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望着面前的美食,此刻也是无比感慨,旋即缓缓开口道:“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其实我此番巡茶,也算是收获颇丰。我发现,现在的秦国生活水平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好。秦国虽然最为重视农耕,但是因为亩产较低的原因,其实秦民活的是相当艰难。”
曹秀面露无奈,叹息道:“诸位是有所不知,关中情况其实还好,粟米能达到三石乃至更高。可像很多地方,一亩地只能得一石半的粟米。你们想想看交了田税后,还能剩下多少粟米?就算是种上三十亩地,其实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不吹不黑的说,这令很多黔首都相当的难受。所以我一直都很重视土豆,就是希望用土豆能够造福更多的黔首。这么做,最起码能够让他们不必饿肚子。”
“秀儿所言极是。”
“若是没秀儿,咱们沛县情况也不好。”
“对对,全靠秀儿才有今日。”
“并不是靠我。”曹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而后缓缓说道:“这事其实和我没关系,是靠着所有黔首辛劳的耕作,才有今日。是他们自己付出了辛劳,所以才得到了这些。我相信你们的能力,也相信他们能凭借双手做的更好。”
曹秀很是认真,因为他知道这些人的辛苦。当初他还在沛县的时候,也是经历不少事。就比如说他捯饬出来的豆腐,的确是能赚钱,但是能赚的也不多……正所谓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这豆腐想要做出来然后卖出去,可是需要耗费不少的力气。就说曹寡妇为了磨豆腐,每晚都得早早起来,然后就开始干活。
所以,曹秀始终不认为是他自己的功劳。他的确是提出了这些想法,但是真正实施的还是他们自己。他只是将自己视作是引路人,至于最后日子能好过起来,其实全都是靠沛县的子民。
不光是沛县,栎阳也差不多。他刚去栎阳的时候,就搞了个火炕。而且还让很多趁着寒冬闲着的人,跑去盘火炕赚钱。虽然所是体力活,但他们也都赚了不少。
这些事,曹秀可以说是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也是心知肚明,他知道这些人有多么的辛苦。虽然说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不容易,他提出这些法子令他们有了活路,的确是很不简单。但是真正救了他们的,正是他们自己。
“我现在也都明白了,秦国终究还是重农的。所以说,土豆可以说是关系到秦国上下所有人的生死。虽然说土豆的确是容易透支地力,但是有了土豆总比没有要的强。最起码土豆还可以让他们有了活路,以后若是遇到什么天灾之年,相信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是的,的确是这样。”
萧何也是轻轻点头,感慨道:“就算是这土豆只能每隔两年种一次,其实也是绰绰有余。土豆的产量摆在这,不需要种三十亩,只要种十亩就足够一家老小的吃喝了。十亩土豆,起码能出四百石的土豆,也就是差不多五千斤。而且土豆也是相当的容易储存,只要储存得当,那么就可以做到储存三年都不成问题。恰好土豆又是三年轮种,当遇到灾荒年的时候,其实也能借土豆活命。要比没有,实在是强的太多……”
“就是这道理。”
曹秀面露微笑的点头,这其实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实际上,远远不可能只种植这点。最起码也得种个三十亩地,才对得起土豆这产量。三十亩地,出一千两百石的土豆是绰绰有余。也就是说,凭借这高产量足以让他们安然渡过灾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