王就背盟翻脸,会显得自己这个吴王很没有德行的。
因此,关羽的调兵,虽然看着有风险,但实际上这时候的江东,谁都没有心思去搞什么偷袭。
而关羽在得到了王基和石苞增援后,在建安二十六年一月底的时候,再次对宛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张辽的压力,顿时大了起来。
关羽可以有增援,但张辽这边一时半会儿可找不到援兵,一旦战场的兵力均势被打破,张辽能选择的,就只剩下依靠城防死守这一条路了。
因此,张辽和关羽两人,在南阳邓县一带大打出手,关羽依靠兵力优势暂时占据了上风,邓县岌岌可危。
关羽突然的一发力,让在长安的曹丕有些坐不住了。
一旦让关羽突破了邓县的防御,进军宛城,那张辽除了死守外,没有任何办法。
而宛城一旦失守,等于是长安的侧翼受到威胁,坐镇长安的曹丕将不再安全.这是曹丕不愿意看到的。
曹丕为此再次召集了夏侯尚等人商议军务,做出了一番应对。
首先,是命令许都的司马懿加快向新野进军的速度,争取尽快在新野发动进攻,牵制在邓县强攻的关羽。
其次,曹丕咬牙把自己最后的一万中军派去支援张辽,就赌张辽能守住防线,拱卫长安。
第三,下令给徐晃,让他暂停进攻正面的寇封,转入守势,然后抽调一部分兵力,从左冯翊出兵,威胁关羽的侧翼,支援宛城的张辽。
简单一句话,曹丕要打宛城保卫战。
只要守住宛城,他曹丕自然是安然无恙,可一旦守不住宛城,长安遭遇威胁的话,那曹丕就真的只能放弃雍州北部和凉州,召唤曹仁从上邽撤兵,退回长安,打长安守卫战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曹丕虽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雄才伟略,但倒也不算太怂,这种该豁出去的时候,倒也没有想着要逃离长安。
只是这次战场的局势突然转变,已经让天平慢慢的开始向刘备倾斜,曹丕能做出的应对,确实也不太多罢了。
西部战场,上邽城下.曹仁领军增援了上邽,同时也加大了上邽方向的后勤压力,现在曹仁的日子也不好受。
明知道对面的刘备军就是为了消耗自己的粮草,曹仁却不能不带兵前来上邽支援。
毕竟,刘备的主要进攻方向就在这里,上邽也千万不能丢失一旦丢失上邽,让刘备实现断陇,雍凉二州除了关中长安外,就彻底不归曹魏所有了。
曹仁不能不来,但来了以后,面对粮草后勤的压力,曹仁又不得不主动寻求破敌的机会,亲领大军前往刘备大军营地挑战。
现在,着急的人是曹仁,法正和庞统才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跟曹仁决战呢。
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尽量拖延时间,以曹军的体量,每多拖一天,后勤粮草的压力就会变大一分。
法正和庞统打的主意,就是让曹军的后勤压力增大,最好能在渭水化冻前使得曹军的粮草告急,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削弱曹军的战斗力。。
很显然,曹仁也知道刘备的打算,因此虽然无奈,但曹仁不得不在粮草耗尽前,主动对刘备军的营寨发起进攻。
继续拖延时间,只会对刘备军有利,倒不如主动进攻,依靠兵力优势,说不定能击破刘备军,打通前往广魏郡和天水郡的通道,率领大军进入雍凉地区,这样说不定还能直接翻盘了。
好吧,其实曹仁也知道,以刘备征战半辈子的能力,又有法正和庞统这样的谋士相助,想要凭借兵力优势压制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