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新的线索
“科举延期?”
陈平有些诧异,这可是重大事件,再问“延到何时?你是哪里得来的消息?”
赵文和盘坐竹台上,忧心忡忡。
程诚说:“我父亲从京城得来的消息!说是延期,具体什么时候开考,还未可知呢。不日或有正式公文下发。”
如果朝廷真的下发公文,这事就做不得假。
“看来北方的仗打得大誉朝精疲力竭了啊。”赵文和语重心长。
他又看向陈平,安抚道。“科举取士乃是朝廷大事,纵然推迟,最多不过两年,不必操之过急。”
陈平半晌点头,“老师,我知道了。”
寒窗苦读者,十载春秋犹在少数。
陈平年纪尚轻,再过两年也才二十岁,对他来说仍不算晚。
半个月后,赵瑾风尘仆仆,一身劲装找上门来。
“原本看你们要准备省试,有件事便没来得及告诉你们,如今倒也无妨了。”
他走进来的时候脚底带风,比当商人时利落很多。
听到赵瑾的这话,几个少年顿时激动起来。
“什么消息?”叶崇文惊声问道:“难不成是找到了什么线索?”
“若不是这种消息,自然我也不会出现。”
赵瑾冲他们点了点头,然后直接将袖中一张信纸抽出来。
九龙堂如今发展壮大,他每日都得坐镇堂中,各种消息纷沓而至。
这段时日,陈平还是第一次见到赵瑾。
接过信纸迅速打开,信上却只有五个字:建州藏南镇!
“建州?”何青选诧异地问道:“这里有什么?”
“建州毗邻青州,而我没记错的话,那青州一直以来便就是大誉海运出入口。”陈平说。
不仅如此,青州还有海事防御军队。
有青州做对比,建州便稍显寂寂无名了些。
“难道......跟海盐有关?”跟海边有关,必定是海盐,陈平说出自己的猜测。
“哈,果然你脑筋转得最快,”赵瑾道,“原本就是派去东面海边找私人盐场的,这建州便有很多私晒海盐的!”
大誉朝实行榷盐法,就是官府以极低的价钱从盐户中拿到盐,以高价卖给一些商人,并且给予他们贩卖盐的许可证。
这样的话,那些盐户不仅不能拿到应有的劳动报酬,之后自己需要盐的时候,还要从商人手中高价买盐,加上官府对于他们这些盐户的课税一般都很苛刻,盐户的日子总是过得异常艰难。
正所谓“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盐是生活必需品,日常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官府只负责贩卖官盐售卖许可证,但并不负责之后官盐的质量究竟是怎样的,所以也导致官盐在民间的口碑不是很好。
在如此情况下,私盐是便宜的,并且质量高的,肯定售卖情况要比官盐好。
盐贩卖利润很大,让人们可以忘记生命的危险,巨大的利益诱惑又会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贩卖私盐的队伍之中。
所以东南沿海地区很多个人售卖私盐的,也有已经形成不小规模的私盐场,当然比较隐蔽。
“没想到其他的铁矿场还没找到,倒把盐场找到了。”叶崇文大为意外。
“不过这就只有一个藏南镇,具体的位置还没找到吗?”
一个镇可也不小,要把地方翻出来可不简单,而且还是远在外地。
赵瑾摇了摇头,谨慎地说:“凌术这边出了事,与之相关的货源只怕都受了影响,我们的人也只找到了藏南镇,具体的位置还要再查。”
“藏南镇吗?”陈平盯着信纸,忽然道:“要不,我们亲自过去看看吧?”
此话一出,何青选立刻惊了,“亲自过去?”
“乾州这边已经没什么可查的了,其它方向也始终没什么进展,好不容易有了线索,难道就要这么干等下去?”
陈平反正是坐不住的,而且这里距离建州也不是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