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张溪觉得,还是等襄阳那边有了明确的消息,可以确定东吴军的主攻方向后,再做调整比较好。
这不叫进军迟缓,而是谋定后动嗯,是这样的。
张溪一边给着自己心理安慰,一边等待着襄阳那边的情报变化。
一直等到了五月初的时候,襄阳的文聘,终于是传来了第一份战报。
江夏水军,确实行瞒天过海之计,偷摸的逆汉水而上,一举击破了文聘留在汉津渡的牵制船队后,立刻加速北上,直奔襄樊而来。
而文聘在接到张溪的提醒军报后也没有大意,立刻收拢宜城附近的水军船队,收缩到襄樊汇合襄阳水军主力,组成主力船队出击,跟东吴的江夏水军在汉水流域干了一架。
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
文聘虽然在这场战斗中,凭借着老道的经验和对汉水水文的了解略胜一筹,把东吴水军挡在了襄樊防御体系外围,但依然没有阻止东吴江夏水军在宜城附近的渡口建立水寨,引渡大量的东吴陆军在汉水北岸登陆。
而随着东吴在汉水北岸投入了上万兵力之后,文聘判断,这些东吴军,很有可能是冲着樊城而去的。
故此,文聘一边指挥襄阳水军主动出战,寻找击破江夏水军的机会,另一面,开始抽调襄阳步兵在樊城集结,准备进行樊城攻防战。
同时,文聘已经提前往东三郡发出手札和张溪的私信,希望东三郡的寇封能快速领兵来援。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而这个情况,跟王基所预判的,几乎没有什么出入。
因此,当情况已经明了之后,张溪立刻找来王基,让他去抽调一万五千兵力,北上支援襄阳。
至于江陵,张溪自己留在江陵坐镇,手里还剩下七千左右的步卒守军张溪开始正式考虑,是不是收拢郢县和公安的守军回军,龟缩防守江陵算了。
江南岸那边,周瑜打出旗号后,就开始了对零阳县的强攻,张溪虽然还没有接到零阳失守的消息,但在张溪看来,石苞要想靠五千人守住周瑜三万人的强攻,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所以.接应石苞突围,然后直接领军退入江陵驻守,应该也不是一个坏主意。
至于郢县方向,州泰打的还算游刃有余,但问题是,如果南线撤军后,东线继续坚持的意义也不大了,倒不如趁着现在损失不大,提前收拢来的更好。
就这样,张溪开始做出自己的调整,准备下令全军回撤江陵.但这个命令,不知道为什么,张溪总觉得不太好下。
不是收拢兵力有什么困难,而是张溪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自己好像有哪里没有想到,内心的不安,导致张溪迟迟的不愿意下这样的命令。
所以.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呢?!
张溪开始,从头捋起了整个战役的时间线。
战役的起始,是诸葛恪领兵冒进攻郢县,然后才是东吴军大举围攻零阳县这好像有哪里不对吧?!
计谋设定的,是不是太过粗糙了?!
如果说,东吴军是先大举进攻零阳县,然后再出兵进攻郢县,张溪倒是能有个理解。
毕竟江南岸的公安可比郢县要重要的多。
东吴先攻零阳,威胁公安,逼迫张溪派出援军支援公安,然后再让诸葛恪进攻郢县的话,似乎看上去会更加合情合理一点。
否则的话,仅靠两万东吴军想要攻克有一万汉军守卫的郢县,不显得有点不自量力么?!
难道他周瑜就不怕我抢在零阳被攻之前,直接出兵配合郢县守军,先一步击破诸葛恪这一路进军么?!
还是说,周瑜就那么笃定的认为,自己不回从江陵出兵去救援郢县?!
虽然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多少有点太牵强了。
周瑜作为名震天下的名将,用计应该不会这么浅显粗暴吧。
这是一点,让张溪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而另一点,与其说是不合理,反倒说是张溪想的有点多既然你周瑜都能瞒天过海的跑到武陵郡去指挥作战,那么那个据报依然还在建业的陆逊,是不是真的就那么老实的在建业呆着?!
万一陆逊其实也不在建业,那他会在哪儿?!
如果是北上去进攻襄阳了,那还好一点,但如果.陆逊其实早就已经召集完了江东郡兵,秘密的屯驻在了江夏呢?!
张溪一旦派出王基领兵北上支援洛阳,这时候陆逊突然从陆路出兵,汇合诸葛恪所部,围攻郢县,直逼江陵.好像麻烦也不小啊。
张溪有点麻了,他不敢轻易下决断了,赶紧去命人召回王基,再议对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