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五十九章丰年
唐人不惜人力、物力修筑的石道,已经开始发挥出作用了。
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面,每个月都有比上月更多的财货往来于托利亚山脉两侧。
越过山脉的损耗减少到了过去的一半,路上的时间更是大大降低。最重要的一点是,曾经联系薄弱的尼塔和布尔萨两地,如今已经开始习惯彼此一体的生活了。
尼塔粮食丰收的时候,多余的存粮不会再如同过去那样储备到西部沿岸城镇,贱价卖给共和国的商人或者城市贵族,也不会被消耗在无用的奢侈上面。这些粮食被一批批地转运到了布尔萨,用来供应粮秣匮乏的林中部族。
都护府对于道路、水渠、城镇、作坊的修筑极为阔绰,各地的城守都在埋头开拓新耕地、修缮水渠、籍册户口。尼塔地区的尚未恢复繁荣,但却已经有了新的秩序,耕地尚未恢复到尼塔全盛之时的规模,但无数的村庄却已经在各地扎下根来。
为了让尼塔地区的城镇将粮食运送到布尔萨地区,都护府将布尔萨地区每年的财货分成了一千份,其中七百份供应尼塔地区的城镇,三百份由都护府拿来贸易。
比如受降城,他们需要布尔萨地区的牲畜、硬木、皮革,要获得这些物资,他们就需要将铁器优先供应布尔萨地区的城镇。唐军对于布尔萨地区财货的控制能力正在逐渐增强,在哈桑强制推行唐钱之后,几处都护府设置的市场也成为了财货转运的枢纽。共和国的商人们不再能够直接插手布尔萨地区的贸易了,他们对都护府的厌恶日甚一日。
哈桑终于在和共和国商人的交手中逐渐占据了上风,他甚至写信给章白羽,自夸说,“钱炉一热,财货辐辏”。
这还只是唐钱初步推行之后带来的收益,就连都护府内的许多城守也很惊讶,看起来贫穷的布尔萨地区,居然会有这样多的财货。
皮革和肉食永远是尼塔地区无比欠缺的货物,布尔萨地区的居民最初经营这两项贸易的时候,都是用人力背运着这些东西。布尔萨内陆缺盐,也没有很好的鞣制皮革的工艺,许多布尔萨居民带着这些货物抵达市场的时候,肉类已经腐败、皮革也被糟蹋了,许多布尔萨牧羊人送来的羊皮竟然都一层层地烂在了一起,根本没法使用。
布尔萨地区的唐人城镇之中,最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三墙城。
三墙城跟鲁瓦城约定了“以盐、铁换肉、革”。
鲁瓦城本身并不出产盐和铁,但是他们却距离布尔萨更近,他们便从瑞德城运来盐,从受降城运来铁,就近与三墙等布尔萨城镇设集互市。
成群结队的牛、羊、猪、马越过了托利亚山脉,被驱赶到了鲁瓦城东边,鲁瓦城的盐铁财货则被打包装捆,一批批地运送到东部。在鲁瓦城东,都护府最早的‘十日集’已经不能满足()交易需求了,那处集镇开始有人常驻,随后便成为了‘常集’,也就是每天都会开放的市集。对于集市,鲁瓦城守有许多次想要划出专门的区域让它入驻,以便管理,可是这市集的发展太过迅速,以至于城守划拨的土地很快就不够用了。
三墙城的变化很惊人。
最初唐军接管三墙城的时候,这里只不过是坐落在干涸河滩上的一座孤城。
现在,三墙城却有籍册户口九百多户。城墙内的小小区域已经被错落的民居所围绕,看上去倒像是围城一般。三墙城的民居大部分都是的草屋,有许多还都是窝棚。三墙人的牲畜已经闻名尼塔,本地的一种‘三墙狗’也在西部成了稀罕货物,这是三墙城新培育的一种新的绒毛小狗,它不能猎获野物,但却能猎获少女之心,许多的唐人青年都会蹑手蹑脚地前来购买,只不过这种绒毛狗并不多,前来买的人只能提前下定钱,隔一段时间再来领走。
三墙城也是最早着手从尼塔雇佣工匠的城镇。
这些工匠都是用重金从瑞德城雇佣来的,三墙城守会优先雇佣唐人和布尔萨人工匠、其次则是安息人、最后才是诺曼人。
在城内,工匠的住宅都是城守帮助修建,不光田亩、钱粮照顾极为优厚,在城内的地位也非常高。
这工匠在三墙城外修建了一个剥皮作坊,几个月之后,这个工匠便告休返回瑞德,说是收拾一下那边的亲戚和财产,让他们搬过来。三墙城守很担心这工匠一去不回,不料一个月后,这个工匠带回了他的亲人和朋友,还带来了其他几个工匠:制皮匠、鞣皮匠,还有一个懂得制作皮子大衣的诺曼人,据说来自诺曼北部,是莱赫人带到瑞德城的,如今已是个归义人。
三墙城守看着这些工匠们,如同看着一堆会走路、会说话的宝贝,赶紧安排他们住下,并且带着他们去了三墙城的府仓。
这些皮革匠人一进入府仓就惊得合不拢嘴:三墙人囤积的皮革一捆捆地堆积如山,府仓之中恶臭不已,大部分皮革没有经过处理,都被割伤、损毁,有些长了霉斑,还有些皮子在剥下来的时候就撕坏了。
皮革匠人们如同农夫守望者田园、如同将军欣赏着佩剑,他们爬上了高高的皮革堆,捡起一面面被弄坏的皮革,不由得连连摇头,直呼可惜。
很快,在割皮作坊周围,更多的皮货作坊开始出现了。
三墙人也开始有了新的营生,除了畜牧和务农外,许多的三墙居民开始派出居民前往皮货作坊做活了。
只不过那地方的气味是在太过恶劣,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的。
三墙城能够自产皮货之后,对鲁瓦城守也变得硬气起来。
过去鲁瓦城守随意地运来几车铁锭、几十包盐,语之间,都好像是帮了三墙一个大忙,现在,如果运到三墙城的铁器质量不好、盐包里面掺了砂子,三墙城就会毫不犹豫地退回。
除了盐铁之外,三墙城还开始索求更多的货物了:鲁瓦的细布料、泽口城的蜂蜡、受降城的上好铁器、尼塔北部的优秀畜种,还有,瑞德城的一切—――从琉璃器到锅碗瓢盆、从面粉到香辛料、从细木家具到《瑞德群芳谱》,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货物,三墙人都喜欢得很。
就在布尔萨其他唐人城守都觉得布尔萨战事不会尽快结束的时候,三墙城守却已经开始着手布局了。
哈桑推行唐钱之初,其他城守都嫌哈桑碍事,他们筹集兵粮都来不及,哪有心思管这个家伙!
可是三墙城守不一样,他将三墙城内最好的一幢房舍交给了哈桑。
三墙城守用一种自己人的语气告诉哈桑,“三墙城内只有这一幢房子是用石头修成的。这里过去是诺曼人的监狱,修得很坚固,地牢也是不惜工本,用白石铺成。现在,就交给您了!”
哈桑检查了一下这幢诺曼人留下的监狱,发现果然如三墙城守所。
于是,哈桑在奏明了他的计划后,就将西部运来的唐钱全部储存在这幢监狱石屋的地牢之中,所有的门全部换新,换成了受降城运来的铁门。
哈桑这幢大屋在三墙城内很出名,人们都知道这也是官署之一,但却不清楚它究竟归谁管辖。
就是从三墙城出发,哈桑和他的食货郎属下用唐钱,将布尔萨地区的城镇一个个地纳入了都护府的贸易大区之中。
三墙城也成了食货郎推行唐钱最彻底的地方。
本地的小孩如果捡了一枚唐钱,他也不会觉得这是个项链配饰,而是会欢天喜地地拿着它去换好吃的。
这种事情看起来普通,但哈桑却很欣慰,他心里清楚等着这种场景等了多久:外圆内方的唐钱,终于被普通人当成钱币了。
唐钱外圆内方,这种新钱让布尔萨人极为不适。
包括哈桑在内,最初接受这种钱也是花了一段时间的。
一开始哈桑奉命铸造唐钱的时候,章白羽手头没有唐钱样,只能跟他描述了一番唐钱的模样。
哈桑和手下的诺曼铸币人也不清楚“浑圆外形,中间开口”的钱币是什么样子。
他们按照诺曼人的习惯,派人去偷偷窥看了一下章白羽的模样,然后回来后便雕刻最初的钱模。
奇怪的是,那些铸模师本来都是对人脸观察极为敏锐的人,结果他们回来之后却纷纷感到脑中空白,完全想不起来唐人首领的模样,最后只能按照唐人的大致模样铸造了章白羽的头像阴模。
钱币铸造完成之后,第一批有一千多枚新钱,它们很快就被送到了章白羽的手里。
章白羽当时拿起钱的时候,无比地震惊。
他看见钱币的两面都有一个唐人,与诺曼钱币上的侧脸不同,这个钱币是正脸像,但是在嘴巴上却开了一个四方口,看起来颇为狰狞。
“这是什么东西!”章白羽很生气,“谁叫你们在钱上铸头像的!”
哈桑和铸币人都很费解,不知道章白羽为何动怒,都在心中猜测。
章白羽叫他们把这批钱币销毁,改以几百年前唐国建元时的年号,这次章白羽派出了唐人的细金匠去帮忙,终于弄出了许多很好的铸模。
如今通行都护府内的唐钱,就是这些铸模铸造出来的。
至于那批被勒令销毁的唐钱,却莫名其妙地流通了出去。
在各地的唐人城镇,这都是的城守们严厉打击的‘凶货’:这不是都护府脸上的一块疤,而是在都护的脸上捅开了一个口啊!
章白羽在边境和安息人谈了十多天,终于将一半新拓领交还给了安息人。
归还给安息人的新拓领都是平原,土地比较肥沃,都护府留下的那一块,则有几处山口可供防御。
都护府和安息帝国各取所需:安息一方急需兵粮财货,并不太担心唐人进攻;唐人则不太看重财货,更倾向于占据地利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