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听完王氏的话后,还是无言反驳,她说的没错啊,骗谁也不能骗祖宗啊……
徐有贞当下也只能同意王氏将徐世贤带回苏州,不过,在据理力争之下,他还是不同意徐世良回到京师来。
皇帝从南京折返而回,北京城的勋臣,官员,乃至下面的百姓,都是松一口气。
不是说,这些人担心皇帝的安危,
而是害怕,皇帝陛下去了南京,享受到了江南烟雨朦胧,就不喜欢北京城的狂放了。
若是,皇帝陛下呆在南京不回来,那大明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迁都环节,到时候,南京留守官署,甚至是皇宫,皆称行在,北京城也会成为陪都。
南京是有资格成为大明的都城,因为从两宋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就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而在两京摇摆不定,这是朱家皇帝的传统,仁宗皇帝刚刚登基不到七个月,老爹尸骨未寒之际,颁布了一道诏书,决定将都城再度迁回南京。
“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
而此时的北京城正式成为都城还不过四年的时间,前面朱棣为了迁都而杀的大臣,坟头上草还没有长出呢,就又要迁回来了。
仁宗皇帝派官员修葺南京的宫殿,还让皇太子朱瞻基驻守南京,支持迁都的准备工作……
当然,仁宗皇帝的迁都大业,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他本人也是对着臣子门说了迁都的必要性。
“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仰南京,斯亦吾之素心”。
说白了,在北京,大量的粮食,物资要从南方运到北方来支撑北京都城的运转,可若是都城在南京,这一切都不需要了。
仁宗皇帝迁都南京,最大的阻碍就是他的身体状况,在朱瞻基到了南京之后的一个月,仁宗皇帝就开始重兵,而后就是汉王蹲草丛想要截杀自己的大侄子,而朱瞻基施展大挪移术,直接回到了北京城继位。
宣宗皇帝的性格比较像朱棣,即便迁都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可也被他选择性无视。
现在皇帝陛下回到了北京城,并且过了小半个月了,大臣们也都陆续回来上班,朝中也没有传出什么迁都的风言风语,这些土着勋臣也算是轻松了一些。
朱见深回到北京城后,因为老二的事情困扰,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召见汪直,这日,在收到了琉球国朱仪的奏章,奏章中提及了驻扎在宁波水师港口的曹吉祥大船队,才想起了汪直这事,便在午后,召见了在京的曹吉祥,以及汪直。
汪直回到京师之后,并没有住在皇宫之中,而是被高义安排去了锦衣卫衙门中居住,就是防着汪直在宫中之时,跟大皇子殿下再有什么联系,当年的事情,高义还是知道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