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动乱,风云变幻,攻下湖广以后,你所率领的军队士气正盛,当即发兵南京。】
【或许此时不是进攻南京最好的时机,南京城高且坚固,易守难攻,而如今你的军队士气旺盛,若一攻不下,则定衰竭,不如先南下吞并南方各省,再谋南京。】
【然而你最终还是选择了先攻南京,原因也很简单,倘若没有南京为核心,伱这十余万大军,以及所占据的五省之地,终究是水中之月,无根浮萍。】
【你不需要南京,但是你的军队需要南京。】
【两京一十三省,南京和北京就是主心骨,是精神上的旗帜。自古以来从北征南容易,从南征北不易,就算你占据了五省之地,最多也不过算是个割据军阀,看似辉煌强大,实则不过是短暂的耀眼。】
【可若是能够占领南京,那便是从一个割据军阀,升华为了有资格逐鹿天下的枭雄。】
【发兵!南京!】
此刻,连朱棣都忍不住紧皱眉头。
如果从兵道上来讲,在占据了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广五省之地以后,最应该做的是把根基扎稳,以及修养元气,防止军队因战事太过频繁而疲敝。
但如果是从王道上来讲,此时发兵南京,是最好的时机。
兵道重军事,王道重人心,兵道看的是一时之利,而王道看的是江山社稷。从王道上来观看,虽据五省,看似张牙舞爪,实则不过是海市蜃楼,梦中泡影。若是连战连捷尚可勉强维持人心,可一旦打了败仗,整支军队就会溃败,一是因为无立足之地,二是因为人心不定。
可若是占领了南京,士气大震,所有人心里都有了主心骨,也觉得更加踏实。对于朱高燨来说,他可能不需要这种踏实,但是他麾下的将士需要。
进可北上篡夺社稷,退可固守长江以南,只要占据了南京,纵然是洪熙帝是皇帝也要大为动容。对于洪熙帝来说,就算祁王占据了五省之地,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洪熙帝只需先稳定皇权,将北方各省的话语权统一,即可调动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南下平叛。洪熙帝不是建文帝这个蠢货,他自己就是大将,有着充分的底气和支持力。
这洪熙帝看着胖乎乎的傻头傻脑,实际上,除了政治手段,他同样擅长用兵之道,昔日靖难时,洪熙帝凑了勉强上万的老弱病残,挡住了李景隆几十万兵马精锐,一战成名!
然而若是南京丢了,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了。
迁都北京尚且没几年的时间,在人们心中,南京的地位并不亚于北京,甚至对于官员门阀来说,南京的地位比北京更高。一旦祁王占据了南京,将直接威胁到洪熙帝的皇权威严。
届时的洪熙帝,是否仍是奉天承运皇帝,这就不好说了,人心动摇,他这个皇帝再无优势可言。
人心的动荡,胜过千军万马。
他自认为在造反这方面,他已经足够专业了,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比他更专业的!
细思极恐的是,这个在造反上有极高天赋的人,还是他的亲儿子,是他挑选的太子。
“倘若老四造反,我能挡得住吗?”
朱棣捋了捋下巴的斑白的胡须,陷入了沉思当中。
如果时间往前推五六年,他定然是有自信的。可现在他老了啊,人心也不在他了……
【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你带着十九万祁师,进攻南京。】
【为洪熙帝镇守南京的附马都尉沐昕与太监王贵通深夜密谋,沐昕乃是黔宁王沐英第五子,沐晟之弟,你的五妹常宁公主的夫婿。比起洪熙帝,显然此人与你的关系更为亲近,他毕竟是沐家人,而现任沐家掌门人沐晟已经跟着你一起造反了,更是你的左膀右臂。】
【洪熙帝刚刚继位,便任命沐昕镇守南京,可见对沐家的信任。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还没过几天,沐家就跟着祁王一块造反了。而让沐昕镇守南京,无疑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然后躺了进去。】
【奈何临阵换帅已经来不及了,沐昕在得知沐家跟着祁王造反以后,心思也变了,他知道无论自己是否忠诚,洪熙帝都会怀疑他的,于是他当机立断,在祁王造反之初便截断了南京与北京之间的联系。】
【现在的南京,属于是听召不听宣。】
【洪熙帝急的火上冒油,局势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他想要聚精会神把南京控制在手上,可偏偏汉王那边又跟个跳蚤似的在他面前晃,扰的他不得安宁。】
【倘若专心对付汉王,南京不保。若是保南京,汉王这边又有可能背刺他。】
【但此时他已经来不及多想了,他没有犹豫的时间,他必须立刻做出选择,否则不仅南京不保,后院也有可能起火。】
【洪熙帝下定决心,命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稳定人心,同时又命安远侯柳升前往山东平叛,镇住汉王。】
【这是两全之法,也是当下最稳定的策略,奈何,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
【安远侯柳升率兵进入山东以后,连战连捷,心中起了傲慢之心。傲慢,是兵家大忌。】
【汉王已经等不及了,他知道,倘若祁王占据了南京,那他便是这天下三分势力里最弱的一个,以他的性格如何能忍受的了。】
【柳升率兵进攻乐安,遭遇了汉王的突袭,乱军从中中箭而死,朝廷军大败而归,此战之后,朝廷彻底失去了对山东的控制力。】
【而皇太孙朱瞻基,还未抵达南京便原路返回。】
【在他抵达之前,南京已经丢了。】
【十九万祁师兵临城下,沐昕与王贵通望见祁王麾盖,打开金川门,宣布效忠祁王。南京数万精锐之师,不战而降。】
【南京一丢,洪熙帝在失去山东的同时,也失去了南方各省。】
【天下皆为之震动!】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没人将祁王的造反放在心上,因为这个名字太陌生了,如果不出意外,在未来的明史上应该会对你只有寥寥几笔的记载,譬如:“祁王,讳高燨,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明太宗嫡四子,生母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永乐十二年因多行不法事获罪贬为庶人,徙云南。永乐二十二年,意图谋反未遂,被擒后押回京师落水溺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