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祭拜恩师
永顺县的上级是谁自不必多说,陈平这下才明白原来华庭书院破败的根源不在永顺县,而在乾州。
想想也是,华庭书院与江夏书院也是有些关系的,其下的门生子弟也不是一个小小的永顺县衙门能够按住的。
这笵知县与黄主簿想来不敢欺瞒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有些棘手了。
得到这一关键信息后,陈平就没在衙门里多作停留,不过并不是立即去三江府的乾州知府驻地,而是去青松镇,回南溪村。
五六月份的青松镇南溪村,风景秀丽,山林葱郁,也算是一处难得的养生佳地。
当然,那是在不需要为吃食发愁的文人士子看来,在当地百姓的眼里,只有田地与庄稼。
陈家老爷子就是如此。
自从自家孙子中了举人之后,陈家在南溪村乃至这青松镇的地位骤然提升,引来许多曾经的同村乡亲前来投靠不说,他这个目不识丁的老头子也跟着受到了乡亲们的尊重。
每每走在路上,经过的乡亲都会尊称一声老太公,要是放在以前,陈清河做梦都不敢想。
这一日,他正在田头打理着自家的三分菜地,虽说是一把老骨头了,但还算硬朗,几十年地里刨食吃的习惯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的。
所以即使儿子们相继在镇子上置办了家业,他这陈家的老太公还是坚持留在村子里。
举着锄头干了半个时辰,陈清河就感觉腰酸背痛,颤颤巍巍地回到草棚下纳凉歇息。
这迷迷糊糊间自是打起了瞌睡,直到陈清河听见有人喊他。
“老太公,老太公!”
“你家大孙子回来了,中了状元耶!”
乡间的消息总是不那么灵通的,陈平中状元的消息在十日前就传到了乾州,眼下这青松镇的人才是刚刚知晓。
甚至,陈平回到青松镇的消息与他中状元的消息竟是一并抵达的。
陈清河恍惚间听到这话,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毕竟陈平能中举人他已经谢天谢地了,中状元?祖坟冒青烟都不够!
何况他老陈家也没有祖坟这一说,穷得叮当响的人家,哪里有甚么祖坟?不过就是把家里的逝者大致埋在一处地方罢了。
没过一会儿,待田埂旁的土路上窜出许多人来,陈清河这才发觉事情恐怕是真的。
......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句话说的十分透彻,陈平回到青松镇的感受便印证了这句话。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换上了进士及第后皇帝御赐的皂色圆领袍,头戴乌纱帽,束着乌角带,虽没有品级,但状元的清贵远比县令的名头还要响亮!
青松镇的百姓多是下里巴人,哪里知晓这里面的道道,见到陈平一副官老爷的派头,心中敬畏有加,而后便是与有荣焉。
看到了没?十八岁的状元郎是我们同乡!
就凭青松镇出了个陈平,往后日子里这地方的百姓便打心眼里自觉高出周围乡人一头,这可是文曲星的故梓,有文气加持。
随同陈平一起的,除了谢致远和罗砺之外,还有永顺县的衙役,他们负责给陈平开路,并高高举起“连中六元”“状元及第”的牌子,最大限度的让青松镇百姓知晓此事。
同时还有敲锣打鼓的声响传遍镇子,这般喧闹下来没有什么人能安坐家中,整个镇子的百姓都出来围观了。
陈平携状元风光荣归故里,心中却没有太多的波澜。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同于京城揭榜唱名,回到乡里的陈平很快就被无数声称与他有关的百姓堵住去路,直到县衙衙役出手才能继续前进。
虽然对此有所预料,但陈平还是选择正大光明的回来,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恩师也跟着受惠。