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百姓彼此迎来初次和睦相处,为后面的一体化做下铺垫。
经过大半个月的招人,图纸也下发至各地官员手上,按照标准以及朝廷特地派指挥人才过去,挖掘灵渠工程正式开始。
这次朝廷采取分段处理,按照标准朝两边开挖,最后和其他地段联通。
事情进展异常顺利,途中并未发生大摩擦,各地都做各地自己的事,井然有序。
这一条运河,很大很长,在众志成城之下,慢慢显行。
随着开挖灵渠,大道也开始修建。
大道的修建并未对外招人,而是由工部联合科学院的人,进行修建。
这做法,或许会引起百姓意见,但赵宣想要的是侧面告诉百姓一个事实,跟着官府走,则大道宽阔,用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朝廷大怀抱,跟着朝廷一起充实相关工作。
至于通往镇江的大道,多久才能开通,赵宣并不敢保证,保守估计得一年往上。
所以在保证质量上,他不会对大道过多干涉,甚至还想是否要承包些给民间,将市场开放化。
现在动大陆已经一统,他接下来的目标和计划是改善民生,带领百姓蒸蒸日上,成为有见识、有文化、有涵养的人。
只有民间的力量强大,大严整体才能真正发达,而非只有朝廷发达。
为此,赵宣陷入沉思,想着该怎么带动百姓一起发达的问题。
如果说发展一部分归为国家,一部分归为民间,那么两方共同努力,才是前景,才更好吧?
修建大道消息,传了出去,赵宣收到不少奏折,表示他们那处也没有好路,交通极其不便。
为此,赵宣特意取出大严最新地图,查看下发现,上奏折来的官员,地方上的确没有修建大道。
大严很多城池是没有大道的,并不像京城一样四通八达,通向各地。
明白这点后,赵宣也想通了为何有很多地方没大道。
一,大严并未进行全国性修路。
二,早期的路是朝廷号召各大世家捐钱修的,各大世家愿意掏钱修的地方当然是他们觉得有利益的地方。
如此一来,便导致大严大道不一,有些城池有,有些没有。
这种情况,赵宣其实一直清楚,只是没时间管理,忙着对外开战,扩大版图。
大严发展很不均衡,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并没那么多钱去处理,没钱如何修路?
“来人,传太师、田径……”
赵宣把几个心腹大臣找来御书房,将修路请求奏折给他们看。
“陛下,路肯定是要修的,但不能按照要求去做,得看国库有没有余钱去做。”太师皱眉叹息。
朝廷。不给全国修路,是因为修路耗钱,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如果朝廷的钱多到用不完,那肯定会给他们修。
“现在大严从七国那打包回来的钱够用么?”赵宣冷不丁询问。
几个月前,大严肯定不可能有钱修路,但经历了一统大战,大严又有钱了。
“陛下,老臣不建议,大道和灵渠的修建需要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倘若把那些钱分派给各大城池,让他们修路,那咱们的大道灵渠或许就没钱继续了。”
太师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