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永昭帝点头,戴权便和贾政通力合作,不久便把关系理顺:原任崇文门税关提举,被外任了正四品的知府,还是在江南的繁华之地,快快乐乐上任去了。
又从翰林院,选了一位正六品的侍讲,官升两级,调任崇文门税关正五品提举。
这位新任崇文门税关提举,已经年逾六旬,在翰林院待了几十年,因为不是庶吉士出身,所以官职升得很慢,几十年才从正八品的五经博士,升到正六品的侍讲。
如果没有意外,会在侍讲这个位置上,做到荣休告老。
现在一跃而成正五品,虽然官位从清贵的翰林院,调到了崇文门税关这个正经的翰林都不太愿意来的杂务所,也算是有得有失了。
这位老翰林,对税关事务,自然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的。
衙门一应事务,都要靠副手。
而崇文门税关新任的正六品副提举,正是薛蟠!
薛蟠之前向贾政请托,谋缺崇文门税关的时候,并没有想着上来就做提举、副提举,已经有了从基础做起的心理准备,打算先从崇文门税关之下,分别设在朝阳门、阜成门、安定门、正阳门的,正九品的分监大使干起。
先做出点成绩,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以他超越时代的能力,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升任提举。
却不想因为制作蜂窝煤,普惠百姓、兼济灾民,又主动缴税的一系列举动,入了永昭帝的眼,竟然上来便做了正六品的副提举。
顶头上司又是一个年老体衰,满腹道德文章,言必之乎者也的老翰林。
戴权前来宣旨授职的时候,又直接明示薛蟠,现任提举只是门面摆设,税关一应事务,都由他这个副提举主管。
永昭帝只有一个要求:把蜂窝煤行业的四万两税银,一分不少地收上来!
薛蟠腹诽,永昭帝的见识还是浅了,崇文门税关作为总管京城税务的部门,往年一年只收上来八万多两的税银,真的是名不符实。
京城作为人口百万的首善之地,每年的商业经济涉及钱财,何止千万?
就算以三十税一、四十税一,乃至五十税一的税率计算,应收税费,也不可能只有区区八万两。
刘汉帝国,现在还是标准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年四千万两的赋税,八成以上都是农业税,商业相关的赋税,只占了不足两成。
如果按照历史进程,这样的情况,还会延续一两百年,直到欧美列强,完成工业革命之后,用舰船大炮,强行打开国门。
现在,距离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只有五十余年了,刘汉帝国如果不能有所改变,难免重蹈满清的覆辙。
薛蟠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自然要尽己所能,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做一些事情。
变革,就从小小的崇文门税关开始。
这一天,乃是薛蟠去崇文门税关上任的日子,他一早便起来,在金钏儿、玻璃的服侍之下,穿好官服,先去薛母那里请安。
薛母看到薛蟠一身官服,仪表堂堂,不禁欣慰地笑道,“我儿现在是真的大了,竟然一下子就做了六品官,比家里先祖的官场起步还要高了。”
薛蟠这个崇文门税关正六品的副提举,官职虽然不算低了,但是管的是税务,在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眼中,算是杂职,一般看不上眼。
才被薛蟠捡了个便宜,官场起步比一科状元都要高。
状元首次授官,也才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不过,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和正六品的崇文门税关副提举摆在一起,九成九的人,都会选择官职第一等的修撰。
修撰清贵倒还在其次,关键是升官快,上升空间更是广阔,顶点高至内阁大学士。
而正六品的崇文门税关副提举,起步看似也不低了,但是对一般人而言,上升空间十分有限。
如果朝中无人,可能一辈子就坐在这个位置上,难以寸进了。
薛蟠当然没有这样的忧虑,对他来说,这个位置,才是更适合发挥穿越者能力的,要是真的换成翰林院修撰,才会出西洋镜呢。
前几日,戴权来颁布圣旨,正式给薛蟠授官的时候,薛母已经激动了一回。
她作为薛家主母,竟要带着一对儿女寄居在姐姐家,时常在姐姐王夫人、老太太贾母那里陪笑脸,其中酸楚,难对人言。
万万没想到,之前一直不太成器的儿子,进京之后,竟然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先捐了散官官阶,又谋到实缺官职,短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由民到官的华丽转身。
能够撑起薛家门楣了!
薛母这几日,仿若在梦中一样,常常在梦中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