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三十二章回家
维基利奥胸口如同炸开了一样,疼痛不已。
冰冷的雪风如同直灌喉中,从喉头一直疼到胸口。
唐人的箭从四处飞来,哒哒地扎在树干上,箭矢闪烁着白光,尖啸的破空声让所有士兵都忍不住弯腰,稍微离开林木的遮挡,就会被唐人的弓手射中。
罗斯兵被唐人的弓箭压得抬不起头来,许多人在暴怒之中离开了躲避点大喊大叫,让唐人懦夫出来决一死战。
这样做的罗斯兵,立刻就会被扎上六七枝箭,在叫骂声中死去。
林地的尽头,只能看见唐兵隐约的身影。
在雪地上,唐兵如同最为狡猾的猎人,他们尾随着乌苏拉大军的残部,但永远不会轻易前来攻击。唐兵用尽了手段,让乌苏拉大军疲惫、惊慌、受伤,但绝不给乌苏拉大军反败为胜的决战机会。
维基利奥的部队已经整编过一次了。
军官贵族的大批阵亡,让维基利奥不得不将许多还堪一战的士兵编入了乌苏拉征召兵的队列。
这种做法让军队免于溃散,但却也只是延缓了死亡。
乌苏拉征召兵大队变得臃肿起来,指挥也不再便利。
每一次命令他们列阵的时候,罗斯人、诺曼人就会常常嚷嚷,说乌苏拉人送他们去死。
只有那些跟在红披风卫队身边的外族人才会相信他们不是拿去送死的,但实际上红披风卫队指挥的士兵,承担了更多也更加惨烈的战斗。
几天没有食物了。
维基利奥的心中已经涌起了恐惧和厌倦。
不论哪一种情绪,都是维基利奥自从离开罗斯之后,就再没有经历过了的。
现在的情况比起罗斯地区还要糟糕。
在罗斯,许多波雅尔虽然仇视乌苏拉人,但只要离开了他们的领地,便能得到波雅尔敌人们的帮助。
维基利奥有好几次就在作战不利的时候,就避入了一些罗斯主教区,通过主教们的庇护,红披风总能等到援军、粮食,甚至安全地返回海边。
在都护府,维基利奥却不知道能够去寻找谁。
维基利奥终于明白了共和国为何对于都护府如此忌惮的原因:在都护府内部,并不存在一些强悍的封臣――乌苏拉收买封臣对付封君、联合封君打压封臣的手段,对于都护府完全无效。
这一次进攻都护府,对于共和国来说,绝非明智之举。
那些叫嚣进攻唐人的议会成员,多半以为都护府是一个更加富裕的罗斯而已,只要大军登陆了,总能找到不少的朋友。
可是抵达尼塔之后,非但没有唐人的领主前来约盟,甚至没有想象中的诺曼领主前来投奔的景象,就连泰尔城的乌苏拉侨民,也很少有人前来提供情报!
维基利奥只能认为,那些乌苏拉侨民已经被唐人屠杀殆尽了,不然他们不可能不来传递情报的。虽然共和国抛弃了他们,可是他们怎么也是虔诚的乌苏拉人,绝不会和异教徒沆瀣一气的。
冲出林地后,维基利奥身边只剩下了两千九百人。
虽然部下一再催促离开,但维基利奥依然选择在一处高地据守,同时将乌苏拉将军旗高高地举起。
不光是罗斯兵、诺曼兵开始扭头看着西部,就连乌苏拉征召兵都开始用埋怨的眼神看着将军,不知道将军为何要在这种危险的地方逗留。
半个小时之后,随着一阵阵喊杀的声音传出,一队诺曼兵和罗斯兵组成的大队越出了林地。
他们人数大概在七百人左右,冲出来后,他们一眼就看见了乌苏拉将军旗。
这种场面让人难以忘记,六七百归附士兵嚎啕大哭,几乎忘了阵型,立刻朝着将军旗靠拢了过来。
唐兵的弓箭从幽深的林木间射出,惊慌逃亡的归附兵们完全将后背交给了唐兵。
维基利奥能够看见,有许多士兵中箭倒地,有些人倒地后又站了起来,试图逃向乌苏拉大军,然后就被更多的箭矢射中后背。
乌苏拉大军稍稍前进,将那新突出了一部归附军纳入了阵中。
维基利奥看向林地的时候,只见到许许多多的唐兵手持着弓箭,在林地的边缘露了面,毫无畏色地看着数千大军。
出现在林地边的唐兵越来越多,他们穿着红色或者黑色的夹衣,头顶的璎珞却是一般殷红如血。
唐铠多半由甲片缀连,看上去虽然不太耀眼,但却一眼能看出很结实。
随着一声悠长的号角,唐军士兵扭头回归了林子深处,毫不迟疑。
越过了这片林地之后,再往西,就只剩下平原了。
维基利奥在尼塔地区没有呆多久,但却对这里的地形很清楚。
如果能让他回到二十天前,凭借着对唐军的了解,维基利奥一定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鲁莽的远征是不会有了,维基利奥多半会配合海军,蹂躏都护府的海岸,最终焚毁都护府的贸易中心瑞德城。
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有用了,维基利奥做好了准备,他将面对将军团和十二人委员会的一切裁决惩罚。
维基利奥并不看好格兰特将军。
维基利奥在罗斯地区作战的时候,青年格兰特还在学习贵族的‘小步舞’。
格兰特的成为将军,也更多的是执政官和将军团的妥协,而非对他才能的认可。
可是现在,维基利奥有些苦涩的想到,他并不比格兰特更加高明。
格兰特被唐军引诱进入了不利的战场,他也一样。
格兰特被击溃了,他也一样。
虽然格兰特给养更加充分、率领的士兵更多、几乎是全军覆没,但这些事情传回了乌苏拉,对于乌苏拉市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区别:两个蠢货将军,断送了上万名士兵,让异教徒的诡计得逞。
想到这里的时候,维基利奥立刻惊觉起来:看来自己的确是紧张劳累过度了,这种问题,不是一个将军应该考虑的。
他该考虑将更多的士兵带回埃辛城,以后在乌苏拉城内的纠纷,应该是政客们替他做的事情。他带回去的人越多,以后便越有优势。
可是这个念头刚刚下去,另外一个念头又冒了起来。
她听到我战败的消息,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向西!”维基利奥用尽量热情的声音呼喊着,“前方再无壁垒、前方再无唐军、前方便是埃辛城!回家吧!”
罗斯兵虚弱地举起了大斧、诺曼兵扬起了剑、乌苏拉征召兵拍打着盾牌、红披风开始列队。
乌苏拉将军旗朝着西面移走了。
林地中。
章白羽远远地看着乌苏拉大军的残部。
“都护,”阿普保忠的脖子上系着一道白布,紧紧地绕过左胸,在后背系了一个活结,这白布现在也染了血,“不追了么。”
章白羽点了点头,“乌苏拉人已成哀兵,再追不过多死唐兵。”他抬起头看了看天空,伸手摸了一下冻得干硬的树干,“天很冷,让他们先冻一冻。”
阿普保忠愣了一下,“都护,让我去追他。”
“你可以去。”章白羽说,“但你营中的兵不能再用。昨日四百多游侠儿前来,你率他们去吧。”
阿普保忠笑了一下,跨马而上,朝着后方奔驰而去。
蒯梓摇了摇头,“阿普至今行事孟浪。岂有将官抛下兵士的。”
章白羽说,“他的两个弟弟,死于红披风之手。若不让他去追,营中兵即便不谈此事,只怕他不敢回灰堡家乡了。”
蒯梓正色说,“一营都尉,自然军法在前、人情在后。”
章白羽摆了摆手,“战后再说。”
两人骑着马,朝着林后走去。
执戟郎尾随而行,两侧不时会遇到良家子出身的弓手。
早先经历过血战的良家子变得非常沉默,盘腿坐在篝火边上半天说不了几句话。
新招募来的良家子们也被战场的肃杀惊住,但却忍不住私下交头接耳,对遍地的死人不敢投眼去看。
林中兵们见到章白羽骑马穿过,便纷纷下马,在道边低头行礼;
归义兵中间,诺曼兵和布尔萨兵各有不同,诺曼兵还保留着过去轻碰一下头盔的军礼,布尔萨兵已经与唐人行礼无异;
至于营兵和郡兵,他们见到都护旗帜朝着自己飘扬而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呼喊着万岁了。
唐兵经过数天的追击,终于成功地让乌苏拉大军溃逃向了西方。
就在此时,都护却下令收兵了。
唐兵们虽然有些埋怨,可军令一出,他们依旧勒马收刀,开始扎营。
乌苏拉大军从始至终都是结阵西进,列阵之后,唐军很难将其击溃。唐兵的背后,上万民夫从各地将粮秣运送而来,几乎所有的城守都在写信向都护告急。
为了支撑唐军的行动,每座城镇刚刚积累的粮食几乎被掏尽。唐军设置在临湖城的粮仓还没有装入多少粮食,就被最早搬空了。接着是各个城镇奉命囤积的粮食,也被民夫齐齐运走。这次防御乌苏拉人的进攻,唐军几年前就开始设置寨屯起了很大的作用。民夫们可以利用这些寨子,将粮食一地一地的转运,但情况却比起进攻塞米公爵的时候要恶劣一些。
进攻塞米公爵的时候,虽然乌苏拉人处处给唐军设绊子,但在明面上面,双方依旧有贸易往来。
那个时候,海运对于唐军来说甚至是一个优势。
唐军募集起来的五花八门的小舰队,也多少缓解了运粮的压力。大军在行动的时候,只要抵达了海边,几天之内就可以得到补给。可是这一次,大海不光不能减轻运粮的压力,还成为了沿海各城的恐惧。为了应对乌苏拉人可能的海上入侵,许多城镇甚至需要留出许多部队驻守。
在塞米公爵入侵之后,唐地虽然反击成功,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不安与忧虑却成了悬顶之剑,再难从心中抹去。
在遭遇入侵之前,唐地的军民实际上总有某种幻想,那就是风雨总是吹不到自己头上的。
最开始是有安息大军,接着又有洛泰尔,在后面是与乌苏拉短暂的友好时期,即便遭遇过进攻,却也有托利亚山脉庇护。
自从离开托利亚山脉之后,庇护已经消失了。
土地越多,不怀好意的邻人也越多。
唐人对外人不抱幻想的时间可能更早,但是归义人却不一样。
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唐军任命的外族商人团,他们的商业技巧、经验很高明,但并不见得认同都护府的条例。都护府不重金银的贸易政策尤其让这些外族商人诟病。他们总觉得这是唐人的‘流寇习气’,毕竟许多安息部落在金银和财货的抉择上,一定会优先选择的财货,除非周围有稳定和平的国家,他们才会重视金银。许多珍贵的金属,在部落中也只不过会制作成装饰品。
再比如章白羽下令各地城守、军官闲暇之时必须修筑道路沟渠,甚至拿出财物奖励拓宽土地的居民,这对归义人也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这些不该是领主们应该过问的。水渠灌溉不得力的时候,自然有庄园主去头疼;商旅道路不通畅的时候,各地的商人自然会一截一截地修好道路,筑成石道网络;至于农夫拓宽土地,等他家庭人员众多,挨了饿之后自然会去开垦土地的,只要不动领主的山林沼泽,谁需要去过问呢?
归义人大多将都护府视为一个强大的邦国,但却总觉得它太过古怪,不同于他们接触过的国家。
塞米入侵后,归义人指责修筑道路的声音就消失了,没有那些道路,唐军根本来不及将士兵迅速聚集起来。
乌苏拉和都护府撕破脸后,财货平衡的贸易也让许多商人开始称赞起来,一旦大海被封锁,都护府可以拿出来的是整仓整仓的粮食、布匹、皮革、铁料、药材,而不是整箱整箱的金银币。
还有少数商人依旧在抱怨,说如果当初就和乌苏拉人统一贸易,加入乌苏拉人的贸易圈,说不定连仗都不会打,不过这种人的声音越来越虚弱了。
都护府的军民既不蠢也不健忘,吃过什么亏,就记下什么亏,下次不会再吃了。
那些总是说乌苏拉好的人,绝不再敢公开议论了。他们在各地都会遇到被乌苏拉人杀害了亲人的都护府平民。都护府还没有正式要求的时候,各地不论乡村弓社、城市卫队都开始逮捕那些‘勾结外人’的奸细。
群情激奋如此,许多都护府城镇甚至要对莱赫人下达禁足令,因为他们时常被误认为乌苏拉人,在街上走得好好的就被绑到城守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