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药王 秦川算出灵吉菩萨寂灭时,保安堂外,走来一个僧人。 身着黑色袈裟,手持黑色的飞龙杖,身上魔意森森,却可以由衷体会其身上有磅礴佛性存在。 “小僧灵吉见过玉宸道君。”黑袈裟随着僧人见礼,摇曳摆动,有种说不出的魔性,透出天魔般的自在、空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一僧涅,一僧出。有意思。”秦川立时明了,灵吉菩萨寂灭,便随之出了一尊魔菩萨。 这是黄风怪,又非是黄风怪。 但他法眼看到的确实是一个黄鼠披着黑色锦斓袈裟。 他取出一个玉壶,恭敬递上。 “十枚人参果,一枚不少。”黄风怪取代灵吉菩萨,成了魔灵吉。依旧前来送上人参果。 “但是来迟了。”秦川对此,只是垂眸,轻声说了一句。 随即拂袖。 恰逢大日升到正午十分,艳阳高照。 汹汹太阳真火,似是听了秦川这一袖的指挥,化为火龙。 轰! 一道太阳火龙自虚空落下,转瞬间淹没魔灵吉。 点燃了他身上的磅礴佛性。 灵吉虽然寂灭,但灵吉的佛性依旧没有和黄风怪的魔性完全融合,秦川法眼之下,看出这破绽。 太阳真火点燃佛性。 如同点燃稻草,霎时间起了熊熊大火。 将魔灵吉吞没。 以太阳真火点燃佛性,更引动了佛门大日如来的佛意。 魔灵吉惨嚎一声。 旋即在原地化为劫灰。 如此轻描淡写,根本看不出秦川用出什么厉害手段。 只有真正的大能才看得出来,其中展示了玉宸道君多么可怕的洞察力,谁能保证自身的法,真正圆融无碍呢? 若被玉宸道君看到破绽,他就能抓住破绽。 秦川没有丝毫欣喜,使用这太阳火龙,耗费了他上次从雷劫收集的劫气,好在又从魔灵吉这里得到补充。 而且只是将对方魔菩萨化身寂灭,那黄风怪的真灵显然是寄托了魔佛,除非秦川杀死魔佛,否则黄风怪也是不会死的。 对方来送人参果,既有魔佛示好之意,也是想试探玉宸道君。 “无聊。”秦川吐槽一句。 以他如今万劫不磨的特征,就是灵山世尊亲至,又能试探出什么呢? 当秦川察觉到魔灵吉的佛性和魔意时,就知道灵山其实自顾不暇了。西游?魔佛? 秦川结合前世的种种见闻,加上太易经对天机的推演。 大致把握了未来的脉络。 清风童子、钟离权、魔灵吉三个他目前接触的人,分别代表三个劫数。清风童子是西游劫数,钟离权是东游劫数,魔灵吉是魔佛之难,无法无天。 而他作为玉宸道君,上清七十二化之一,修劫灭,主杀伐。 上清劫灭。 最终一切劫数都归于他。 大体主线是如此的。 只是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何须有太多算计。 秦川一剑挑破玉壶,十枚人参果,一一在列,身上有魔意森森,青玄剑一剑化十,以入微之法,将其中魔性一一根除。 开业不久的保安堂,很快就倒闭了。 秦川以青玄剑,斩断近来缠身的因果线,变得愈发平常起来。 他离开保安堂,就在长安城里闲逛。 盛唐的繁华,刚刚拉开序幕。 一晃就到了贞观四年。 … … 贞观四年,三月十五日,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活捉颉利可汗,献到京师。二十九日,李世民向太庙报告俘虏了颉利可汗。夏四月二日,驾到顺天门,军官捉住颉利来献捷。自此西北蕃邦都请求奉给李世民尊号为“天可汗”,于是李世民降下玺书封立他们的君长。 从渭水之盟,到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只用了四年时间。 成为“天可汗”后,李世民如释重负。 “建成、元吉,看到了吗,这残破的天下只有让我来收拾。”李世民四年来,几乎将所有空闲的时间,都用在国事上。 昔年马背上的皇帝,此刻也身上长出许多赘肉。 遥想当年虎牢关时,带着尉迟敬德探窦建德的大营,已经过去了十年,如今回想,恍如隔世。 贞观皇帝和秦王,成了两个不再交集的人生。 长孙皇后来到李世民身边,给他送上一碗羹汤,李世民没有喝,大功大业是最好的补药,让他无时无刻充满着惊人的精力,仿佛永不疲惫。 突厥经此一役,再不足以威胁唐朝的统治。 外王而内圣。 李世民清楚,真正休养生息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是对外的扩张依旧不能止步。 他要将汉文汉武的功业集于一身,才真正当得起千古一帝,让世人清楚,玄武门之变,他做得有多么正确。 另一方面,李世民同样是一个情感充沛的人。他见长孙皇后到来,问:“上次孙真人给杜克明看病之后,可见得有好转?” 孙真人便是药王孙思邈。 杜克明是房谋杜断的杜如晦,字克明。 “孙真人说他的病需要静养,再不能操劳国事。” 李世民想到自己这位心腹,多少大事,都是房玄龄提出,他当机决断。而这决断的背后,则是无数日夜,披肝沥胆地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断之一字,何其难也。 其背后背负的责任和使命,让杜如晦不敢出任何差错。 偏偏还要装作成竹在胸的样子。 他体谅杜如晦的艰难,在其生病后,从全国各地寻访名医,终于请到一向云游四海,踪迹缥缈的孙思邈。 既然孙思邈这样说,李世民再不肯劳累杜如晦。 一想到杜如晦缠绵病榻,李世民都忍不住想落泪。(李世民爱哭的史料很多,比如高士廉去世时,就想去哭灵,被劝止后,回到东苑望南痛哭。杜如晦死后,李世民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金带,就马上想起了杜如晦,哭了起来,又赐了一条黄金带,让房玄龄带到杜如晦的灵房……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历史上像他这样感情充沛却又立下很大功业的皇帝,确实很罕见。) 他想到杜如晦,就想出宫去看看。 … … 杜如晦府内。 孙思邈与一个道人在别院里闲坐。 “道兄所言,大医精诚,实在是说到了我医家的精辟。”他叹了口气,“医者不以道长生,只愿医这人间疾苦,便是我医家的圣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