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战场上,李靖和阿史那社尔等一帮人也都拿到了李孝恭给的信。
李靖则是呵呵一笑,对于他来说,只想说一声生不逢时。
如果他再年轻二十岁,他绝对等到李宽登基,然后立刻兑换物资,出去建国。
他有信心带领自己的军队打下一片国家,然后坐地称王。
可惜,他年龄大了,只能指望自己孙子了。
至于儿子,抱歉,我早就开始练小小号了,小号废了。
想到自己家那两个沉迷佛门不可自拔的儿子,李靖就脑瓜仁疼,只期待自己孙子将来有出息。
对于他来说,将门开国是最简单的。
带上一万精锐亲卫,再征召一些杂兵,找一个小国平推过去,直接变坐地户。
而且中原的将军,尤其是他们这种将门之后,历来讲究一个能文能武。
修养生意一段时间后,等手下兵力再次起来,完全可以继续扩张下去。
阿史那社尔等一众人和李宽也都有产业勾连,拿到信后,就一个感觉,这个楚王,对自己人是真不错。
几个阿史那一家的坐在一起聊了聊,相互对视,最后同时坚定了信念。
“跟着楚王干,等他登基,反正我们正直壮年,也不着急。”
“没错,到时候如果可以,我们就去找一片荒蛮之地建国,这个时间就学习一下汉人建国的需要。”
没办法,建国,自己当王的诱惑太大。
随着关系网各个关节点接到消息后,他们的下线也都陆陆续续的接到消息。
各个大将军下面有重要岗位的校尉,还有一些府卫的官员们,他们遍布朔方到长安的各个节点上。
他们收到信后,一些近的,直接去找李宽确认了一波,然后当场签订契约,一式两份。
以张玄素为例的各级官员们接到信后,瞬间明白,只要签字,自己以后就下不了这艘贼船。
好处就是,签了字,他们绝对对得起自己的家族和家人们。
在未来,他们的家人拥有外出建国的机会,还是有国家支持的那种。
所以,一群人,也都陆陆续续的找时间来找李宽签字。
贞观九年下半年,李宽就没干别的,每天就是在不停的认识官员。
上到三省六部的大佬,下到府卫校尉和地方官吏。
最小的官员是一县之地的县令。
最大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了。
不过,京兆杜氏已经外出建国。
知道有杜如晦时,李宽单独写信问了一句,要不要给你折算成物资,送给京兆杜氏。
杜如晦的回信是这样说的:“完全不需要,我已经对得起京兆杜氏了,我需要给自己儿子们再留一条后路。”
“我想在未来,给自己儿女们兑换一座岛屿,让他们能过的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