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也不清楚他们要在地窖里待多久,至少要待到日本鬼子彻底离开金陵。
至于外界现在是什么情况,他也不得而知。
那群女学生有没有把金陵城内发生的事情向外界宣扬,外界的人有没有相信他们说的话。
这些都不得而知。
日军屠城,这对于外面的人而言,太过于匪夷所思。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法越来越完善,在欧洲奉行绅士主义,严格遵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
所以,在欧洲人眼中,屠城是不会发生的。
对于中国媒体传闻的日军在金陵城内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很多外国人根本不相信。
他们可能忘记自己根本不把非洲的人当人了。
尤其是美国大肆屠杀印第安人。
日军一边屠杀金陵城内手无寸铁的平民,一边开始销毁证据。
现在,夏远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外界力量的干涉,提前把日本军在金陵城内的所作所为曝光出来,但是金陵城内发生的事情,究竟会不会得到外界的干预,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等待。
可每一次的等待,都伴随着大量金陵百姓的死亡,夏远所有的方法都已经采用上。
这场灾难无法避免,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过于薄弱。
十二月中旬,白天气温也有零下,即便是出着太阳,却像是一个巨大的电灯泡,悬挂在天上,只会散发光芒,却不能带给大地温暖。
夏远站在二楼,向远处眺望,日军的卡车穿行在街道上,沿途设有哨卡,会对路过的车辆进行检查。
教堂的保存尚且完整,周围一片废墟。
日军已经深入金陵城内,屠杀、掠夺、纵火,金陵城内大片建筑被烈火笼罩,化作一片废墟。
好在教堂位置比较偏僻,加上周围的房屋早早的在日军空袭中变成一片废墟,这片区域日军很少来光顾,只有沿途的日军会在晚上的时候,选择在教堂驻扎。
不过教堂里没有什么东西,加之位置偏僻,不适合作为驻地使用,大都第二天一早便离开。
教堂的确算是不可多得的安全区。
至少在夏远看来,如果没有意外,至少能够躲避到金陵大屠杀结束。
地窖里拥有足够两人吃的食物,他每次外出,都带回来大量的罐头和日军的行军水壶,储存的水也足够两个人使用。
地窖里足够温暖,又有不少的木架子床,以前的神父是把地窖当做一个防空避难所的规格来打造,夏远带回来不少被褥和军大衣,完全不会感到寒冷。
可以说,地窖是足够安全、温暖的。
周晓丽把地窖打扫的干净,被褥整理的齐全,罐头和水分类整理,是夏远坚实的后盾。
白天没什么事情要做,夏远站在二楼窗口,观察完以后,便回到地窖。
子弹和手榴弹数量不少,都是他这几晚夜间行动,夜袭日本鬼子争取来的,不需要为弹药发愁。
夏远躺在床上,没什么事情做,很快就睡着。
周晓丽拿着一本书坐在门口看。
教堂空荡,不透阳光,风吹进来,愈发寒冷。
到了傍晚,又有人靠近教堂,脚步声比较凌乱,带着粗重的呼吸。
“这里没有日本鬼子,快把小泉他们叫进来,我看看厨房有没有吃的。”
“哎。”
听到外边的动静,周晓丽把书本合上,瞪大眼睛,透过地窖入口的缝隙向外边张望。
看不到人影,却能够听到声音,是中国人。
周晓丽把夏远叫醒,两人蹲在入口。
夏远发挥着听声辨位的优势,倾听着从外界传递回来的声音,压低声音道:“外边有四个人,其中一个人的呼吸有些微弱。”
由于教堂里足够安静,加上厨房空间比较密闭,他的听声辨位能够发挥到最大作用。
“小心点,把他放下来。”说话的声音大概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叹息的说:“这伤太重了,唉。”
“都怪我,如果不是我坚持要去,韩洋就不会被日本鬼子打伤了,都怪我。”一个女生抽泣的说道。
“小娟,你也别自责,这件事情本身的错不在你,日本人对周围搜索的那么严格,好多藏在地窖里的人都被找出来,咱们要是不出去,迟早也会被日本人找到,到时候我们一个都跑不掉。”
有人安慰她,声音距离厨房较远,大概在门口的位置,估计是盯梢的。
还有一道虚弱的男声:“小娟,你别难过,我还能撑着。”
“呜呜呜。”叫小娟的姑娘抽泣着。
周晓丽抓着陆瑾的衣角,问他:“远哥,这外面是啥情况,有人受伤了吗?”
夏远点头,拔掉门闩,说道:“地窖里足够安全,先把他们接进来。”
“好,远哥,我听你的。”周晓丽抓紧手掌。
地窖入口的地板忽然被掀开,躺在地上的韩洋瞥见,瞪大眼睛,发出一声:“有人!”
中年男人赶紧把小娟和韩洋护在身后,大呵一声:“谁!”
门口盯梢的人也跑过来,手里抓着一把菜刀,死死地盯着从地窖里跑出来的夏远。
见夏远是从桌子底下钻出来,他们的表情一松,日本鬼子是不会从地下钻出来的。
中年男人问:“中国人?”
夏远扫过几人,点头:“你们是逃过的?”
中年男人点头:“从日本鬼子追杀下逃出来的,小兄弟,你这里有没有药品。”
“有,你们先把他抬进来吧。”夏远夜袭日本鬼子驻地的时候,不光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还包括药品、烟酒这些东西。
“快,阿力,跟我一起把韩洋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