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张俭乘坐的四轮马车,终于到达敦煌城外。
一队甲士主动迎上前来。
为首的是两个三十来岁,身形挺拔,器宇不凡的男子。
他们深深一躬,道:“敢问是望门投止的张老先生么?后学晚辈荀彧、荀攸,在此有礼了!”
“荀彧?荀攸?”
张俭虽然这些年远避辽东,但对这荀彧和荀攸这两名士林的后起止秀,还是有所耳闻的。
荀彧未曾出仕以前,就被南阳名士何颙赞誉为“王佐之才”。
他的大侄子荀攸也不简单,年仅十三就识破盗贼,少年英雄,智计无双。
张俭还了一礼,微微颔首,道:“不错,老朽就是张俭。不知二位贤叔侄,是如何得知,老朽今日会来敦煌呢?”
荀攸道:“实不相瞒。吾叔侄二人是受秦王之命,来迎接张老先生的!”
“这么说,是秦王的什么东西二厂,得知了老朽的底细?那可是真是太好了!”m.
这些年,刘偃麾下的东西二厂声威赫赫,张俭当然有所耳闻。
他颇为兴奋道:“那就请二位贤叔侄,速速带老朽去见秦王吧!老朽有十万火急之事,要对秦王讲。”
“此事不急。”荀攸微微摇头,道:“在见秦王之前,还请张先生先参观一下敦煌书院。”
“敦煌书院?”张俭眉头微皱,道:“是类似于我大汉的太学?还是先帝所立的鸿都门学?老夫以为,不管是什么做学问的所在,都没有老朽见秦王之事重要。你们还是先带老朽面见秦王,再参观什么敦煌书院吧。”
太学乃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的大汉最高学府,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时至今日,洛阳太学生已经高达三万。
鸿都门,则是汉灵帝为了打破儒学垄断,建立的一所高等学府,教授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鸿都门学的学生毕业后高官厚禄,优秀者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封侯赐爵,威风赫赫,常年在读的学生人数过千。
本来,张俭作为士林领袖,对于类似太学、鸿都门学的所在,肯定是大感兴趣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
在张俭的想法里,敦煌书院再了不起,不过是有多少饱学宿儒,有多少优秀才子罢了。
这当然很好,也很重要。
但是,再好再重要,能和苍生的福祉相提并论吗?自己现在,根本就不想参观什么鸿都门学。
荀彧却坚决拒绝,正色道:“不好意思。实不相瞒,此事不仅是我们叔侄二人的意思,更是秦王的吩咐,请张老先生万勿推辞。”
“秦王的意思?”
既然是刘偃的意思,张俭当时就没脾气了,只得不情不愿地和荀彧和荀攸一起,参观什么敦煌书院。
不过,张俭的那点子不情不愿,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张老先生您看,这就是我敦煌学院的图书馆了。里面有秦王搜集的天下所有诸子百家的书籍,比太学、鸿都门学,还要多上几分。最关键的是,这里面的书籍,都是纸张印刷。每本书都有数百副本,敦煌书院的学子,随时可以借阅。”
“还有这事儿?”张俭望着眼前无数藏书,眼睛都舍不得离开了。
用竹简看书,和用书籍看书,可完全是两回事。
一卷厚厚的竹简才有多少信息量?几百个字,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