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休爷!
凌州这十万石走私的粮食是从哪儿来的呢?或许只有沿途经手的官吏才清楚。
陈平甚至可以断定就算龚恒没死,他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十万石粮食能够走私到凌州来,官面上必然是查不出什么东西的,唯有一路顺着凌州往外查,才能把这批粮食的来龙去脉彻底摸清楚。
只是在凌州他还能依靠唐浩和杨安国的支持,到了别的州怎么办?
逮捕衙门里的胥吏,为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在罗砺出去后不久,知府衙门的小吏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时有胥吏在外面探头探脑,不用想也知道这群家伙必然感知到了危险的气息。
“不用管他们,都是些欺软怕硬的鼠辈而已,天下胥吏皆是如此,小友安坐即可。”
官场经验老道的杨安国出言安抚道,于是陈平也就放心了,他虽高中会元,但在这方面比起杨安国还是个雏儿。
果然没有多久,衙门口的方向传来一阵嘈杂声,紧接着就有胥吏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
“大人,大人!吾等尽心侍奉大人数年,未曾欺瞒过大人,求大人法外开恩啊!”
来的人是户房典史库房典史等一干六房班头,这些人就是整个琮邢府甚至整个凌州最有权势的一批人,就连杨安国平日也要倚仗他们才能办事。
虽说一个个都是不入流的官儿,但奈何这些典史都是本地人,互相拉拢团结之下,上瞒知府下欺百姓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不过现在面对唐浩麾下军士的铁拳,他们是真的怕了。
毕竟典史胥吏再有权力,那也是见不得光的,而杨安国唐浩,却是代表了朝廷,真想整治他们简直不要太轻松。
这帮胥吏也知道一旦牵扯进私运案,几乎没有翻身的余地,此刻纷纷磕头如倒算,恳求杨安国看在往日情面上放他们一马。
“现在知道怕了?当初收钱放行,上下沆瀣一气参与走私的时候怎么不知道怕?”
杨安国轻蔑一笑,绅缙士子不能轻易杀,可在他手下的这些胥吏自己处置起来就方便许多了。
要震住凌州官绅,不死几个人杀鸡儆猴怎么行。
很快,罗砺带着唐浩手下的士兵涌进了院子内,杨安国没有作声,任由这些平日在凌州拥有极大权力的六房典史被拖走。
“杀鸡儆猴,杨大人会不会压力很大?”
“你们一个肆意调兵,一个扔下殿试,我好意思说压力大吗?”
杨安国笑着撇去茶叶,嘬了一口道:“搞定凌州不难,难的是到外州查案,但凡当地官府不配合,就困难重重。”
唐浩闻言也严肃了起来,在凌州想做什么事抗住压力就是了,到了外州情况可就不同。
这事儿...
六房典史被齐齐下狱,衙门里其他的小吏顿时群龙无首,在郑沧海带头下一众选择和官府合作的士绅主动站了出来。
先是在衙门前对着来往百姓宣布他们作为凌州士绅代表,接下来将全力配合官府追查走私粮食、打杀官兵的贼人,然后还劝起了衙门的小吏。
小吏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六房典史纷纷被抓,知府知州联合本州士绅,这种压力任何一个生活在凌州的人都扛不住。
没费什么力气这些小吏就都把自己知道的事全说了出来,尽管没什么重要的线索,但架不住数量够多。
每个人提供的信息都是一片片拼图,陈平拿着这些抄录下来的信息一个个进行对照、印证,而在另一边,以杨安国和唐浩名义联名写就的书信正在快马加鞭的送往乾州和江州。
他们的目标,正是此前几次三番勒令杨唐二人迅速结案以及不得波及到凌州士绅的乾凌道监察御史,还有江南巡抚!
凌州,琮邢府城。
尽管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凌州士绅胥吏的支持,私运案的进展也不算顺利,除了线索不足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凌州下面的一部分县令也与此事有关。
而对于这些县令,杨安国和唐浩却不能用对付胥吏那样对待他们了。
有这样一帮家伙在下面阳奉阴违,调查追索自然是困难许多。
就在陈平一筹莫展,觉得只能等到乾凌道监察御史和江南巡抚那边有了突破,再从外州倒推时,刘庚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公子,凌州周边的几个州这几日都有不少商队运送货物前来,我暗中调查过后发现这些商队和白家龚家都有密切的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