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王国的建立 > 第五十一章 繁荣

第五十一章 繁荣(1 / 2)

 推荐阅读: 赛博朋克:传奇人生 我一个综艺咖多才多艺很合理吧? 人在死牢马甲成圣 真实世界 新婚夜!她悔婚嫁给残疾死对头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重生成首富家的团宠妹妹暖寒酥 属性无限暴涨,我横压多元 穿越七零重组家庭 反派在修罗场艰难求生[快穿]
最新网址:hbcjlp.com

<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五十一章繁荣

一千多顶圆形铁盔被整齐地摆放在临湖城内的校场上。

这些圆顶头盔的铁片极厚,比起诺曼军团士兵的铁盔还要结实,边缘按照唐人的习惯,缀上了皮甲片。

这样的头盔不光能保护头顶,也能保护脖颈四周。冬天的时候内衬兔绒,夏天的时候则可以取下绒垫。打造这种头盔的技艺,是唐人工匠吸收了诺曼头盔和安息头盔的优点之后摸索出来的,它不再如同唐地的头盔一样用许多小铁条、皮片进行拼接,而是使用几枚硕大的铁片兜成一个浑圆的帽盔。这种头盔的外形可以滑开流矢,虽然比起过去的头盔要昂贵一些,但是军器丞得到了都护的允许,可以不惜工料。

受降城派来交割头盔的士兵轻松地说起了这些头盔的来历,大铁矿。

受降城矿井下面的铁石极好,基本上不需要怎么处理。即便在矿井外面,也有许多铁矿石散布各地。

如果不是诺曼帝国持续衰落,很难想象周围的诺曼城镇为什么没有因此繁荣起来。

矿井下面的工匠有两类,一类是苦役,一般天没有亮就驱逐下井,天黑之后再接引上来,另外一类则是唐人、归义人的矿工。

受降城的士兵们说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充当苦役的健壮军俘们,干起活来还不如瘦削的唐人矿工。

唐人矿工每天下井的时间还不如苦工们长,天见亮了才下去,天没黑就上来,然后聚集到镇子里面去洗澡。澡堂过去是安息人开的,现在则是两个布尔萨人在经营。他们白天的时候都会淘换澡池中的水,在门口泼水的地方,堆起了一堆泥渣。可就是这样,每个唐人矿工采出的矿,都顶的上两个苦工们。即便派了监工去打那些苦工们的鞭子,他们也总是磨磨蹭蹭。

临湖城的唐军士兵们听说这些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在接连的战争之中,本来穷荒地区的受降城,反而因为地处内陆,又有粮食供应,成为了颇为富庶的城镇,几乎不输给栾城。

在矿井周围,专门供应矿工和铁匠几处窝棚营地已经变成了小镇。

陆陆续续奔赴而来的都护府居民,又在外围不断地修筑起了房舍。城镇中最初的娱乐只有烈酒,而且没有酒肆,一般都是托人去给受降城的酿酒人说,隔一天,才会有一些的帮工背着酒将它们送到矿井周围。为了修建矿工们的大屋,唐军征发了一批诺曼民夫前来,这些民夫最后也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当地,承担了采木人和石匠的工作。小小的采石场,修筑在矿井北部四里多的地方,最初只有一家诺曼人,后来就变成了四家。现在那里足有四十人专门采石,有手艺的石匠现在已经修起了自己的石屋,并且从滨海里面找到了妻子。在矿场周围的小镇里,已经有了食铺、酒肆,在这些地方混迹着不少唱戏人、落魄的诺曼歌手、妓女、吹笛手、吹肉笛手。

布尔萨地区的林中人向西迁徙的时候,本来被各地的城守当成一个麻烦,生怕过境。

现在,林中人却成了众城守争抢的贵宾。

所有的城守都会准备许多的粮食和大屋,让林中人迁徙的路线能够进入自己的驻地。许多林中人颇为抱怨,明明说好的只有六七天就能抵达临湖城,结果生生地走了个把月。抱怨虽然抱怨,但是人家给好吃的,又不好不吃。许多林中人就蹲在沿途的唐人城镇中,大口大口地吃着热食,发现当地的唐人城守和官员们双眼放光地看着他们。许多林中人顶不住沿途的诱惑,终于选择停下迁徙的脚步,留下来,籍名入册,成为了当地的唐民。

只有那些意志坚定之辈,才会熬过层出不穷的美食、才能抵挡住满耳吹嘘的话语、才能抵挡住城守们描绘的人间乐土诱惑,最终抵达临湖城。

这些林中人一路风尘仆仆,走到了临湖城后,入眼便是亮蓝色的湖泊,还有湖泊边洁白高耸的城墙。

敏感多情的林中人会觉得很感动,离开林中郡之后受的一切苦,都有了报酬。

这些林中人会涌出热泪,但是心中激荡却难以表达出来,只能连拍着大腿干嚎,“春申诶!春申!”

春申是林中人心中,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那里的男人都养狗,那里的女人容易骗,那里的什么都比林中郡要好,那里的道路是用石板铺成的,没有猪在其中飞驰,那里的房子是用石头修筑的,没有鸡四处拉屎。

一但又林中人喊出了‘春申诶!春申!’立刻就会引起一片林中人跟着喊‘春申诶!春申!’

负责护送的唐兵,这个时候就会大吃一惊,不知道这些林中人喊春申是什么意思。

唐兵们会厉声呵斥,“春申你们妈!真是羞死春申的先人!这是临湖城!这是都护府!”

林中人会觉得这些唐兵好不解风情,纷纷拿硕大的眼白白唐兵,然后就讪讪地抠了抠脑勺,该忙什么忙什么去了。

对林中人来说,只要抵达了布尔萨平原,那么通向临湖城的道路就是一帆风顺的。

可是路上的障碍太多了,那么多能善笑的归义女子、那么多体贴如兄长的郡兵、那么多照顾有加的城守,能够一心坚韧抵达临湖,真的不太容易。

不过许多林中人的确拥有很高的智慧:他们向西迁徙的时候,早就询问清楚了都护府的治所在什么地方。再三确认府治在临湖城,骗人是小妈养的了之后,这些林中人就再也不会考虑其他的地方了。

首善之地,即便再怎么艰难险阻,即便路上花费的时间再多,也值得跑过去。

林中人还保留着唐人西迁的记忆,他们还记得唐人是怎么在一片河滩上修建起春申城的。

当年能够修筑起春申城,现在也能修建起临湖城来。

进入城市之前,林中人首先会在城外得到劝农令的接待。

劝农令是农丞手下没有定制的官员之一。

现在都护府内的居民迁徙很频繁,今年还在耕种的居民,明年就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都护又没有禁止农人迁徙,这让城守们在劝农纳粮上非常难办。

各城的官员们已经有许多次上报临湖城,希望能够制定律法,约束流民迁徙,都护却迟迟没有答应。

各城都在指责瑞德城这样的贸易城镇,因为它将最精干健壮的居民吸走了,却不生产一颗粮食、不酿一壶酒、不纺一缕纱。

‘富瑞德,伤都护’这样的童谣也被许多不明究竟的儿童拍手欢唱,不知道是谁教的。

各城的农丞都在忙于劝农。

春申唐国也有劝农令。但是北方的劝农,大多数是在一片已经开拓好的耕地上,让劝农令推着一架犁,跟着一头牛走两步就算完事了。春申的劝农,有一种神秘意味在其中,大概就是告诉上天,我们的心意已经尽到了,希望今年丰收,您看着办。

都护府的劝农令,当然也很羡慕他们在北部的同僚,只不过他们要是敢那样做做样子,估计会被桀骜不驯的农夫揍一顿,回到城内非但得不到体恤,立刻就会被长史免职。

都护府的劝农令如同一个小媳妇一样,坐在一众虎视眈眈的农人之中,告诉他们,本城是有粮种供应的,肥田两年不纳粮,但丝帛盐茶之属,只能用粮食来买,薄田五年不纳粮,余粮由都护府收买。此外耕牛可以借,农具可以借,水渠只要出力,一定会修到各家田边,田碑界由都护府勘定,各给契约。

临湖城不同于其他城镇,不是来了就可以籍名入册。林中人听说在临湖城籍册,需要‘有恒产’。

所谓的恒产,主要是指开耕一片地至‘三熟’,三次纳粮之后即可籍册,从此为临湖之民。

主要是因为之前临湖城有太多的诺曼归义人已经分好了土地,一开战却又涌入西部领地,这让农丞大为光火。尤其是那些归义人现在又开始返回家乡,发现田亩已经被分给了新来的林中人,就开始聚众闹事。为了杜绝这样的麻烦,临湖城周围已经颁布了律法,土地耕种三熟之后,自动归属耕种之人。返乡之民不得索要,但可以申请粮种、耕牛,在都护府的帮助下开荒。

当然,进入临湖城也可以,但却遵从都护府的安排,进入工坊之中为工。

在瑞德城,自营生意乃至混迹城内做闲工的人已经出现。但在临湖城,还是按照唐军的惯例,新城之内不允许有闲人。敢不事生产的人,很有可能莫名其妙吃一个‘恶少年’的名头,被迁到别处去。

进入了临湖城的林中人普遍觉得都护府‘规矩大,活计重’,当然,因为城内粮布宽裕,又极有盼头,林中人也大多愿意留下来。

在城内获得籍册则比城外要快得多,做工满一年,就能在甲正的保荐下籍册,成为的临湖人。

临湖城内,最早恢复的设施倒是诺曼人留下来的水渠。

地上的水渠其实很好修复,清理了淤积的沙木泥石后,就能引入北部山中的水。

水渠足有六里之长,铺石的部分就有两里。清理起来极为耗费功力,几次有林中学者指责都护‘空耗国帑’,放着就近的湖泊不用,反倒要引那南郡河的水。

只不过水渠修筑好后,不光是临湖城用水极为便利,临湖城外的平原之中,灌溉水渠也顺势修筑而成。

在尼塔行省衰败了几十年后,清凉鸣溅的尼塔河水,再次被人为地引导南下,开始浇灌富饶的绿色平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