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的粮草供应不上,武器供应不足,药品也有所短缺,就连该来驰援的军队,也迟迟不见踪影。
他们陷入了绝境。
若当时,谢家跟靖羽军选择后退,去到辽北之后的关卡,与关卡内的将士们汇合,完全可以阻挡辽军继续进攻。
但这样一来,辽北的百姓们就会死在敌军的铁蹄之下,属于大靖的辽北,就会成为敌军的土地
。
换做旁人,或许甘愿留下千古骂名,也想要保命。
可无论谢家人还是靖羽军,都有着自己的风骨,他们守卫了辽北,就是守护了自己的家人,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退!
书稿到此,又多了一些标注,指明了当年刻意阻碍粮草、武器以及药品押送之人,分别都是谁。
冯家跟李家的家徽,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谢雁归忽然皱起眉来,因为在这一页之后,书稿上的字体有了变化,不再是鬼画符那般,而是工工整整的。
最下方有一行小字标注:得师姐书信,受委托赶到辽北边关,代替她记录,直至大战最后。
师姐嘱托,将书稿以及收集到的物证存于匣中,托付师父保管。
以此页为起始。
谢雁归的视线回到这一页的最上方,她心头的那股郁气再次凝结,喉间的腥甜气息也变得更重。
看过手稿的她清楚地知道,至此便是大战开始,所以早就预知了一切的娘亲,在不可挽回的绝望之中,只能采用如此方式,留存一切。
后面的事情,书稿上是这样记载的。
没有支援,缺少粮草、武器以及药品,谢家夫妇携四子以计困住敌军数万。
为防止敌军破城,谢家人与靖羽军只携带些许口粮,将其余粮食留给城中百姓,以破釜沉舟之势出城迎敌。
我站在城墙之后,将此情景铭刻脑海之中,我看到靖羽军接连倒下,看到谢家的盛世康安倒下却又站起。
我听到城外刀剑相撞的声音,听到武器刺/入/身体的动静。
这场仗打了几天几夜。
靖羽军之英勇,吓破了辽人的胆,辽人的残兵在新一天的破晓之时落荒而逃。
城外安静下来,陆续有百姓来到城墙上,探头向下看去。
朝阳初升之际,城外尸横遍野,谢氏夫妇相互扶着正站在城外的护城河前,向远方眺望。
辽军退去,百姓们欢呼着,敲锣打鼓地开启城门,想要迎接谢家人跟靖羽军回城——
我随同人群来到师姐跟谢家军面前,他们满是血污的脸上停留着欣慰的笑容,竟早已死去多时。
那如山一般的尸骸中,百姓们找到了师姐的四个儿子,他们的身上无一处完好,手中仍紧握着兵器。
十万靖羽军,魂归辽北。
我听着百姓们的嚎啕大哭,也跟着落下泪来,与他们一起为师姐一家以及靖羽军收尸。
驰援的军队珊珊而来。
明德三年,我携师姐亲笔所书与我之后记录回山,至此,世间再无靖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