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愧是当世顶尖人物之一,对刘偃乃至于皇帝、宦官、外戚、士人的心思和未来,把握了个八氿不离十。
刘偃现在当然可以直接提兵进洛阳登基为帝。凭他的实力,也足以杀个尸山血海,镇压一切不臣。
但话说回来,刘偃若是这样取了皇位,此事会如同唐太宗的“弑兄杀弟囚父”,宋太祖的“黄袍加身”一般,成为他终身洗不去的污点。
以刘偃的实力,何必吃相如此难看?
等天下百姓们对宦官、外戚、士人,乃至皇帝,彻底绝望的时候,再取天下,它不香吗?
等天下人哭着喊着,求刘偃取天下的时候,再来一次“武王伐纣”的史诗之战,它不美么?
如今的整个天下,已经如同一盘绝世美味被端上了桌,等着刘偃去品尝。
刘偃不着急。
至于说皇帝、宦官、外戚和士人们?还是那句话,狗改不了吃屎。
在刘偃的威压下,他们当然可以暂时痛改前非,励精图治。但是,一天可以两天可以,一两个月呢?
一年两年呢?m.
三年呢?
事实上,就是黄巾之乱平定后的第三年,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就蠢蠢欲动了。
最先忍耐不住的,就是那位天下少有的聪明人,皇帝刘宏。
当时,洛阳南宫云台发生了火灾。
最近几年,刘宏不再横征暴敛,光养西园里的几万个女人费劲,哪里拿得出一大笔钱来重修南宫啊?
于是乎,他找了张让、赵忠来商议,是不是把天下赋税,每亩加个十钱给自己修南宫。
“陛下圣明啊,您早就该下旨了。”
张让一听皇帝要加税,眼睛简直能放出光来,道:“您身为大汉天子,没有华丽庄严的宫室,何以重威?加税修宫殿,简直是天经地义!”
“可是……”刘宏装模作样地,道:“你们说,秦王那边,会不会不高兴啊?”
赵忠道:“陛下多虑了。奴婢敢保证,漫说秦王了,就是那些被收税的小民,都不可能不高兴。很简单的道理,这才多少钱啊?仅仅十文而已。拿出这么一点点钱来,孝敬君父,有什么不妥?也就是……也就是,相当于给家里的老人吃顿肉罢了。”
“说的好!赵常侍所甚是精辟啊!”
刘宏高兴地眼睛都要眯成一条缝了,连连颔首道:“百姓们孝敬老人,给家里老人吃顿肉,有什么不妥?百姓们孝敬君父,每亩地出十文钱,给朕修修宫殿,也是合情合理地嘛。这么说……朕就下旨了?”
“理应如此!”
于是乎,刘宏大笔一挥,天下每亩加税十钱。
然而,事实上,刘宏聪明绝顶,怎么可能真的不知道,虽然每亩十文的加税的确不多,但士人、豪强们都不交税的!
他们应交的那份税额,会被摊派到小民的身上。
而且,收税的小吏,还要趁机敲诈勒索!
甚至于,转运的官吏,宫内的宦官,都要在这笔意外之财上大肆分润。
自己要每亩十文钱,普通小民的付出要达到五十文以上!
不过,话说回来,刘宏聪明啊。
他觉得,就算自己每亩加税五十文钱,百姓们也是应该承担的起的。
果然,每亩加十文的赋税布置下去,天下百姓无声无息。刘宏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把修南宫的钱凑齐了。
很好,一切都在朕的掌握之中!
刘宏真是得意极了。
不得不说,世间之事,最怕的就是刘宏这种刚愎自用的聪明人了。
既然每亩田加十文税修南宫没问题,那每亩再加个十文钱的赋税给西园的女人们买点脂粉,也应该没问题吧?
再卖点官爵,也应该没问题吧?
让宦官们发点财,也完全说得过去吧?
沉重赋税、卖官鬻爵、放纵宦官、搜刮美人……一条条黄巾之乱前的恶政被刘宏重新拾起。
上梁不正下梁歪。
刘宏都如此堕落,那些宦官、外戚和士人们又能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