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就算张鹏翮不借,薛蟠也有的是办法,搞掂这项启动资金。
大不了就先自掏腰包。
但是总没有从河道总督衙门挪借名正言顺。
薛蟠改革长芦盐政,本就是为治河新策筹措资金。
华夏民族,从来就是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早在两千年前,就能在距离薛蟠划定的长芦盐业公司第一生产基地不远的山海关,修建长城。
现在集合上万盐户,在海河北岸的渤海边上,冒着严寒,平地起大厂,工程推进得十分顺利。
当然,这也是薛蟠并未亏待做工的盐户,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二十万两启动资金,其实大部分,都是用在这上面了。
给长芦盐业公司建设生产厂房,首先地块是免费的,建筑材料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开山烧砖,这些方面都不要花费什么。
真正要支出,主要是盐户的工钱,和一日三餐的生活保障。
薛蟠作为长芦盐政现如今的实际负责人,当然不用在厂房建设阶段亲力亲为,他把马腾抽调过来,就是为了让他给自己跑腿监工的。
薛蟠日常便带着护卫,考察天津周边的情况。
现在的天津,实际上算是刘汉帝国防御满清的前线,与占据辽东的满清,只有一海之隔。
满清起家之前,没有什么水军力量,第一次攻打朝鲜的时候,面对朝鲜躲避到海岛上的王室,都无可奈何。
不过在入关成功入主京城,做了几年中原之地主宰的情况下,也趁机收拢了渤海、黄海沿岸的船只,组建了自己的水军。
之后被刘汉宣武帝北伐成功,赶出京城,退守祖地之时,也把水军撤到的辽东,并在随后的攻防战中,时常南下袭扰。
这也是宣武帝当初命令第一代荣国公来天津督造海船的原因,就是要组建刘汉帝国的海军,抵御满清水军的侵袭。
不过满清也和草原民族一样,都是骑兵,水战并不擅长,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军将领,被掳走的船只,没过几年,便耗损殆尽,又没有自己的造船能力,于是水军便逐渐式微,不再对刘汉沿海构成威胁。
刘汉这边,也因为海船建设工期漫长,海军整训不易,所以很快就放弃了建设海军的计划,把与满清交战的重心,依然放在陆地上。
但是,已经沦为满清附庸的朝鲜,因为是三面环海的半岛国家,又与倭国不对付,所以始终保有一支水军力量。
这些年来,满清每当对刘汉发动进攻战的时候,不仅会从朝鲜抽调兵将,还会命朝鲜的水军渡海袭扰,以作配合。
天津这边虽然没有专门的海军,但也有几艘战船,船上配备了红衣大炮,可以与朝鲜水军对射,保得渤海沿岸的平安,没有让朝鲜水军占到什么便宜。
入冬之后,渤海沿岸,会冰封数里,战船也都被困在港口中,出动不得。
薛蟠借着史鼎的便利,有幸登船参观了一番,对这个时代的海战力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站在船头,与史鼎一起眺望辽东的方向,虽然什么都看到,薛蟠依然意气风发道,“三叔,总有一天,我们会光复辽东,把渤海彻底变成我大汉的内海!”
史鼎同样悠然神往道,“若是我有生之年,能马踏辽东,把满清鞑子赶回白山黑水,此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薛蟠笑着说道,“肯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刘汉立国以来,一直承袭前明,深受小冰河时期影响,北方各省旱涝不定,百姓苦不堪言;被赶回东北老家的满清,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在退守祖地的时候,掳走了上百万中原百姓,但是因为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几十年下来,势力不增反降。
刘汉至少还有江南诸省,作为依仗,朝廷拆东墙补西墙,日子还能支撑着过下去。
满清占据的辽东之地,后世是东北大粮仓,但是这个时代,开发程度却远没有那么高。
满清如今也算是四面皆敌,南边有生死大敌刘汉帝国,西边草原上的蒙古,原本已经被征服,成为满清的附庸,但是在满清退居祖地之后,蒙古便趁势而起,因为有刘汉帝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才互为盟友,实际上彼此之间,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北方,俄国势力的触角,也已经发展到了远东,在黑龙江流域,与满清碰上,产生了一些军事摩擦。
朝鲜对满清,也并不是彻底归心,只是慑于满清的武力,才不得不臣服,实际上,这些年来,朝鲜方面,也在与刘汉暗通款曲,朝鲜在满清与刘汉的对峙中,渐渐开始出工不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