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国NHK电视台的鲍威尔纪录片很有意思,虽然在后世,一些普通的田径迷都能找出霓虹运动科学专家所设置的实验不严谨之处,但在这个时间点,这部纪录片对中国田径界的冲击力是不小的。
过去中国对于短跑,都认为应该将运动员的体重控制在一个较轻的数值下,这样才能“身轻如燕”,拥有飘逸的后程。
但诡异的是,许多教练其实都知道:没有足够的肌肉力量,运动员是不可能跑得更快的。
没有足够的力量,起跑就没有足够的推动力将身体“弹射”出去;没有足够的力量,运动员就无法在加速阶段保持更长的低重心状态;没有足够的力量,途中跑的过程中蹬伸、扒地都会不够充分,自然就无法拥有更高的极速。
但这些都只是他们在训练中所领悟的“经验”,而他们以往所熟知的训练体系,源于“老大哥”前苏联的运动科学理论,在国内的这些以经验为传承的教练们看来,他们是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去违背“科学”的。
可事实上,美利坚早就用无数的经验证明了,前蘇联有关短跑项目的运动科学理论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被时代抛弃的。
陈文钟相比于国内其他教练,最大的优点就是他没有架子、不摆架子,1970年8月29日出生的他,年龄比卫恩大了22岁。
但从认识他开始,陈文钟就从不以年龄、辈分压人,在生活上对卫恩、劳毅以及其他对内运动员都多有照料。
最关键的是他不排斥新事物,虽然是老派短跑理念的继承者,但陈文钟在通过卫恩接触到来自后世的国外先进短跑理念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弄明白这些理念背后的科学原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因为只有弄明白了每一个技术动作、短跑理念背后的科学原理,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何为短跑。
卫恩觉得在这样下去,他早晚有一天会无法满足陈文钟的求知欲,因为他肚子里的货真的快要被掏空了。
不过好在,新赛季已经开始了。
2010年3月3日,卫恩、陈文钟、劳毅坐上了开往燕京的火车,他们的目标是参加3月6日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燕京站。
本来陈文钟给卫恩和劳毅的安排,是不准备参加这一站比赛的,他认为室内赛的重要性远低于室外赛,在室外赛季到来之前参加一站来找找状态就足够了。
但卫恩并不这么觉得,因为状态这东西是跑出来的,只参加一场室内赛很难让运动员进入状态。对于他和劳毅现在这个水平的运动员来说,室内赛要么不参加,要参加就不能只参加一场。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年头的室内赛对手实力普遍不强,至少在室内60米项目上,国内许多百米一流水平的运动员对室内60米都不重视,在比赛中往往也拿不出室外赛季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室内赛是个刷属性点的好地方
卫恩第一个锁定的目标就是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燕京站,这一站的本土选手普遍不强,虽然燕京坐拥湖凯、张培猛两位百米名将,但此时的湖凯已经走到了退役的边缘,毫无威胁。
至于张培猛......张培猛的室内60水平,懂得都懂。
“这次参加燕京站60米的运动员里,除了张培猛外,你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这几个人:山东的荪立冰、江苏的李祥龙和天津的白真。荪立冰是90年的,去年9月5号的郑州大奖赛上跑出了10秒49的好成绩,也就是你大牛哥刷新PB的那场。”
绿皮火车的卧铺车厢里,卫恩和劳毅坐在同一张下铺床上,听着对面的陈文钟分析此站的对手。
再有3个小时,火车就要开进首都了,此时他们仨都是精神十足,再加上此时正值清晨,索性也就不继续休息了。
“白真的最好成绩是08年漯河大奖赛上跑出的10秒50,去年也跑出了一枪10秒59、一枪10秒57,室内60米的最好成绩是6秒84。”
“李祥龙是国内的一流200米高手,最好成绩20秒99,不过他的室内60米也很强。07年的室内锦标赛燕京站,他在预赛、决赛分别跑出了6秒74、6秒75,是最值得你们关注的对手。”
老实说,对于这三个人的名字卫恩是真的没听过,但从陈文钟平淡的语气中他能感受到,哪怕陈文钟做足了功课,但对于此站的对手们却并不太在意。
这一切,有很大的程度归功于卫恩和劳毅已经初步掌握了【爆发式起跑】,虽然还没有正式比赛过,但通过训练的各项数据,陈文钟认为他们的起跑和启动衔接能力在国内绝对称得上一流,乃至顶尖水准!
此时的全国室内60米纪录,是温咏毅在08年1月的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魔都站创造的6秒58,陈文钟认为卫恩和劳毅的60米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一流乃至顶尖,说明两人此时的身体机能以及所掌握的专项技术已经足够打开6秒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