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追忆似水年华 > 第五部 女囚(13)

第五部 女囚(13)(2 / 2)

 推荐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夫郎让我别摆烂了 恐怖网文 天生道体 我的夫人是神捕 我命不由天 异种之进化系统 我的生物黑科技 苟在美食的俘虏 至尊神婿叶昊郑漫儿
最新网址:hbcjlp.com

我非常清楚地意识到,阿尔贝蒂娜丝毫没有要求重见凡德伊小姐及其女友,而且在我们一起制订的所有度假计划中,由于贡布雷离蒙舒凡太近,她主动提出避开贡布雷。即然如此,我再对她们表示嫉妒,就不免有些荒唐可笑了。所以我经常请阿尔贝蒂娜为我弹奏凡德伊的音乐,心里不再产生痛苦。只有一次,凡德伊的音乐成了产生我嫉妒之心的间接原因。阿尔贝蒂娜知道我在维尔迪兰家听过莫雷尔演奏凡德伊的作品。有一天晚上,她跟我谈起莫雷尔,向我表示要去听他演奏,并十分希望跟他认识。在此以前两天,我正好听说莱娅给莫雷尔写了一封信,无意中被德·夏吕斯先生截得。我便怀疑,是不是莱娅对阿尔贝蒂娜谈起了莫雷尔。肮脏的女人、婬*邪的女人的话不由浮上我的心头,使我恶心。这样,凡德伊的音乐与莱娅而不是与凡德伊小姐及其女友痛苦地联系在一起了。只有当莱娅所引起的痛苦消减了,我才可能没有痛苦地听凡德伊的音乐。一个痛苦治好了我,阻止了其它痛苦产生的可能性*,在维尔迪兰夫人家里听到的音乐,当时听起来,有些乐句只是一些浑然模糊的幼体,很难分辨清楚,现在这些乐句却变成了雄伟辉煌的大殿;有些乐句当时我难以认清,认清了也觉得十分丑陋,现在却变成了女友。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乐句会象有些人一样,初看十分令人讨厌,但一旦被我们所了解,就立刻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发现的样子。两个状态之间,发生了一个真正的嬗变。另有一种情况,有些乐句本来十分清晰,我当时听不出来,现在听起来却一清二楚,听得出它们与其他作品的联系。譬如,在维尔迪兰夫人家里听到的七重奏中,有一句管风琴宗教变奏乐句,当时就未曾引起我的注意,然而,这句乐句犹如从天堂神宇拾级而下的圣女,来到音乐家熟悉的仙女中间,与她们融为一体。此外,我曾经觉得有些表现正午钟声欢腾快乐气氛的乐句,缺乏悦耳的音调,节奏过于机械,现在却成了我最喜欢的乐句。这不是因为我习惯了它的丑陋,就是因为我发现了它的美丽。我们对任何杰作,起初感到失望,后来作出相反的反映,究其原因,是因为起初的感受在弱化,或者因为我们为发掘真理作出了努力。这是适用于一切重要问题艺术现实的问题、现实的问题以及灵魂永恒的问题的两种假设。这两种假设,必须选择其一。就凡德伊的音乐而言,时刻都需要作这种选择,而且选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我之所以认为凡德伊的音乐是比任何名书更为真实的东西,我不时想,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不是以思想的形式出现的。我们是靠文学转译,即精神转译才使人们对我们的生活感受产生意识,分析阐释的。但是文学转译还不能象音乐那样,对生活的感受进行重新组织,音乐似乎就是跟随我们变化、再现我们内心感受的最高音符,是赋予我们特殊陶醉的声音;有时候我们就处在这种特殊陶醉之中。当我们说:天气多好!陽光多么明媚时,这种陶醉,旁边的人是绝对无法共享的。同一个太陽,同一种天气,在人们的心里激起的震颤是完全不同的。凡德伊的音乐中就有这样一些景象,这些景象是完全无以言传的,我们也无法凝视静观。我们在入睡的时候会受到这些奇观妙景的抚摸,但就在这个时刻,理智已经抛弃了我们,我们的眼睛已经闭上,还未及认识这不可言喻和不可视见的东西,我们已经进入了睡乡。我觉得,当我沉浸于艺术就是真实这一假设时,音乐所能提供的,不仅是晴朗之日或鸦片之夜所能激发的那种纯粹的神经快悦,而是一种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的陶醉。我的感觉至少如此。一件雕塑、一段乐曲,它们之能够激起高尚、纯洁、真实的感情,不可能没有任何精神现实为依据,否则生活就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凡德伊一个漂亮的乐句,都比不上它那样,能充分表现我生活中时而感到的那种特殊快悦,也就是我面对马丹维尔钟楼、面对巴尔贝克路边树木,或者简单地说,本书开卷谈到的品茶时所感到的那种特殊快悦。凡德伊的创作就犹如这一杯茶,他从音乐世界为我们送来了光怪陆离的感觉。明亮的喧哗、沸腾的色*彩在我的想象前欢快的舞动着,挥动着但速度之快,我的想象根本无法抓住散发老鹳草芬芳的绫罗绸缎。虽然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在回忆中是不能深化的,但是时间场合特征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某种味觉会使我们回忆起光的感觉;根据时间场合特征,模糊的感觉至少可以得到澄清。然而,凡德伊作品引起的模糊感觉并非来自一种回忆,而是来自一种感受(如对马丹维尔钟楼的感受)。因此,从他音乐散发的老鹳草芬芳中,应该寻找的不是物质的原因,而是深层的原因。应该发现,这是世人不知的,五彩缤纷的欢庆(他的作品似乎就是这种欢庆的片断,是露出鲜红截面的片断),是他听到世界以后,把世界抛出体外的方式。任何音乐家都未向我们展示过这一独特世界,其特性*鲜为人知。我对阿尔贝蒂娜说,最能证实真正天才的,正是这一世界的特性*,而根本不是作品的本身。难道文学也是如此吗?阿尔贝蒂娜问我。文学也是如此。我反复回味着凡德伊作品单调重复的特点,向阿尔贝蒂娜解释说,大凡伟大的文学家,向来都是靠同一部作品震惊世界,确切地说,他们通过社会各界向世界折射出的是同一种美感。我的小乖乖,如果时间不是那么晚了,我对她说,我可以拿您在我睡觉时阅读的所有作家来作例子,说明这一点。我可以向您说明,凡德伊作品就具有类似的同一性*。我的小阿尔贝蒂娜,您跟我一样,现在也开始能够辨认那些典型的乐句了;这些典型乐句,在奏鸣曲中出现,在七重奏中出现,在其他作品中也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都是同一些乐句。这就好比巴尔贝·多尔维利①的作品,总有一种隐蔽的、但露出蛛丝马迹的现实。这里有中魔女人②和埃梅·德·斯邦③,有拉克劳特④的生理性*脸红和《深红色*窗帘》中的手⑤,有传统的习惯,有昔日的风俗和古老的字眼,还有蕴含着过去的古老而奇特的手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当地牧人口授的故事,充满英国香气、美如苏格兰村镇的高贵的诺曼底旧城,以及诸如费利尼⑥、牧羊人⑦等等那些使人们束手无策的恶运预言者。无论是《老情妇》中妻子寻夫也好,还是《中魔女人》中丈夫跑遍沙漠,而中魔女人却刚做完弥撒走出教堂,字里行间中总是弥漫着同一种焦虑不安的气氛。连托马斯·哈代⑧的小说中石匠凿出的几何形石块也依然可以跟凡德伊的典型乐句作同等看待。

①巴尔贝·多尔维利(1808-1889),法国作家。②为多尔维利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③为同作者小说《击剑骑士》中的主人公。④为《中魔女人》中的人物。⑤指同名小说中女主人公阿尔贝特小姐在饭桌下偷偷拉住年轻军官的手。⑥为同作者小说《老情妇》中的主人公。⑦《中魔女人》中的人物。⑧哈代(1840-1928),英国作家。《无名的裘德》《心爱的人儿》《一双湛蓝的秋波》均为他写的小说。

凡德伊的乐句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小乐句。我对阿尔贝蒂娜说,另外那个小乐句曾经仿佛是斯万和奥黛特两人爱情的圣歌。我说的就是希尔贝特的父母。我想您一定认识希尔贝特。您告诉过我,她这人品行不端。难道她没有设法同您有点什么关系吗?她倒跟我说起过您。是的,有时候碰上天气不好,她父母就派车子到学校来接她。我想,有过一次她带我一起回去,还吻了我。她隔了一会儿笑着说,仿佛这番秘密说出来十分有趣。她有一次突然间问我是不是喜欢女人,(如果她认为自己至多只能大致回忆起希尔贝特曾经用车带过她,她怎么又能那么准确无误地说出希尔贝特曾经向她提过这个蹊跷的问题?)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突然想要骗骗她,我便回答她说,喜欢。(阿尔贝蒂娜似乎担心希尔贝特已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不希望让我发现她是在撒谎。)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有干。(她们互相交换了内心秘密,而且照阿尔贝蒂娜自己的话说,在此之前,她们还接了吻,但又说她们什么也没干,这不免有些奇怪)她就这样用车带过我四五次,也许更多,不过,仅此而已。我不再提什么问题,我心里很难受,但我尽力克制自己,以表示自己对这一切毫不在乎,泰然处之。我重又回到托马斯·哈代笔下石匠的问题上。您肯定还记得《无名的裘德》吧,在《心爱的人儿》中也有描写,父亲从岛上采了石头,用船远回,堆放在儿子的工作室里,那些石头就变成了雕像;在《一双湛蓝的秋波》中,坟墓的排列是互相对称的,船舶的线条也是对称的,两个情人和女死者处在两个毗邻的车厢里。《心爱的人儿》描写的是一个男人爱三个女人,《一双湛蓝的秋波》描写的是一个女人爱三个男人。这些小说都是相互呼应,叠床架屋,犹如岛上石屋一样,垂直向上,层层相叠。靠这么一分钟的时间,跟您谈论伟大的作家,我实在无能为力,但您在斯丹达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地势的高度,跟内心活动就有紧密的联系:于连·索雷尔是被囚禁在一个高地上;法布里斯①被关闭在一座塔楼顶端;布拉内斯教士②在钟楼上研究星相,法布里斯在钟楼上眺望美丽的景色*。您说您看到过弗美尔的一些画,您一定发现,这些画只不过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断面。

①斯丹达小说《巴尔巴修道院》中的主人公。②《巴马修道院》中的人物。

不管这一美感世界得到如何的创造,那始终是同一张桌子,同一块地毯和同一个女子。如果我们只是注意色*彩的特殊效果,而不善于从主题上将这美感世界联系起来,那么这个美感世界对当今时代就是一个谜,任何东西都与之毫不相象,任何东西都无法对它作出解释。这种新的美感,在陀思妥耶夫斯基①的所有作品里都具同一的特征: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子(跟伦勃朗笔下的女子特征一样明显)表情神秘莫测,可爱的美貌会风云突变,和蔼善良会骤然变成凶恶狰狞(尽管实质上她仍是一个好人)。但干变万化,他塑造的总是同一种女子。娜斯塔西娅·菲里帕夫娜先写信给阿格拉耶说,她喜欢她,继而又说十分恨她。在一次与此完全相同另一次娜斯塔西娅·菲里帕夫娜辱骂笳纳父母与此也完全相同的造访中,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虽然曾经觉得格鲁申卡非常凶恶,但格鲁申卡在卡捷琳娜家里却非常客气。可是格鲁申卡突然开口辱骂卡捷琳娜,露出一副凶狠的神态(尽管格鲁申卡心底仍然十分善良)。

①普鲁斯特在此引用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部作品:《罪与罚》、《白痴》和《卡拉玛卓夫兄弟》。

其实这些女子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格鲁申卡也好,娜斯塔西娅也罢,她们的形象不仅跟卡帕契奥画中的宫女一样,而且跟伦勃朗画中的贝特萨贝一样,具有神秘莫测的特征。请注意,那-阴-陽两变、得意扬扬的脸,使女子显示出完全异于天性*的样子(你不是这样的,拜访笳纳父母的时候,梅思金对娜斯塔西娅说;拜访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的时候,阿辽沙也可以对格鲁申卡这么说),对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倒是无意写来的。相反,当他刻意追求画面效果的时候,获得的却总是愚蠢的效果,描绘出来的画面至多只抵得上孟卡奇①画中某时某刻的死囚或某时某刻的圣母一类的水平。但我们再回过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的新的美感世界,它跟弗美尔的画一样,这里不仅有灵魂的塑造,而且有衣著和地点色*彩的描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不仅对人物精心刻画,而且对人物的住宅也作了浓墨渲染。《罪与罚》中的看门人以及那凶杀之屋,《白痴》中罗果静杀死娜斯塔西娅·菲里帕夫娜的那宽高-阴-暗的凶杀之屋,两者的描写难道不一样妙不可言吗?这崭新的、可怕的住所美,这一崭新的,混合的女客美,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独创的世界。批评界将他与果戈里②或和保尔·德·戈克③作比较,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种比较根本无法揭示这各人所有的秘密美感。另外,我这里对你④谈到的是,两部小说会出现同一种场景。如果一部小说篇幅很长,那末在同一部小说里,就会反复出现同一场景和同一些人物。我可以举《战争与和平》为例,很容易地向你说明这一点。有些车子里的场景……我不想打断您,不过既然您刚说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是怕过后忘了。我的小宝贝,不知哪一天您对我说过:这就好比塞维尼夫人也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风格。我向您承认,我没有理解您这句话的含义。在我眼里,两位作者是那么的不同。我的小姑娘,过来,让我亲亲您,感谢您把我的话记得那么清楚,您过一会儿再过去弹钢琴。我承认,我说那番话是相当愚蠢的。不过我说那番话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十分特殊。塞维尼夫人有时和埃尔斯蒂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陈述事情不是遵照逻辑顺序,即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她是先交待结果,致使我们得到的是强烈的幻觉。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人物就是如此。埃尔斯蒂尔表现海水,效果就如大海倒悬于天空一般;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也具有强烈的欺骗性*。我们起初读到的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后来才发现,那其实是个杰出的好人,或者恰恰相反,结果个个大为惊奇。这您说得对。不过能不能举一个塞维尼夫人的例子。我承认,我笑着回答她道,塞维尼夫人的例子有些牵强附会。不过我能找到例子。⑤

①孟卡奇(1844-1900),画家,原籍匈牙利,久居巴黎。②果戈里(1809-1852),俄罗斯作家,著有《死魂灵》。③戈克(1793-1871),法国作家。④在此和下一句,叙述者破例地用你称呼阿尔贝蒂娜。⑤普鲁斯特手稿中留有一张半空白的纸,准备举例所用。但例子没有用在此处,而是用在第二卷之中。

不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平生杀过人吗?我读过他的小说,全都可以取名为凶杀始末。凶杀在他的头脑里是个顽念,他反复写这题目,似乎有些不正常。我的小阿尔贝蒂娜,我不这么认为。我不太了解他的生平,但可以肯定,他跟众人一样,用不同形式,也许还用法律禁止的形式,犯过原罪。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和自己笔下的人物一样,大概有些罪过,不过那些人物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在判决的时候都得到了减刑。再说作者本人不一定有罪。我不是小说家,但我认为,艺术创造者确实受某些生活形式的吸引,力图表现它们,但他未必身体力行。如果按原先商定,您跟我一起去凡尔赛宫的话,我就给您看一幅肖德洛·德·拉克洛①的肖像,他是一个典型的仁人君子,公认的最佳丈夫,但他却写了一本诲婬*诲盗的书。他的肖像对面,是让莉丝夫人②的肖像,她写过充满伦理道德的寓言故事,但是欺骗了奥尔良公爵夫人还不够,还要把她的孩子也拐走,以此来折磨她。当然我必须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谋杀问题的关注是极其特殊的,这使我对他感到相当陌生。我听波德莱尔写道:

如果匕首、毒药、放火以及强||奸……

那是由于我们的心,唉,不够大胆。③

①拉克洛(1741-1803),法国作家。著有《危险的关系》,当时被认为婬*诲之书。②让莉丝夫人(1746-1830),奥尔良公爵的情妇。著有《道德童话》等。③此两句诗出自波德莱尔《恶之花》,开卷的致读者中第七小节。全小节四句为:如果匕首、毒药、放火以及强||奸,还没用它们那种有趣的构图,装点我们可怜的命运的平凡画布,那是由于我们的心,唉,不够大胆。

我已经目瞪口呆,不过我至少可以相信,波德莱尔说的不是真话。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这一切我觉得离我无限的遥远,除非我对自身的有些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我们的自我认识都是逐渐完成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我发现确实有几口深不可测的井,但是,那几口井都是打在人类灵魂的几个孤立的点上。他毕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创造者。首先,他描绘的世界,完全象是他独创的。那些反复出现的小旦,如列别捷夫、克拉马卓夫、伊夫尔金、谢格列夫,这一系列人物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这芸芸众生比起伦勃朗《夜巡》中的人物还要怪诞奇异。然而,这芸芸众生虽说怪诞,形式却没有什么特殊,他们也需要借助灯光和服装,说到底他们也十分平常。总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深刻独特之中充满了真实。这些小丑,犹如古代喜剧中的有些人物,扮演着一种濒临绝迹的角色*,但是他们却极其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灵魂的某些侧面。可是,有人在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笔调之严肃庄重,不能不令我咋舌。不知您注意到了没有,自尊心和傲慢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物的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作者来说,爱情和深仇大恨,善良和背信弃义,腼腆和傲慢不逊,这些都不过是同一本性*的两种表现。由于自尊心和傲慢,阿格拉耶、娜斯塔西娅、被米基亚扯胡须的老中校以及跟阿辽沙是敌人兼朋友的克拉索特金等等人物,都未能如实表现出各自的本质;还有其他许多人物也是如此。我对他的作品知之甚少。卡拉马卓夫的父亲致使可怜的白痴女人怀了孕。他的罪过犹如一个神秘莫测的动物性*行动,它致使做母亲的,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命运之神复仇的工具,暗中听从母亲的本能,怀着对施奸者的怨恨和肉体承认这双重感情,到卡拉马卓夫家去分娩。这难道不是一个无愧于古老艺术中那纯朴动人的雕塑主题吗?这段情节犹如奥维耶多①教堂雕塑上的女人形象,神秘伟大,令人肃穆。这是第一段情节,与之呼应的是第二段情节。二十余年以后,卡拉马卓夫父亲被白痴女人所生的那个儿子斯麦尔传科夫杀害,致使卡拉马卓夫一家名声扫地。但是接踵发生的一幕,跟白痴女人在卡拉马卓夫父亲花园里分娩一节一样,具有雕塑般神秘莫测的色*彩,同样具有模糊的自然美。结果斯麦尔传科夫自缢身亡,至此他的罪行宣告彻底完成。我刚才要谈托尔斯泰,其实,不象您认为的那样,谈托尔斯泰就抛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实,托尔斯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很多模仿。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有许多内容十分浓缩,是一种低声的埋怨,到了托尔斯泰的笔下,这些内容成了绽开的笑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有一种原始派作品的-阴-沉格调,后继的弟子驱散了云雾,带来了陽光。我的小宝贝。您这么懒惰真让人讨厌。您瞧,您对文学的见解不是比别人塞给我们的方法有意思多了嘛。别人教我们做《爱丝苔尔》的作业,开头总是一句老套:先生曾记否,她笑着对我说。她这并不是在讥讽她的老师或者在自嘲自讽,而是因为她在自己的记忆里,在我们共同的记忆里,寻找到一件已经略已久远的往事,因此感到十分高兴。

①地处意大利。

在她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想到了凡德伊。于是,另一个假设,即有关虚无的唯物主义假设,再度在我的心灵出现,我重又发生怀疑。我心想,归根结蒂,凡德伊的乐句虽然似乎表达了类似我在品尝浸于茶中的玛德莱娜小点心时感受到的某种心灵状态,可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我肯定,这种心灵状态的模糊性*即标志着其深刻性*;它仅仅标志着我们还不善于分析这些状态。所以这些心灵状态可能比其他任何心灵状态都具有更多的真实性*。我品尝那杯茶,我在香榭丽舍大街上闻到古树的香味,那时候我产生的幸福感,那种肯定自己置身于幸福之中的感觉,那绝不是幻觉。我的怀疑精神告诉我,由于这些心灵状态投入了过多的我们还未意识到的力量,所以即令这些心灵状态在生活中比其他心灵状态更加深刻,但是其深刻性*本身就证明它是无法分析的。这是因为这些心灵状态牵涉到的许多力量,我们都无法察觉。凡德伊的某些富有魅力的乐句使人想到这些心灵状态,因为它们也是无法分析的,但这并不能证明它们跟这些心灵状态具有同样的深度。纯音乐的乐句之所以美,之所以容易形象地显示我们的非智力感受,或类似的东西,那纯粹是因为音乐的乐句本身就是非智力的。那末,我们为什么要认为这些反复出现于凡德伊某些四重奏和这合奏中的神秘乐句是特别的深刻呢?

其实,阿尔贝蒂娜为我弹奏的,不仅仅是他的乐曲。钢琴对我们来说,有时候就象一盏科学的(历史的和地理的)魔灯。这间巴黎的卧室,比贡布雷的卧室富有更现代化的创造。阿尔贝蒂娜弹奏着拉摩或者鲍罗丁的作品。随着音乐的起伏,我在卧室的墙上时而看见缀满爱神的十八世纪玫瑰红壁毯,时而看见辽阔无垠、白雪皑皑、万籁俱寂的东方大草原。这些稍纵即逝的装饰就是我卧室的唯一点缀。我在继承莱奥妮姨妈遗产的时候,曾经立下许诺,要象斯万一样,致力收藏,购买书画雕塑,结果我却把所有的钱都用来替阿尔贝蒂娜买了车马、衣服和首饰。但是,我的房间不是拥有一件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的艺术品吗?那就是阿尔贝蒂娜本人。我瞧着她。一想到是她,我就觉得十分奇怪。曾有好长时间,我一直觉得要认识她真是难上加难,不想今天她却已成了驯服的野兽,成了需要我供给支柱、框架和靠墙的蔷薇,每天每日呆在家里与我朝夕相处,背靠着我的书架,在钢琴前坐着。她的肩膀,当她描述高尔夫俱乐部的情景时,我看见它低垂着,很难让人看清,现在却依靠在我的书架上。她美丽的大腿,我第一天就很有道理地想象过,在她整个少年时代,她的腿脚一直操纵着自行车的脚蹬,而如今,它们却在钢琴踏板上轮流起落。阿尔贝蒂娜坐在钢琴前面,脚上登一双金色*的皮鞋,显得绰约多姿。这时,我更觉得她是属于我的。她能神采焕然,都是我所给的;她的手指原来只与自行车车把有缘,现在却如圣-塞西尔①的纤指在琴键上飞快地舞动;她的颈项,坐在床上看过去,丰腴粗壮,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桃晕;她那斜侧的脸庞犹显得更加粉艳,我的眼光从我内心深处射发,满载着回忆,燃烧着欲|望,给她的脸庞增加了一种光彩和活力。瞬间,阿尔贝蒂娜的脸似乎附着了魔力,其立体感不翼而飞了。犹如那一天在巴尔贝克旅馆,我很想吻她一下,我的视觉因这过于强烈的欲|望而模糊了,她脸的每一个侧面都发生了延伸,越出了我的视觉范围。但是我的感觉却更加清楚。她眼皮半合着,蒙住了眼睛,头发垂落着,遮住了大部分脸颊。我能看到的虽然只是层层相叠的平面,但我却能感受到那藏于平面背后的立体感。她的眼睛就象-乳-白的矿石包含着的两块唯一的魔光片,它们比金属还要坚硬,比陽光还要灿烂,加在无光材料中间,宛如我们压在玻璃下面那两片淡紫色*的蝴蝶薄翅。她回过头来问我弹奏什么曲子,那乌黑卷曲的头发立时显出丰富协调、独具一格的花样。它有时上尖下宽,形成一个羽毛丰盛的黑色*三角形,很象一羽美丽的翅膀;有时候弯曲的发环隆成一堆,形成一片雄浑起伏的山脉,山脊、分水岭以及断崖峭壁尽收眼底。卷曲的环形多彩多姿,变幻无常,似乎早已超出了大自然通常所能实现的森罗万象,唯有雕塑家的愿望才能与之呼应雕塑家善于施展精湛的技艺,讲究刚柔相济、奔放不失和谐,刀法要有力度光如漆木、艳如桃红的脸庞,在乌发的一截一盖之中,更显出其生动旋转的曲线来。房间的这一角放着书架和钢琴钢琴犹如管风琴的木壳,将她的身体遮掩了一半它们跟她的窈窕多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又十分协调,因为她善于使自己的姿态适应钢琴和书架的外形以及用途,与它们融为一体。于是,房间的这一角整个化为这位音乐天使的辉煌圣殿和诞生地,而这音乐天使又如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片刻之后将听从温柔的魔法,脱离其栖身之所,把粉红的精髓赠与我的亲吻。但不,对我来说,阿尔贝蒂娜根本不是一件艺术品。我知道什么叫用艺术眼光来欣赏女子,我了解斯万。我不行,不管是什么女子,我都不会用艺术眼光来欣赏,我缺乏外部观察的精神,从来不知道自己看见的是什么东西。有一个女子,在我看来,根本不足称道,可是斯万一见,却立刻在她身上添加一层艺术尊严他在她的面前大施殷勤,在我面前把她比作卢伊尼②的肖像,又说她的服饰打扮反映着乔尔乔涅画中人物的服饰对他这套本领,我是五体投地,我丝毫没有这份天赋。从实而言,我一旦把阿尔贝蒂娜视为我有幸占有的古色*古香的音乐天使,就立刻会对她失去兴趣,无动于衷,在一起不久就感到无聊了,不过无聊的日子为时不长。

①圣-塞西尔,于公元232年殉教,主司音乐。②卢伊尼,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