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兄弟》中李光头形象分析
几年前读过余华的《活着》,对于从未接触过这种写作风格的我来说,真的是非常震撼。他以一种旁观叙述者的角度,冷漠地讲述着悲惨的故事,给人一种凄凉、压抑和无奈的感觉,一种被压在水里淹死的感觉。《兄弟》这部作品延续了犀利明快的特点,又加入幽默荒诞元素。读起来相对轻松一些,但其作品指向的现实依然让人感慨万分。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历程。小说成功塑造了四个富于个性特征又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宋凡平、李兰、李光头和宋钢,他们身上展现的善良、高尚、温和、悲悯、宽容、刚强等一系列高贵品质,成了这部小说的精神底色,读者在“承受”苦难的同时会强烈感受到爱的宽广、无私与无畏。
全文塑造最成功的是李光头这一人物形象。李光头和宋钢不再是余华作品中仅仅写在过去的形象,他们走过了两个时代,开始走进当下生活,他们身上折射的人性内涵更为深刻复杂,甚至展现了人性的两极。精神狂热本能压抑的时代,李光头被制度和权力打压,宋钢却以其特有的善在唯唯诺诺中获得认可;在伦理颠覆浮躁纵欲的时代,李光头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腕如鱼得水地生活,表面上看,李光头是一个“坏家伙”,一个极端利已性欲超强的“坏家伙”,一个可爱到令所有人同情和喜爱的“坏家伙”。他的性格极端却又如溪水一般清澈,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他心里始终保存着兄弟的情感。他总是会用骄傲的语气说,我的兄弟宋钢;他甚至以发誓的口吻说“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尤其在宋钢死后,总幻想着去太空的他,甚至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放在每天可以看见十六次日出和十六次日落的太空轨道上,让自己的兄弟永远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这样一种兄弟情愫,真挚而纯洁,挥之不去。
李光头是中国的特殊铸就的怪胎,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所暴露出来的各种人性本相。这种人性内部的分裂聚集在他的身上,使他一直处于某种强劲的张力场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显得矛盾重重,相反却始终从容自在,甚至有一种潇洒自如的状态。他是一种典型的欲望狂欢的精神镜像。因此,其精神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其命运的沉浮。尽管李光头的每一次出场都带有喜剧色彩,但他的悲剧性意义又是如此深刻、清晰,充满了对时代变革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百态的透视。亲情、爱情、友情,最终都离他远去,只留下了李光头孤零零的一个人,去面对喧哗不止的刘镇,金钱带给他的一切始终无法弥补他内心的空虚与不安。但是他达观、坚韧、遵循自己的处世原则,与林红的出轨是他真正的唯一的一次离经叛道,这是他对这个庸常世界的反击,虽然最终等待他的是一种失败的结局。这样一个人物,将会成为中国小说长廊中独特的、令人永难忘怀的艺术形象。
2、《兄弟》之李光头
李光头作为《兄弟》的主要角色之一,昨天应该先写他的。但是在生活中李光头这类人比较少见,反而宋钢这类人常见,在生活中向现实低头,才华被淹没,对自己要求不高,导致中年之后的焦虑和生活危机。好吧,来说说李光头。
李光头这个人一出场我实在不喜欢,但偏偏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写他。一开场就写他偷看女人的屁股,被赵诗人抓住,赵诗人为了让他出洋相,抓着他游街。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因为李光头偷看女人的屁股而抬不起头。而李光头居然还靠着偷看女人屁股还吃了几十碗肉丝面,这说明李光头有做生意的头脑。
李光头的身上带有地痞流氓的性质,从他的行为语言都可以看得出来,每天拿着他的小鸡鸡去摩擦电线杆,说是性欲来了。在生活中如果碰到这样的人,我肯定躲得远远的。
但是在书中,李光头有不堪回首的过去,但是却有光明的未来。在他的带领下,民政局福利厂从亏本到一年上交20多万元,而且他的员工都是聋子。这都是很好的成绩。再说他追林红,之前因为他看女人屁股,其中也包括了林红的屁股,可以说林红对他十分厌恶,但是李光头依然奋起直追,虽然最后没追到手,但是勇气可嘉。
李光头因为嫌工资低,辞去了福利厂厂长的工作。找了几个合伙人准备开服装厂,到上海去找供应商,不过他低估了创业的风险,导致后来血本无归。而后想做回福利厂的厂长,但是县里领导不批,导致他天天在县政府门口抗议,捡垃圾,时间长了,成了一个垃圾回收站。
县委书记最后妥协了,给他找了个仓库,让他做垃圾回收,没想到越做越大,赚到第一桶金。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县里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是他主持开发。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女人也玩了不少,书中提到他为了美女,举办了一个模特大赛,模特们为了出名,出卖肉体。这也正是李光头需要的。这也为文中最后强奸林红埋下伏笔。正如李光头所说,他现在不会爱人,只会做爱。
钱是赚了不少,事业到达高峰,女人玩了不少。但是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林红。他兄弟的女人。所以在宋钢出去打工之后,林红因为不堪办公室主任的骚扰去求李光头,李光头抓住机会,博得林红的好感,以至于最后强奸林红,和林红厮混,最后导致宋钢自杀,他知道消息的时候,正在和林红做爱。书中是这样写的,他一跳而起,跪在地上,开始痛哭。
书中最后写李光头放弃了董事长的职位,想坐火箭去太空找宋钢,找了厨师来做饭,就是想做出宋钢做的饭菜的味道。从这个而言,他确实也是很看重和宋钢之间的情谊。从这个看来,他还是不错的人。
至于他和林红之间的关系,最后说是三年没见面,他也阳痿了,女人也玩不成了。想着去太空找宋钢,经常说,宋钢是外星人了,他要去找宋钢。
李光头这个人褒贬不一,很矛盾。他的身上有地痞流氓的特性,但是也重情重义。可是就是因为这样,这个人物显得很丰满,有血有肉,很真实。虽然有点坏,但是坏得可爱。
3、余华的《兄弟》中,最后李光头为什么要去招惹林红
原因一:
余华之所长,在于制造「悲喜剧」,《兄弟》是其登峰造极后悲喜剧的典型作品。边讲着笑话,逗着乐子,边把最初的精雕细琢一点点掰碎,揉烂在脚底,让人笑着笑着就流出眼泪了。所以李光头把林红招惹上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原因二:
《兄弟》的尾声,旨在批判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对于社会思想、社会关系、社会地位评价体系及上升通道的扭曲之大。人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所以余华让宋钢去隆胸;人为了钱可以改变是非观,所以余华让众人膜拜李光头,而对于钱是怎么赚到的不闻不问;人有了钱可以颠倒社会地位,
所以余华让曾经骑二八大杠风光人前的宋钢和曾经快要萎死在垃圾堆里的李光头互换人生境遇,至于林红,是为了让这互换更显彻底的一个装饰品而已;人有了钱可以蔑视,甚至毁掉情感,即使是《兄弟》中的灵魂核心——兄弟感情,所以余华让李光头惹上了他不是亲兄弟却更胜亲兄弟的宋钢老婆。
(3)李光头是哪个小说里的人物扩展资料
余华创作背景:
余华坦言,是一位欧洲记者启发了他对《兄弟》的创作。1995年他开始写《兄弟》,后来没写下去。因为他那时感觉到中国社会跟文革时期相比已变化很大,不知道怎么写。2000年他接受外国媒
体采访时,从一位记者对于中国时代变化的提问中,明白自己应该开始创作该小说。[4]回归小说领域的余华,原本计划写10万字的家族小说,但创作过程不顺利,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思路。从美国访问回来后,他决定改创作一部10万字的小作品,没想到最后成了这部《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兄弟》
4、余华《兄弟》中的“痞子”李光头为何能轻易的成功?
余华《兄弟》中的痞子李光头之所以能够轻易的成功,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是作者为了小说主旨而设计的。说白了一点,那就是作者自己想让笔中的人物怎么样,那就能怎么样。而痞子李光头的成功与作者塑造他的人物形象有非常大的关系。这里我们可以理智的来分析分析。
首先余华的《兄弟》这本书它是一部讽刺小说,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重组家庭里面的两个兄弟的故事。而这本小说又把这个兄弟情和我们说的经典的三角恋关系一直就纠缠着,扯也扯不断。之所以说李光头是一个痞子那是因为他在小的时候就偷看女孩子的屁股,而长大以后,通过一些灰色的手段逐渐有了钱,那也是在男女关系上乱搞。
在书中,痞子李光头不是刚开始创业就成功了的,他也是经过多次创业以后才发家致富的。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痞子李光头在最后可以成功,可以发家致富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不放弃。他没有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放弃,反而选择了再创业。并且,痞子李光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人,这也是和他的性格有关系的。你看宋钢就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了。宋钢就是一个老好人,但是正是因为他是一个老好人,在当时书中的那个年代,这也是非常吃亏的一点,一生都是劳累的。
我们说痞子李光头是个非常大胆的人,那是因为他成功的手段就是有些不光彩的,在当时大家都知道这个手段能赚钱,但是没什么人敢。可是痞子李光头就敢。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是一部讽刺的长篇小说,痞子李光头也正是被讽刺的人。
5、余华的兄弟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内容: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组后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
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李兰视为恩人。宋钢的母亲亡故以后,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兄弟》共有上下两部。
《兄弟》上部主要讲的是“文革”中的故事,通过两兄弟的家庭在劫难中的崩溃,缩写了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凸显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
《兄弟》下部是通过两兄弟的“裂变”展示了伦理颠覆、浮躁纵欲的现代生活。两兄弟的命运与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他们最终走向了命运的两端,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5)李光头是哪个小说里的人物扩展资料
《兄弟》是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共分上、下两部,于2005年8月首度出版。
余华的《兄弟》讲述了文革前后刘镇上一个重组的四口之家所经历的事情。普通民众和简单小事展现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情景,即表现出的是历史强权的存在和普通人的无助与无望。
余华的《兄弟》通过对场景和各色人物的描写使用了反讽的手法,传达出了作者的态度。例如,作者描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刘镇群众行为的荒诞性时,传达出作者对这些小人物的嘲讽。
《兄弟》中充满了荒诞和幻想、命运和抗争等内容,塑造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行为和语言都以荒诞形式展现出来,折射出动荡多变的社会现实。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作家。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从事5年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
6、余华《兄弟》下:有种生活叫情与欲的纠缠,有种命运叫红颜祸水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辉有多么美丽。
这是水杯读完下半部分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也许你还没来得及看《兄弟》,也并不理解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既是对主人公结局的描述,也是对当下价值观的锤炼。
《兄弟》是2005年作家余华创作出版的一篇长篇小说,分上、下两部,并在2008年获得了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作者余华在写《兄弟》这部小说时,继续沿用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悲惨人生,荒诞且现实。
小说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左右和改革开放后,一个名为“刘镇”的小乡镇,俩兄弟——宋钢和李光头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故事。
今天,水杯继续和大伙分享读完《兄弟》后下半部分的感受。
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