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预谋,绝对是早有预谋。
房玄龄的话李宽心中明白,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绝对是早就做好了分赃安排。
所谓的让他自由发挥,纯粹就是为了能在这个时间段,在史书上多写几笔东西,让大家多关注他们这个为了公主吵架的事而已。
李宽让阿史那玲先回去,他则准备找个熟人聊聊天。
看着下朝的文武群臣,李宽向着长安城中太原王氏家走去。
因为王珪的关系,李宽和太原王家的关系一向不错。
来了之后,被热情带入正厅,王家的老人笑呵呵的出来。
李宽看到王家老人后赶紧行礼。
现在世家还留在大唐内,长安内的老人年龄基本上都是七十五往上,不封顶的。
像王家这位老人,是王珪爷爷级的存在,今年九十三,李宽也只见过一两次。
“岁数大了,上朝都费劲,只能靠重孙诉说,楚王今天来找我,是有事吗?”
李宽看着老人身边陪着的小年轻,嘴角抽搐一下,尴尬的道:“不是朝堂上的事,我只是想问一下,世家自己记录历史的时候,会怎么记录这一段。”
王家老人盯着李宽看了一会,哈哈笑道:“原来楚王好奇的是这个呀。”
嗯,李宽今天来就这个事。
“如实记载一份,然后以我的眼光再记载一份。”
“如实记载的,会把朝堂之上发生的事都记录下来,我记载的,会分析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
“这也是我还留在长安的主要原因。”
王家老人笑着道。
李宽表示明白了,这还挺好。
“楚王为何关注这点?您现在不应该忙着针对吐蕃吗?”
王家老人很好奇,很少有年轻人会去关注史书记载,一般人都是到了四十岁往上才会关注,也会慢慢了解历史记录人的情况。
像大唐,历史记录上基本分两个,一个是一颜家为首的史官,他们除了负责记录,还会修史,属于官方人员。
一个就是私人记载,像太原王氏这些大家族,他们代代有人在朝中当官,发生什么大事小情,都会记录下来,就像写日记一样。
李宽摇摇头,笑着道:“吐蕃很好应对,他们除了地利优势,就没有其他优势了。”
“如果他们像突厥一样和我们紧紧挨着,那么现在的他们早就像吐谷浑一样,被全民贬为奴隶,在工厂中进行工作。”
“关心历史是因为我不想让这段历史失去他的真实性。”
“陛下那句话说的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王家老人挑挑眉,他从李宽的话中发现了一件事,这个小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变了,不再是站在一时一地上,而是站在了统御全局上。
说通俗点,就是站在了皇帝的角度。
“如果想让它真实的记录下去,你为何不自己记录。”
“你亲自记录,不是更好吗?”
王家老人笑着开口。
李宽面对这个询问极其认真的道:“我会记录,史官也会记录,你们世家也记录,三方记录,三方保证,三方对比,这就是给后人留下的宝藏。”
“真真假假,让后人自己去评判即可。”
李宽是真的想把这段历史保留下去,唯有后世人知道,了解这段历史,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才能在未来更好的去解决文件。
如果不了解今天这场朝会,未来的他们又怎么能去解决问题呢。
唯有知道根源问题是什么,才能查到它后续出现的小问题,最后才能一点一点的去解决问题。
“历史,记录的太过真实,伱会被后人骂的。”
“就像今天这场朝会,他最少会给大唐带来五十年的繁荣昌盛,但等六十年后,就会逐渐爆发出问题。”
“那时,我肯定不在,你也许也不在了,但后人看着史书找到今天的问题爆发点,一定会骂我们的。”
“说句难听点的话,说我们是遗祸万年的狗东西都有可能。”
王家老人看着李宽,一字一句的道。
为什么他们这些人有时候把历史写的模糊一些,其实也就是在为自己隐晦,打掩护。
李宽想了想,无所谓的道:“这并没有什么吧。”
“挨骂就挨骂呗,反正都死了,也听不到,他们又不能因为祖宗犯的错误,把后人都宰了。”
这可真是一个无解的回复。
王家老人笑笑。
随后李宽便告辞离开,向着自己家而去。
刚到家,明兰就告诉他,禄东赞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