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五十六章破晓
一批批的使者从临湖出发,前往都护府的各个城镇。
这次的使者旗杖之盛大,远超以往各次。
使者之中,正使多半是都护的亲从官,副使则是来自长史府的备官。
早在使者出发之前,都护府的营都尉、郡守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
怀远都尉阿普保忠和新林都尉熊灵均最早发回了禀报:愿为都护驱驰,倡义全唐。
陆陆续续之间,宣武郡、古河郡、瑞德城守都发来了同样的禀报。
各郡的郡守有了准备后,使者开始传文各地。
都护府内,不论文武官员,只要在都护府之中任有职分,都需要前往使者处听喻。使者会逐一地念出函文的内容。
“唐国西迁以来,灭国无数,何以姜氏篡田之后,唐国国运衰颓?”
“田氏攻伐罗斯之北,时任国宰姜氏,为何屡屡自断粮路、拖延援军,致使唐军尽没?”
“诺曼伐唐,各郡自保不救。大族窃夺国柄,祸由谁起?”
“唐地覆灭。大将军举义军杀贼,后为姜氏所害。孰忠孰奸?孰为国士?孰为毁国之贼?”
“今乌苏拉遣使来议和,索要春申故都,意使我唐国屈为属国。应如何回应?”
使者们的告喻,更像是一连串的问题。
唐人城守们听说这些事情之后,必须尽快给出回答。
城守只要不愚昧透顶,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城守之后,各地的备官、亲从官、骑帐官、游侠长,都需要回答这些问题。
临湖城的使者们,正在对都护府的官员们进行‘营训’。
一份份奏报被使者们如实地誊抄,分封两匣送回了临湖城。
长史府大部分的官吏依旧在为整理唐律而头疼,部分官员则被抽调出来,与学者们仔细地阅览都护府各地的官员、军人们的录辞。
章白羽闲坐在都护府内院之中,但心头却有阴霾笼罩。
就连韩云,如今也变得乖巧了许多。
她看出来了丈夫的忧虑,便暂时放下了一些芥蒂,终日陪伴在章白羽的身边,陪他随意地说着话。
“你有什么好烦的,”韩云听说了事情的始末后,不由得感叹,“那么多人,都是跟着你从苏培科一路走过来的,你还担心什么呢?”
章白羽摇了摇头,“云娘听过东土故国读书人的事情。他们学了许多年,一旦考起来,谁能放下心来?”
“你算什么读书人,”韩云笑着说,“读书人都是风度翩翩,受闺中女子喜爱的。”
“读书就读书,和样貌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韩云说,“若是天下太平,长成你这样的,除了读书真的没有别的办法。若是王郎则不同,即便不读书,还可以找个好丈人么。”
“他现在的丈人也不错。”
“嗯,种土茶的。”
“种土茶的怎么了,生下的儿女勤快,能养活就行。”
“诶,说起那家儿女,我又想起章郎官了。他若在,今天也多个放心的人。”
“啧,刚才是谁说不用烦心的?现在又分起了自家人不自家人。”
韩云和章白羽坐在一起谈着天,的确让章白羽心头的忧虑少了许多。
章白羽反躬自省,仗剑起于荒岛,连年奋战,追随都护府的诸人在这些年里可说是日夜惊惶。
最近两年情势好一些,却也是诸事繁冗,不得休息。
面对外族之贼,章白羽已经毫不忧惧,他知道一旦都护府的旗帜举起,并没有无法击败之贼。
在苏培科的海岸上,唐军曾经仓皇逃窜;
在布尔萨的平原上,唐军曾忍辱负重;
在托利亚山脉上,唐军不得不一手持剑,一手扶犁。
唐军有许许多多的敌人,如今大多已经化为灰尘,随风而散。
那么,故土之贼呢?
都护府起兵自保,以唐人的身份凝聚起来,又以公道的统治招揽各族,终于有了立足之地。
可是对于一个个唐人来说,他们究竟会如何面对统治唐人近百年的姜氏?
他们是否会清晰地辨别两个唐国的不同?
他们是否能追随都护府,北上建立崭新的唐国呢?
身为都护以来,章白羽越来越明白,凡事不可想当然,而凡事多半事与愿违。
章白羽抬头看了看明亮的天空,感觉有些燥热。
“如今会如何呢?”
都护内院。
章白羽每次回来,都会察觉到不同。
院子规模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内饰却修筑的更加精美舒适。
这些屋舍之中,在冬日时甚至有暖和的地流涌动。
章白羽有好几次赤脚起床,踩踏在地板上,竟能察觉到温热的感觉传来。
章白羽不知道匠人们是何时修筑的这些输送热水的陶管的。
内院的诸般家具摆设,也是先变得奢侈,后来又变得朴素华贵。
章白羽有时候忍不住想要揶揄韩云,想夸夸她的品味正在提升。
韩云如今很喜欢邀来都护府官员的妻室前往都护府内院,其中还有一些章白羽想不到的客人:比如布尔萨王后、比如塞米公爵的夫人、比如河儿汗的遗孀。
都护将这些男人逐一打败,都护夫人却在和他们的妻子结识。
不过章白羽并不太在乎这些女人,反正韩云很少会插手都护府的政务,如今更是闭门不出。
章白羽还记得,在灰堡的时候,新林郡尉穆拉迪曾给韩云送过精美弓箭。林中学者因为那件事情把韩云说哭了。从那之后,韩云就和大多数都护府的官员保持了距离。
章白羽觉得这种新的身份,韩云未必真的喜欢。
韩云和章白羽在一起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从苏培科到临湖城之间的那几年。
韩云总是有许多故事可以说。
到了临湖城后,韩云能和章白羽说起的,就是她最近又从灰堡那里收到了几部译书,又知道了哪些事情。
有个诺曼印刷工攒足了钱,在灰堡开了一家印书局,结果几个月就关了张。
那个诺曼人又找来不少唐人凑钱,重新将印书局开张,取名为‘韩夫人印书局’。
灰堡守命令那个诺曼人改名字。
诺曼人就给临湖城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助。
韩云给灰堡守说:“把‘韩’字去掉,就不要为难他了。”
灰堡的‘夫人印书局’终于开张。
那个印书局不愁刻字工,因为灰堡在都护府文风最盛,识字者很好找,工钱也不高。
灰堡地区的烧造业很发达,烧纸字模也找得到工匠。
灰堡每个月又有大量书籍被誊抄出来,所以总是有好故事可以印刷。
夫人印书局的社首留下一份笔记:“灰堡虽然是一座城堡,但实际上,它是唐人的一所大学。在这里有许多学者,只是很奇怪的是,他们并不研究神学,平时也不怎么授课。那些学者非常幸运,大公夫人出资让他们在此地研学。大公夫人是一个很开明的女人,可以比得上埃兰王国最贤明的女王。夫人资助了许多学者,并且亲自翻译了几部新思潮的书籍。有几部乌苏拉流传过来的书籍,在诺曼帝国是禁书,在灰堡,它们却被翻译成了几种文字。”
“都护府甚至出资资助了一个莱赫书商,让他从西部各国购来大批的书籍:神学书籍、地理书籍、法律书籍,当然,还有一些乌苏拉的艳(fine)情书籍。最近我印制的有两本,尼克罗先生的《论君主》,还有阿利盖利的《圣洁喜剧》。尼克罗先生和阿利盖利先生的书籍在乌苏拉无人问津,却被都护府的书商资助出版。两位先生非常感激,便将书稿原件寄到了教皇国的那位书商手中,委托他把稿件送来都护府。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都护府资助书商,说来奇怪,这件事情竟然是归义司的石越阁下主持的。他给了那位书商许多钱,让他专门去乌苏拉资助那些默默无闻的作者们。我不知道石越大人是怎么知道那些作者的,看起来石越大人虽然公务繁忙,却是一位了解西方的长者。《论君主》和《圣洁喜剧》出版时,我曾给石越大人写信,希望他来写序,结果石越大人拒绝了我。我能理解石越大人,《论君主》至今只刊印了一百多本,都护府的官员还在将它译为唐文,能否在都护府再版是未知的。《圣洁喜剧》则太有宗教意味,大公本人极度厌恶教会,这本书恐怕也是前程惨淡。石越大人莫非和尼克罗或者阿利盖利有私交?他难道是出于友情而不是欣赏才资助他们的?谁知道呢。”
在灰堡,除了夫人印书局之外,还有几处印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