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太子眼中的绝境 太子内心的悲愤源源不断的喷发出来,说道:“而今变法之举,惹的天下士大夫侧目。而父皇对淮西叔伯们,也谈不上厚恩,韩国公之死,又怎么能瞒得过天下人。临安告诉我,有一天她发现,李祺早上起后,整个枕头都是湿的。” “上一次这样做的人是汉光武。魏国公身体日益虚弱,已经不能上阵。而其他各家勋贵,都与藩王有姻亲。我即便收拢兵权,也未必能镇得住这个局面。我本来是依靠天下士大夫制衡淮西叔伯们。而今江南士大夫,噤口不言,道路以目。这样的局面焉能长久。父皇已经将天下给掏空了。而今仅仅是以父皇的威望震慑天下宵小之辈。但是我怎么可能有父皇的威望?” “父皇驾崩之日,就是天下大乱之时。” 太子已经泪流满面了。说道:“母后,孩儿不孝,这天下孩儿保不住。实在是想了很多办法。杀何夕以谢天下,但是没有用的。且不说,今日杀一何夕易,他日何夕的学说,就会在大明境内成为禁书。恐怕他国会习何夕之学而伐我。我大明就成为了千古笑柄。而且不用何夕之说,如何强国以御诸藩国?” “而不杀何夕,如何令各地士大夫臣服?而士大夫不服,我恐怕令不出南京。海外藩国来伐,恐怕江南之地,望风而降。”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张度而今还在刑部摧残士大夫?是觉得天下士大夫反心还不够吗?” “我看父皇,非焚书坑儒不会罢休的。” “母后,要不你谏言父皇,让老四来当这个太子。孩儿无能。这事情实在做不来。孩儿不能让大明基业付之东流。” 这才是太子病一直不好的原因。 在太子看来,大明危机一重重的酝酿。 第一重危机,就是新兴王朝的二代危机。 毕竟大明天下是朱元璋打下来的。朱元璋去世,没有了朱元璋的大明王朝,会是什么样子,这本身就是危机所在。 毕竟大明王朝才二十多年,很多大臣都是成长于乱世之中,对于他们来说大明的存在,并不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有些人对大明的忠心,也不过尔尔。 如果有可乘之机,他们不介意争夺一下最高权力。 甚至各大王朝第二代君主,都会遇见这个问题,秦二世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秦亡,汉代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汉文帝。而汉文帝,汉文帝在勋贵跋扈,诸侯势大,等等情况之下,稳住了大明王朝,才有之后的大明。 本来,朱标要面对的仅仅是这个危机。 勋贵老将,宗室藩王。朱标本来想法,就是依靠士大夫们,制衡双方。 毕竟,经过唐宋经验,读书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有读书人的支持。太子是把握渡过这个危机的。 第二重危机,那就是变法,所谓的变法,朱标太清楚了。何夕说的什么工业化,资本社会,但是在太子看来,其实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整体上铲除士大夫阶级,将把持天下舆论学术的士大夫干掉。 这一下子让太子本来依靠士大夫的支持,制衡宗亲勋贵的想法泡汤了。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大明朝廷根基不在。 等他继位的时候,太子只有三种力量可以依靠,第一,朱家嫡系人马。如南京京营,锦衣卫,等等人马。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毕竟朱元璋从一届布衣走到这里,即便说朝廷上有很多山头,但是最大的山头就是朱元璋本人。 这股力量强大吗? 很强大,军队过百万,大多都是精锐,并掌控中枢朝廷。大部分关键地位上,都是太子可以信任的人。 但是与天下相比,强大吗? 可以说,元廷退出中原的时候,所拥有的实力,并不比这个规模小。但是结果如何? 第二股力量,就是何夕所谓的变法派。 此刻还是一个小幼苗。实力虽然有一些,特别是在军工生产上,但是其他方面就差太多了。 第三股力量,就中间派,太子看来可以争取的人,比如藩王之中,勋贵之中的某些人。但是太子悲观的觉得,天下勋贵,站在他们这边的人不会太多。 倒不是,太子不自信。正如太子所言,朱元璋对勋贵限制太严苛,是要有反噬的。 李祺身为皇家的女婿,本应该与朝廷一条心,但是李祺与大明朝廷已经是积怨深厚了。当初,汉光武刘秀在绿林军中,更始帝上了他的哥哥。刘秀就是在外人面前,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每天晚上枕头都是湿。最后才得到一个机会,孤身去河北,从此天高海阔。 如果没有机会,李祺只能忍着,但是如果有机会。李祺决计不会放过的。 或许有人觉得,杀了李祺就行了。 但是李祺这样的人少吗? 勋贵之中,有太多了。朱元璋管他们管得太严了。即便没有李善长案与蓝玉案,也有很多勋贵被办,家门不保,至于训斥,闲置等等。更是家常便饭。 杀得过来吗? 太子觉得,他登基之后,一定要加恩天下,安抚天下才能将这些问题慢慢解决。 但是朱元璋要变法。 要铲除天下最庞大的士大夫阶层,这简直是自掘根基。 而今天下反对的人不多,一方面是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朝廷这个变法是什么意思?如果仅仅是给泥腿子施恩。他们其实并不在意的。因为大明朝廷的管理结构,就代表着他们不可能直接接触到百姓,是需要通过胥吏,士大夫这些阶层,再接触到百姓。只要这个结构不变,不管朝廷有什么法度,都是他们说了算。 一阵风的事情而已。 另外一方面,也就是朱元璋镇着。 他们不敢冒头。 但是朱元璋一旦走了。 这天下会是什么样子? 大明根基动摇,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何夕能感受到未来的狂风暴雨,太子在大明最关键的位置上,可以说大明的所有情况,都瞒不过太子,他看得比何夕还要明白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马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而今天下在太子看来是这样的。 马皇后皱眉,思考了一阵子,说道:“不至于吧。我虽然不懂,但也知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何夕的办法只有能给大带来好处。反对的人不会太多吧。” 太子咳嗽两声,说道:“母后,给谁好处?谁的好处?母后不知道吧。今年处决的私盐贩子,是之前数倍,他们的盐都是从辽东贩卖过来的。盐也就罢了。” “天下的盐都是朝廷的。大不了,朝廷关闭所有盐场。但是其他的怎么办?因为几个铁厂,很多想见都没有铁匠了。而今又要生产布,男耕女织,很多百姓家中的布,是他们唯一的活钱,一旦让百姓的布卖不出去,会出现什么样的风波。” “一想到这里,我就头疼。” “让老四来吧。” “住口了。”马皇后厉喝说道:“你非要害死老四,才肯罢休吗?” 太子张张嘴没有说话。 他虽然没有这个主观意愿,但是他也知道,他这样的话,如果传出去,燕王的处境将极其艰难。毕竟,太子的储位,是朱元璋也不能轻动的。而这个储位,即便太子肯放弃,太子很多跟随者也不会放弃。 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必将将燕王置于死地。 这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