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玄德 > 八十 “雒阳太守”

八十 “雒阳太守”(1 / 1)

 推荐阅读: 长生仙途:从听懂灵草说话开始 天命守村人 东京1997之阳泉酒家 东风第一枝 阴阳先师诡闻录 除我之外 洪荒吾为黄中李 银河最强机师 重生在高考:带着糙汉发家致富 协议分手后,顶流每天都在求复合
最新网址:hbcjlp.com

刘宏不是什么手腕权术很强的人,不过中人之资,但是刘备所说的已经很浅显了。 他越是思考,越是觉得此计可行,越是觉得胜算颇大。 但是这个计策倒也不是全无问题。 因为这涉及到一些与宦官们有关的事情。 这个计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宦官的利益。 刘宏虽然不是什么英明神武的皇帝,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在宦官们的保驾护航之下才得以坐稳的,毫不夸张地说,他作为皇帝的根基就是宦官集团的势力。 他的基本盘是宦官,他的一切都是通过宦官延伸出去的,没有宦官,他的权力就是空中楼阁。 所以他思考问题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此事不能损伤到宦官的利益,否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统治的根基。 刘备提出的计策固然好,若然实现,必然可以大大增强他的权势,但是问题在于,这個计策在成功之前,会首先损伤一些宦官的利益。 刘备的计策说穿了就是让皇权和宦官集团联合古文经学派士人打击今文经学派士人,把他们打落凡尘,然后大家一起侵吞分割今文经学派的那部分利益。 但是这是计划最终成功之后的美好愿景。 在此之前,因为古文经学派在政治方面的弱势,需要皇权和宦官集团一番操作,甚至是匀出一部分属于他们的利益交给古文经学派士人,以此增强他们的权力。 这就等于让宦官集团的势力割肉给古文经学派,使得他们吃饱喝足有气力和今文经学派大战,但是这个大战的结果到底是赢还是输,目前还不好说。 而且就算赢了,大家瓜分胜利果实,那么谁拿多一点谁拿少一点? 古文经学派说到底也是士人,也是宦官的死敌,双方在战后会不会立刻翻脸? 届时局势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他刘宏真的能把握得住吗? 想到这里,刘宏又开始犹豫。 “玄德啊,你这计策固然是不错的计策,但是风险也确实有些太大了,而且此事到底该如何办理……张常侍,你以为呢?” 张让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刘宏,一时半会儿没说话。 就那么短短的一段间隙,刘备意识到了刘宏犹豫的根源。 他的统治根基,是宦官集团的势力。 而自己的策略说到底,是需要宦官集团在前期割肉的,而且就算后面能一起收割今文经学派的那点利益,宦官集团和古文经学派又会进入彻底的对立当中。 虽然刘备目前并不打算削弱作为皇权护城河的宦官的力量,但是宦官们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警觉,对于是否要开展这场整治行动也必然会产生一些分歧。 最直观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们需要给出不少官职给到古文经学派的士人,而这些官职和背后的利益本来是属于他们的…… 一个太守职位能给到刘宏手上的就有至少两千万钱,那么这样一个职位如果被宦官安排给了自己的亲信,那么直接间接给他们的好处又会有多少呢?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每一年这样的孝敬都不会少,每一年都不会缺少收益。 如果计策顺利推行,就等于把这数千万钱的利益直接拱手让给古文学派的一些士人官员。 这群欲望强烈的宦官能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吗? 刘备不敢去赌这群家伙的“长远眼光”。 他唯一的希望只能放在刘宏身上,因为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受益者其实就是刘宏本人,在这件事情上,刘宏和宦官的利益是略有所分歧的。 那么,该如何说服刘宏呢? 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刘备忽然想到了一套说辞,或许可以进行最后一搏。 于是在张让行将开口之际,刘备抢先开口了。 “陛下,有件事情,臣不知道该不该说。” 张让快到嘴边的话被堵了回去,有些纳闷的看着刘备。 刘宏也有些纳闷的看着刘备。 “说。” “唯。” 刘备缓缓开口道:“陛下是否知道在远离雒阳之地的边地州郡,甚至于河北、关东的一些州郡,有些人常常戏言陛下为雒阳太守?” 刘备一句话说完,张让的瞳孔一缩,刘宏的面色一变。 “雒阳……太守?” 刘宏眯着眼睛从嘴里挤出了这几个字,旋即深吸一口气,问道:“还有人常常这样说?” “是的,别的不说,就在臣长大的幽州之地,臣走南闯北之际,就在不少行商口中听他们戏言陛下为雒阳太守。” 刘备看了看刘宏的面色,低声道:“意为……陛下之政令难以出雒阳落实于地方,一个政令到底会不会在地方执行,全看地方如何看待。” 刘宏沉默了一会儿。 张让也老大一会儿没敢说话。 应该说这个事情张让等人不会明着说,也不太会用这种事情刺激刘宏的神经,但是刘宏作为皇帝,应该不至于连一点自觉都没有。 一个皇帝,如果连自己的权力大小都不在乎,如果连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都不在乎,如果连自己说话是否管用都不在乎,那也的确是让人无话可说,刘备也就认了。 而就目前来看,刘宏显然不是一个不在乎这些事情的奇葩皇帝。 他在乎。 刘备能看得出来刘宏正在压抑自己骤然升腾而起的怒火,还有那一丝丝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的恐惧。 于是刘备决定把话说得更加明白一些。 “陛下,臣说出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有别的什么想法,而是出自臣身为汉室宗亲而对大汉天下不稳的忧虑,臣是汉室宗亲,绝不愿意看到大汉天下分崩离析,祖宗基业化为乌有,还请陛下明察!” 刘备跪伏于地。 刘宏看着刘备看了一会儿,又看了看低头不说话的张让。 “起来吧。” “多谢陛下。” 刘备站了起来。 “你继续说你想说的。” “唯。” 刘备心下暗喜,缓缓道:“不知陛下是否知道,时至今日,在雒阳,或者说在三河之地以外,实际上整个大汉天下已经形成了以郡为国的态势,郡人皆以郡守为国君。 而在郡守的选择上,朝廷的选择与任用之权又相当有限,郡守到任,遵守的也不是朝廷法规,而是地方自己的规定,于是地方喜悦,只知有郡守,而不知有雒阳,不知有天子。 朝廷政令,地方从来不是遵照执行,而是视情况而定,若符合地方士人、豪强之利益,则遵照执行,若不符合士人、豪强之家的利益,就算郡守想要推行,也一定不能成功。 若是有郡守一心一意只为朝廷,不为地方,则有被地方士族高门、豪强联起手来排挤乃至于直接驱逐的危险,这样的事情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于是地方日渐骄横,而雒阳日渐衰颓。” 刘备话音一落,刘宏隐藏在宽大袖袍之下的双手骤然握紧。 不知有雒阳,不知有天子? 那这天下到底还是大汉天下吗? 还是刘氏天下吗? 西汉的时候,人们习惯性的戏称皇帝为【县官】,但那只是调侃而已,西汉皇帝的权力是很大的,而到了东汉,他刘宏成了雒阳太守,或者说…… 雒阳县令。 这可就不是调侃了。 “天下……真的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 刘宏颇有些严肃的看着刘备。 刘备坚决点头。 “情况只会更加严重,不会更加缓和,臣以汉室宗亲之名义发誓,所言之一切,绝无妄语!” 刘宏扭头看向了张让。 “阿公……为何从未对我说过这些事情?” 张让把头低的更低了。 “陛下,这些事情……这些事情臣也不知道……” “你都不知道?” “臣……臣的确知道的不是很详细,因为每个地方都不同,臣知道的确实很有限。” 刘宏叹了口气,心里也略有了一些猜想,顿感心累,便没有继续询问下去。 然后他又看向了刘备。 “玄德,你说这些,仅仅只是为了告诉我这样的情况而让我感到忧虑吗?” “臣说这些,是欣喜于陛下身体康健,为大汉中兴以来少有之盛年天子,或许可以改变这一局面,或许还能挽回大汉的局势,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便非要大动作不可。” 刘宏深吸一口气。 “玄德,伱有什么想法?且说说看。” “陛下可知曾经的大汉学术,是什么模样的吗?” 刘备抬起头:“陛下可知孝章皇帝以前,光武皇帝和孝明皇帝之时,大汉的学术,雒阳的学术,是何等情况吗?” —————— PS:继续求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