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觉得这种做法不对,但却需要仔细留意,防止这种事情做过头激起民变。
在都护府取得越来越多的胜利时,章白羽对于都护府的主张也不再隐藏:都护府是唐人的都护府,是归义人的都护府,绝非人皆可来、来而不亲者的都护府。
在《沛人书》里面,沛使介绍的诸侯兴衰之事。
旁人多半被其中的战争吸引,章白羽则主要关注的是诸侯国对于土、番人的态度。
兰国重土人,最终酿成国变,这和故土唐国很相似。
沛、宁等国,最早不过数县之地,又因奉行‘中土昭烈’之策,立国无比艰难。
但立国之后,反而后劲愈烈。
钱樵记录了一件事情,让章白羽极为在意,那就是沛王每年会拿出私库的钱帛,在沛国各郡资助土人、番人、迦毒人的孩子,让他们发蒙入学。
外人习得唐话之后,一旦考绩通过,便可立享赋税减免。
本来不对他们出售的地产、田园、山泽,也尽数对其敞开大门,当然,矿山依旧只能沛人插手,就连诸侯与周人都不行。
沛人在这方面做得炉火纯青。
他们甚至有一个年谱,专门估算外人多少年可以‘变为’沛人。
根据钱樵的记录:“外人三十以上入沛者,终生难改其俗;二十以上入沛者,若与沛人婚姻,归明为沛,或可期;童蒙入沛者,资其入塾,待以国人之礼,从沛必矣。”
章白羽猜的没错。
各国诸侯或早或晚,都曾遇到过与都护府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外族人。
沛国之内,如今自认为沛人的占据了大半。
芳国更加极端。
从立国开始,不自认芳人、唐人、周人、诸侯之人者,或者逐入深山、或者屠戮殆尽、或者不许婚配、或者强制女子嫁于芳人、或者将土人驱逐到其他诸侯国。
到了今天,芳国之内,俨然一副海外中土的模样。
让诸侯国不齿的是,芳国杀了一百多年土人,等到芳人占据绝大多数之后,便开始说什么‘天生万民,不论唐番,皆我赤子。诸国多行不义,压迫土番,天必咎之’—――经常用诸侯压榨土人为理由,去敲打兰国一系的小国。
沛国自然乐意见到兰国一系的诸侯吃瘪,但钱樵在《沛人书》里面,还是忍不住揶揄芳国稍稍有那么一丝无耻。
可以想象,若是未来芳国和沛国闹翻。
恐怕芳国会用沾满了土人血的剑指着沛国,眼眶泛红地指着沛国,“你们竟然压榨土人,中土赤子仁德,你们怎么忍得下心!”
诸侯国对于芳国的行不一,时常如同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诸侯国不比芳国。
芳国土地最为肥沃,多为平原。
诸皇子出海的时候,皇子田芳在离开唐土的时候,竟然想办法搬走了半镇之军。
在军力上,芳国从一开始就冠绝诸侯。对于土人那些酋邦,更是杀鸡只用牛刀。正因为如此,芳国招揽移民最为便利,清理土人也最为果断。
曾有五十年的时间,三代芳王都遵循了一个法令,名为‘屠徙令’。
这个法令并未写入《芳国律》,而更像是一个指导手札:它教芳人如何识别土人,并且告诉他们,屠戮这种手段并非不能用,但是不划算。最划算的是杀怕了土人,让他们自己放弃肥沃的土地,逃入穷乡僻壤之中。这样一来,芳人占据富饶之地、子孙繁庶,土人地薄物匮、民众日少,不屠而收屠戮之功。
这样冷冰冰的法令,章白羽可以理解,但依然免不了惊出了一身冷汗。
从沛使钱樵的记录中,很能嗅到血味。
芳国已经解决完了的问题,对于都护府来说,还没有开头。
章白羽一直很想从诸侯国中找出一个与自家很像的例子,看来看去,也只有平国比较相似。
平国在诸侯之中以隐士之国闻名,重视教化则独步诸侯前列。
就连钱樵也承认,平国的大学者,即便是去了周国,也会受到礼遇。
当然这只是表面。在背后,则是平国极为重视教化。
沛国只是君王本人资助土人孩子开蒙,平国从一开始,就年年拿出一成的岁入在全国修建乡学。
这个乡学与中土不同,它分为两阶,蒙学和长学。
所有的平国子弟,不论唐番强制入学开蒙,不从之家十倍其赋—――也就是不从平国教化,一年之内肯定让你家破产。
这倒是平国这个彬彬有礼的国家少有的严政。
执行此令三十年后,平国就出现了可以游学各国、开塾讲义的土人学者。
就连诸侯国中很有名望的学者们,也不免感叹青出于蓝。
诸侯国中,最歧视土人的芳国,听说一个土人来自平国的话,也会以礼相待。
这之后,平国两次改制乡学体系。
第一次将乡学改为五阶,蒙、发、成、明、长。后来国中皆不便,遂废成学、明学,只留蒙学、发学、长学。这之后,又开国子学。其中的学子已经不再专门学习一行一业、一书一经了。
平国国君将全国最聪明的年轻人放在了一起,派去最好的先生、学者,任由学子们自行研学。
国子学的学子们颇多放(无fu(谐中谐)ck说)浪形骸之处,又极为狂逆。
很有趣的时候,平国学子们因为急于成名,竟然掀起了一股释经的热潮:他们开始重新解释古代的经典,然后偷偷地加进自己的想法,如果找不到援引,他们就会在文尾用一行小字悄悄注明‘概心证尔’—――‘我心里猜测大概是这么一回事’。
这种心证学派引起了诸多老夫子极大的反感。
尤其在周朝,诸多学者夫子对此恨得咬牙切齿。
与平国心证学派相呼应,在周朝诞生了一个尚古学派。不过很快就分崩离析,因为老夫子们彼此也不能统一意见。
尚古学派碎成一地后,其中一支崛起了,并且吸引了许多周朝的年轻士子加入,这个学派被诸侯称为‘鸿城派’。
与心证派针锋相对,鸿城派极为重视考据,除非史有所载、载有所依,不然就会被他们驳斥为妄作、伪作、托古之作。
两个学派彼此看不上眼、彼此拆台、彼此憎恶,结果斗了几十年,反而越斗越缠绵、越斗越有共识。
最后历史上一些托古的伪书,被平国学者所接受,平国学者一些符合今世的‘释经’,也被周朝接受。
周朝皇帝甚至还邀请了平国国子学的学长去周朝讲学。
从那之后,周朝也学着平国,在京畿改革了乡学,并且聚揽人才,在京城创办了一所新学校,周人称之为大学。
周朝与诸侯的对垒依然壁垒森严,但在学派问题上,分野却变得更加琐碎和复杂。
让章白羽看后最为心动的一点就是,周朝和诸侯,虽然敌对依旧,但却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诸夏之邦,属于同一个天下。
这让章白羽不由得感叹中土的变化何其精彩,畅想都护府有朝一日,是否也能融入这天下之中?在这天下,都护府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感叹归感叹,都护府至今四地紧急。
临湖城。
章白羽听见有风在天空吹动,吹着树梢,打着屋脊。
都护府内院已经改为唐式建筑,新瓦密铺、青墙合树。
细娘前几日不知从哪弄来两口大唐缸,在里面养了几头肥大的金鱼。那金鱼是列加斯千里迢迢送来的礼物。列加斯来信说,安息贵人喜爱中土之物,中土沙阿沙十多年前曾派了一个使团前往安息,赠送给了沙阿沙一百多件礼物,其中就有这些金鱼,如今它们已在安息的皇家花园之中存活繁育开来。
那些中土派来的周人仆从,至今看着这些金鱼都会堕泪,说想念故国。
章白羽很好奇。
这列加斯为何要跟我说故国之思?他想当归义人不成。
军报陆续传来,备官们会处理一部分普通的报告,章白羽则会处理一些紧要的呈报。
“棠城学者```禁海三十里,可保海疆无忧。海贸使人敛聚、不尚农耕,可罢海市,此万世之基```――批:不准。”
“埃辛城```城外筑九寨,唐人、归义人三寨,诺曼人六寨,各寨互保。皆请郡兵护卫。—――批:先保唐、归义寨,视远近保诺曼寨。”
“昭城守石越筑‘昭女台’,亲率两千男女祭天告神,祈求战事顺遂。又占卜,得‘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大利中国’云云—――批:罢石越昭城城守之职,即日赴临湖,敢尔稍留!”
至今有许多林中学者指责都护府重视海贸。说财货输出换来了金银,百姓拿了金银,货物却实打实的少了,岂不等于蒙受重税?天天建议海禁,连许多内陆的城守也跟着掺和。
城守们又经常询问都护的意思,是不是可以通行军令,先保唐人、归义人?他们总是担心会被人指责败坏都护府的《约法》、声誉、美名。
至于石越搞得那个郊祭,章白羽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祈求上天,就能打胜仗么!
回复了一份份各城呈报后,章白羽看了看北方。
不知阿兄此时在做什么呢?
逸郎从小不习笔墨文书,如今唐地又是乱做一片,恐怕军情少不得。
恐怕这个时候,阿兄也是焦头烂额吧。
章白羽轻轻地笑了起来。
还在找王国的建立免费小说?
网上直接搜索20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精彩!
(王国的建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
</ahref></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